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房角粘连性关闭、视神经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显著性临床效果,眼压得到较好控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其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术后仅1例出现结膜瓣撕裂、2例前房出血的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6.82%;对照组患者5例出现驱逐性出血、3例出现急性脉络膜渗出、4例出现眼压暂时性失明,并发症总发生率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13,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但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经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式将56例(63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FP-7组(28例,32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28例,31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和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视力明显提高,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7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7组手术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的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视敏度缺损(16.17±5.08)db、缺损值(15.78±4.89)db、IOP(23.18±5.2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6.67%(23/3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青光眼患者76例,眼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第1天、第5天前房形成情况,随访平均8个月,观察两组眼压控制情况和滤过泡功能。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5天前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滤过泡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给予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商丘市梁园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测量两组眼压、视力;术后定期采集3 ml空腹血待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维生素B6(VB6)、叶酸(FA)及维生素B12(VB12)水平。结果术后,对照组VB12、IL-6、IL-2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VB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视力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眼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视力,有效控制眼压,改善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得出实验数据可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形成率,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形成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且具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优势更为突出,可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钟珊  李莉  白海琴 《微创医学》2009,4(6):614-616
目的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总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度本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32例(32眼)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16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视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后眼压恢复方面,手术前两组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视野改变方面,观察组的视野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各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视力,降低了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了视野,在临床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半年内、1年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共计50例(60眼)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给研究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给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为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在手术治疗后半年,随诊眼压21mm Hg,研究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情况,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前房反应、浅前房等的几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要低,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应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小梁切除与经典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新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0例(110只眼),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典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及眼压情况均较术前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压。  相似文献   

15.
徐俊辉  郑春昌  张勋 《当代医学》2021,27(36):165-16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期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2、4、8、12周,观察组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以及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对照组的患者要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8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7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9例(72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使眼压得到较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丝裂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术后1周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眼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7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眼)与对照组(31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及滤过泡,并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术后远期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5.614,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滤过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在青光眼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