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视神经脊髓炎1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3)
视神经脊髓炎15例报道吴国林,钱伟东视神经脊髓炎是神经科少见的脱髓鞘疾病.现将本科多年来诊治的15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52岁,平均34.5岁,其中<20岁5例,>20岁10例.病史中上感史7例,腹泻史2例,头痛... 相似文献
3.
徐翔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5):52-53
<正>重症肌无力[1](myasthenia gravis,MG)是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疾病的一种,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活、工作、生存质量的疾病,临床表现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常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且有晨轻暮重等特点。笔者导师李平教授临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清海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Z1)
余某某 ,男 ,4 9岁 ,因右眼发胀 ,失明 ,全身性麻木 ,曾在九江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月余 ,1 999年 7月 2 0日转入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 2 9d ,经MRI检查确诊视神经脊髓炎。经激素治疗 ,ATP扩张血管药物地巴唑等药物治疗 ,症状有所好转 ,出院后继续口服地塞米松、维生素B1等可保月余。 1 999年 9月 2 6日延中医治疗。症见 :面色暗黄浮肿 ,头向一侧斜 ,身躯活动失灵 ,下肢麻木、双腿行动困难 ,右上腹肝肋区麻木胀满 ,右腰肋疼痛难眠 ,右眼发胀 ,表情差 ,意识清 ,大小便正常 ,脉涩紧 ,苔白灰。诊断 :风寒湿痹、血痹同病 ?处方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HAMD评分、UPD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运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9,(2)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HAMD评分、UPD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运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7):1555-1558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依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每天早晨服用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因子评分、HAMD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临床疗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两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各因子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有效率为92. 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36%(P <0. 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2组失语症患者均接受常规言语训练,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组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警觉网络效率和正确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和总反应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WAB的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警觉网络效率、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总反应时、正确率和WAB的AQ值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配合服用美多巴,对照组单纯服用美多巴,2组均治疗8周。结果2组治疗后Webster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依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每天早晨服用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因子评分、HAMD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临床疗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两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各因子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有效率为92. 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36%(P 0. 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 ,3 4岁。因反复发作性视朦、下肢麻木 7年 ,加重 3天 ,以 1996年 12月 10日入院。该患者于 1989年 12月开始出现视物模糊和双下肢麻木 ,行走不利 ,胸腹紧束感。视力和肢体两组症状多交替呈阶段性发作 ,曾就诊于本地及外省市多家医院 ,均诊断为 "视神经脊髓炎 ",病程表现为缓解及复发加重过程。入院时症见 :视物模糊 ,胸腹紧束感 ,右下肢麻木 ,小腿局部时有痛牲痉挛性发作 ,行走不利 ,舌质淡喑 ,苔薄 ,脉沉细无力。查体 :神清 ,颈软 ,心肺正常 ,肝脾未触及 ,右下肢肌力 级 ,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 ,双侧巴氏征阳性 ,眼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行为干预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行为干预治疗组和行为干预疗法对照组。结果: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治疗前组间比较,t=0.49,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W后组问比较,t=2.91,P〈0.0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均有t〉4.08,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8W后组间比较,t=2.74,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均有t〉4.2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经中医症候标准评定,治疗4W后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56.7%;治疗8W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0.O%;治疗组与对照组经Radit检验比较,治疗4W与治疗8W,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行为干预治疗不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督调神针灸疗法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灸疗法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探究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aM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通督调神针灸疗法,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和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cale of vascular dementia,SDSVD)评估认知功能,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hs CRP和IL 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DSV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升高值和SDSVD、IL-6降低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部分机制与降低血清IL-6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通任调督"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通任调督"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P0.01)。结论通任调督针法可以提高失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平衡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I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评分和FMA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优于平衡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