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背俞穴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40例、常规针刺组40例、长针深刺组40例,于治疗2周末、4周末对3组病人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结果常规针刺组对胃脘胀满、疼痛疗效显著,对恶心呕吐、胁肋窜痛、饮食及大便不畅有改善趋势;常规西药组能有效缓解嗳气反酸症状,对胃脘胀满及恶心呕吐有缓解趋势;长针深刺组能有效改善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同时对恶心呕吐、胁肋窜痛、饮食及大便有效改善趋势。对于胃脘胀满方面,常规针刺组及长针深刺组均可以缓解胀满症状,常规西药组有减轻胀满趋势。结论长针深刺背俞穴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西药,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针刺与穴位埋线在不同干预时间内对大鼠肝俞穴区胶原纤维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按照干预时间将针刺组和穴位埋线分为4天、7天和14天3个时间段亚组,每组8只。针刺组每日针刺右侧肝俞一次,深度至皮下4mm。穴位埋线组采用简易穴位埋线法将4mm长的可吸收缝合线埋入右侧肝俞穴。空白组予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相同的麻醉、抓取和固定,不做其他处理。在干预4天、7天和14天后处死大鼠,取出右侧肝俞穴区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三色改良染色。镜下观察穴区深部肌纤维、胶原纤维形态与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天后,针刺组穴区胶原纤维较空白组与穴位埋线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天、14天后,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与空白组胶原纤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4天、7天、14天后,针刺组穴区胶原纤维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其中4天组和14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4天、7天、14天后,穴区胶原纤维也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多,7天、14天组与4天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和穴位埋线在14天内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均可使穴区深部组织的胶原纤维增多。针刺组增生的胶原纤维主要在肌纤维变形、扭曲与断裂处,穴位埋线增生的胶原纤维主要沿着肌纤维长轴方向走行,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风偏瘫应用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应用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应用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中风后偏瘫患者合用背俞穴埋线与中医针刺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分为两组(33例/组),Ⅰ组单纯接受中医针刺治疗,Ⅱ组在上述针刺下接受背俞穴埋线,评估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结果Ⅱ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9%,明显比Ⅰ组的总有效率(72.7%)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接受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测,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Ⅱ组的评测结果明显较Ⅰ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针刺配合背俞穴埋线有显著效果,利于促进患者运动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走罐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40例.针刺配合走罐组采用针刺加背俞穴走罐治疗,针刺每日1次,走罐每3~5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单纯针刺组选穴相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针刺配合走罐组痊愈21例(52.5%),总有效37例(92.5%);常规针刺组痊愈14倒(35.0%),总有效33例(82.5%);针刺配合走罐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常规针刺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疗程针刺配合走罐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20.0%vs5.0%,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见效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后3组采用20 mmol/L去氧胆酸钠、0.5~1.0 g/L氨水、0.5 g/L吲哚美辛和体积分数40%酒精等综合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埋线对模型大鼠体质量、胃液量、胃液游离酸、总酸度、总酸排量的影响,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形态。【结果】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埋线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的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及总酸排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埋线组胃黏膜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CAG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16例,埋线治疗组在患侧翳风、风池、颈夹脊穴、双肝俞穴行埋线疗法,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在上述穴位行普通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56.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改善上都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其方便、省时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后尿潴留患者进行背俞穴埋线联合电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分别为30例。治疗组采用小肠俞(双)、三焦俞(双)、大肠俞(双)、膀胱俞(双)、肾俞(双)共10穴行埋线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首次排尿时间、膀胱积分、残余尿量的观察和记录,统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情况、残余尿量和相同一组治疗之前症状进行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进行相应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情况、残余尿量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2个疗程后,治疗组尿潴留症状较前有明显好转,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3.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组相比较,背俞穴埋线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更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控制及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穴位埋入羊肠线配合自血疗法(抽取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自体肘静脉血3 ml,迅速注入大椎、双侧肺俞、膈俞穴,每穴1 ml);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加显效率为89.2%,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方法独特,经济方便,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牛桦  李涛  何晓华  胡雨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78-118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方法将90例CAG患者疗法分为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0例,治疗后对3组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CAG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组80.0%,药物组76.67%。