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微波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9.12±2.35)d,短于对照组的(11.44±3.27)d(P〈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微波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加快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璎  荆红珊 《河北医学》2012,18(4):484-48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法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2±8.24d,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分别为10.84±13.34d,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数据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微波疗法可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于在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治疗与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并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年龄在23-48岁,平均32.14岁。第一步将渗出的液体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用生理盐水先清理患者伤口,在使用无菌碘伏条对切口进行外敷。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红光照射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对照组为68%,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光治疗方式是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预防和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少的,在手术后要进行密切观察,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张琴秀 《中外医疗》2012,31(22):65-6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微波治疗,就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5例中,显效40例,占88.9%;有效4例,占8.9%;无效1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45例中,显效10例,占22.2%;有效21例,占46.7%;无效14例,占31.1%,总有效率为6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及切口在术后愈合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采用微波的方法进行治疗,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治疗费用,明显提高了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曹爱武 《大家健康》2014,(1):150-150
目的:为了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中药联合微波的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5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单纯选用微波理疗治疗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的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3.1±0.4)天,切口痊愈者23例(100%),切口裂开者0例(0%),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方法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行妇产科手术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治疗,探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与芒硝治疗,治疗方式为外敷,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酒精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3.4±0.6)天;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治疗显效率为53.3%,有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43.3%,无效1例,治疗无效率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1.1)天;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妇产科手术出现腹部脂肪液化的患者可给予大黄与芒硝的混合物进行外敷,此种方式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赢得女性患者的青睐,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脂肪液化发生率,为以后的治疗和保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切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切口脂肪化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肥胖、妊娠期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高频电刀等因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酒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治愈率100%,切口愈合时间(3.5±0.8)d。对照组显效16例,占53.3%;有效13例,占4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切口愈合时间(7.2±1.3)d。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混合芒硝外敷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手术之后。对妇产科患者切口进行解剖学特点及切口愈合情况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并研究本院妇产科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共收治的妇产科患者30例,将所有妇产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妇产科患者15例,对对照组妇产科患者采取直接腹部手术的治疗方式,对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在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妇产科患者的术后满意度。结果 对两组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后,观察组妇产科患者满意人数为14例,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妇产科患者满意人数为10例,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结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妇产科患者,经卡方t检验对比两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妇产科患者进行腹部手术的过程中,要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有效研究,能够极大的提升妇产科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质量,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于艾灵 《大家健康》2013,(11):105-10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将5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青霉素治疗组(对照组26例)和青霉素配合紫外线治疗组(治疗组26例)。术后第一天,对照组接受500ml生理盐水稀释8万U青霉素静脉注射治疗,直至切口愈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腹部手术切口每天进行30分钟短波紫外线[1]灯照射治疗,直至切口愈合。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脂肪液化程度[2]。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相总有效率为84.6%,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紫外线配合治疗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临床诊断。方法:2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腹部切口液化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青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切口感染,治疗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采用一系列切口液化处理,对比两种处理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9%,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与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相关的糖尿病、贫血以及肥胖病症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病症进行早期诊断以及有效预防,并针对患者病症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促使切口快速愈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结果观察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效果显著,其可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再次缝合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临床统计了48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行大黄、芒硝合并美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后加用l%依沙吖啶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74.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黄、芒硝合并美宝外敷有利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有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文勤 《当代医学》2013,(27):98-98
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陕西省商南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术后切口液化患者3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进行切口观察,一旦诊断有液化现象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时间不同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切口液化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明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能够明显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新型微波治疗.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新型的微波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中外医疗》2014,(31):151-152
目的探讨对中药联合微波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微波理疗予以治疗,而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中药外敷治疗,其主要药物为芒硝、大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为(10.66±2.43)d,平均住院时间为(13.82±1.56)d,切口裂开率为0%,而对照组分别是(16.87±2.34)d、(25.63±1.75)d以及12.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取微波理疗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且切口愈合迅速,住院时间短,切口裂开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红光照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10.12±1.26)天,对照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15.98±1.7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36,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光照射方法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应得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诊治措施。方法脂肪液化程度较轻的患者与脂肪液化程度较重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结果腹部切口渗出液较少患者进行处理后1,0~15 d切口愈合,且均未进行Ⅱ期缝合处理;对腹部切口出现大量渗出液,且腹部切口出现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一般进行治疗3~5 d后实施Ⅱ期缝合处理,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所有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根据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历史病例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7例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预防措施,对其脂肪液化的具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的切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1)肥胖、妊娠期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高频电刀等是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2)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