埋线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明显(P<0.05),SF-36评分增高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对CAG患者的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薄氏腹针常用穴作为埋线取穴减肥疗法与常规取穴埋线减肥疗法治疗青年单纯性腹型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单纯性腹型肥胖青年患者随机分为腹针埋线组与常规埋线组各30例,腹针埋线组根据薄氏腹针穴位分布进行埋线选穴取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双)、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常规埋线组取带脉(双)、丰隆(双)、足三里(双)、天枢(双)、水分,再加与腹针埋线组相同的穴位:中脘、滑肉门(双)、大横(双);治疗均2周一次,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简易体脂参数:体重BW、体重指数BMI、臀围HC、腰围WC、腰臀比WHR变化,并进行综合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腹针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常规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W、BMI、HC、WC、WHR均降低(P0.05);且腹针埋线组HC、WC、WHR参数均小于常规埋线组(P0.05)。结论薄氏腹针常用穴作为埋线取穴减肥疗法与常规取穴埋线疗法均能有效改善青年单纯性腹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但薄氏腹针常用穴作为埋线取穴能更加针对性减小腹型肥胖患者腰臀围,美化形体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3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1例采取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4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对比2组Hp根除率,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胃胀、胃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胃胀、胃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胃胀、胃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Hp根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其胃黏膜功能,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及体表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47例和针刺组45例.埋线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针刺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1个疗程(28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浆胃泌素(Gas)和P物质(SP)含量、体表胃电图(EGG)的动态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n=35)和埋线组(n=35),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埋线穴位和针刺组相同,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埋线针和医用羊肠线埋线,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治疗6周后,针刺组有效率为74.28%,埋线组为9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优于针刺组.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β及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 穴位埋线能提高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及增强日间功能,其机理可能与穴位埋线能更好调节睡眠有关的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所用治疗方式分组:26例行胃复春片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行穴位埋线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消除腺体炎性病灶,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应用铝碳酸镁混悬剂与胃炎I号联合方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入组CAG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混悬剂,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I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分别为71.0%(44/62),89.1%(57/64),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x2=9.372,P0.05)。(2)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胃痛、纳差、嗳气、痞满积分均显著降低,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胃痛、纳差、嗳气、痞满积分均显著降低,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t=2.218,2.174,2.104,2.104;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铝碳酸镁混悬剂与胃炎I号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半夏泄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6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半夏泄心汤加减治疗(观察组,n=48),常规治疗(对照组,n=48)。不同方案应用后,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比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47/48(97.92%),胃痛积分为(0.62±0.14)分,痞满积分为(0.64±0.16)分,纳差积分为(0.59±0.03)、嗳气积分为(0.61±0.21)分,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37/48(77.08%),胃痛积分为(1.03±0.18)分,痞满积分为(1.08±0.11)分,纳差积分为(1.12±0.05)、嗳气积分为(1.13±0.19)分,差异均比较大,(P0.05)。结论为了尽快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建议推广应用半夏泄心汤加减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止呃逆治疗联合常规护理(饮水法、饮食调理、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每日呃逆次数,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等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按照中医病症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9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缓解呃逆症状并且能减轻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等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刘小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38-139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人、对照组20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60.00%,治愈率分别为68.33%、25.0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评价穴位埋线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选取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外关、血海等穴位埋线,对照组选取与治疗组相同的穴位进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筛查表(MNSI)总积分、正中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MNCV)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SNCV)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MNSI积分均较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MNSI积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NCV、SNCV均较前提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MNCV和SNCV均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5)。穴位埋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普通针刺组(86.7%vs 63.3%,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对DPN的治疗均有良好疗效,相较于普通针刺方法,穴位埋线治疗DPN疗效确切,作用柔和持久、不良反应少、弥补了单纯普通针刺穴位治疗作用时间短、治疗次数多、患者依从性差的缺陷。适合DPN的防治和长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