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丽梅  王琴  王慧  李梅 《包头医学》2016,40(4):219-22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2015年3月~2015年9月共进行血液透析2814例次作为干预前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进行的2871例次血液透析作为干预后组,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干预前组:2814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I度透析器凝血1463例次(52%);II度透析器凝血562例次(20%);III度透析器凝血170例次(6%);干预后组:2871例次透析中仅有287例次I度和115例次II度透析器凝血.结论:通过分析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发生凝血的多种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不同病因而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15例次,在透析开始10 min~4 h发生不同程度的凝血,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滤器凝血由多因素组成。结论:重视个体化抗凝,通过不同干预方法可有效延长滤器使用时间,保证CBP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李小卿 《中国医疗前沿》2012,(6):78+66-78,66
目的 了解透析器残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8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透析器残血.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治疗将存在凝血风险,选择合适的透析器、标准化抗凝、保证血流量、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等方法可减少透析器残血,达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透析器产生凝血的原因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予以血液透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Ⅰ度、Ⅱ度、Ⅲ度凝血产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分析血液透析器产生凝血的原因,制定并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透析器凝血产生率,提升透析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原因并进一步分析。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135例患者,全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其中有16例患者治疗中出现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收集他们的资料,探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并针对性给予处理。结果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量不足、抗凝剂用量不足、无肝素透析等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结论可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预冲方式在无肝素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前3次透析采用传统预冲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后3次透析采用改良后的预冲方法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预冲方法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的有效透析治疗时间、更换管道次数、透析器或管路凝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后的预冲方法进行无肝素透析时,有效透析治疗时间更长,更换管道次数更少,透析器或管路凝血程度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预冲方法可降低无肝素透析凝血发生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满意度,方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凝血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观察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前血凝,血压,透前使用止血药物,透析中肝素用量,血流速等原因对透析器凝血的影响.结果: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前高凝状态,低血压,透前使用止血药物,透析中肝素用量不足,血流速过低等均能造成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的凝血.结论:在患者透析时我们尽量纠正患者高凝、低血压,慎用止血药物,适量肝素,透析中较高的血流速等可预防或减少透析器凝血的发生,如发生透析器凝血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更换新的透析器,减少患者大量血液的丢失.  相似文献   

8.
张颖君  唐雪  张雪梅 《西部医学》2012,24(2):414-415
滤器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体外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滤器内凝血是CBP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滤器凝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行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的观察,及透后测量透析器血室容量,病例记录资料整理,回顾性分析了35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内Ⅱ~Ⅲ级凝血的原因。结果患者发生Ⅱ~Ⅲ级凝血的原因包括患者体质引发的,医生未评估到位,护士技术或操作导致的凝血。结论普及医护人员抗凝知识,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和检测;及时合理调整抗凝方案,端正工作态度,熟练血液净化技术,才能有效减少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液透析治疗能通过体外循环成功替代肾脏使很多肾病患者得以长期存活。但是,用于体外循环的管道和透析膜常导致患者产生过敏反应,而使患者无法继续进行透析,导致严重后果。透析器过敏综合征是指使用新透析器时,血液与透析膜接触后,血中白细胞及补体下降,出现胸痛、背痛、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又称首次使用综合征[1]。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对透析中出现过敏反应非常重视,为此积极寻找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订有效护理应对措施,我院对血液透析中发生的54例过敏反应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钙和标准钙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收治的326例有高危出血倾向、普通透析时使用枸橼酸钠局部体外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对照组透析263例次中,107例次出现透析器凝血,占40.69%,200例次出现静脉壶凝血,占76.05%;观察组透析287例次中,70例次出现透析器凝血,占24.39%,161例次出现静脉壶凝血,占56.10%。透析后观察组较对照组Ca~(2+)浓度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Na~+、HCO~(3-)、K~+及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次不良反应。结论普通透析时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患者中,低钙透析液较标准钙透析液凝血次数明显减少,抗凝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防止血液灌流与透析器串联治疗时凝血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血液灌流与透析器串联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情况。方法彻底排尽空气,保证血流量、全身肝素化、分离灌流器注射器回血等。结果在本中心进行的36例,共118次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治疗中没有出现凝血情况。结论预防血液灌流与透析器串联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既保证了灌流透析效果,又可避免浪费病人的血液,还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透析器使用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并通过金字塔模型对质量问题进行管控分析,以监测不良反应,为透析器质量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使用透析器条码和透析管理软件对每个透析器进行编码。收集上海市2家血液净化中一~2012年6月~2013年2月透析器使用情况数据,建立单次治疗中单个病人透析器使用过程的点对点的关联体系,从而实现透析器的可追溯管理。结果利用金字塔型数据模型,通过多维度分析,对质量问题进行归类。结论透析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实现了透析器的可追溯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脓毒血症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70例脓毒血症患者在无肝素抗凝的情况下行CBP治疗时选用CVVH模式,密切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果根据透析器凝血程度分级:44例透析器0级,13例透析器Ⅰ级,7例透析器Ⅱ级,6透析器Ⅲ级。未发生透析器堵塞至无法回血的情况。结论在无肝素抗凝行CBP治疗时密切观察凝血情况中能使CRRT顺利进行,减少脓毒血症患者出血的风险,提高脓毒血症患者的存活率和抢救成功率。护理要点严密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血压变化,维持机器持续运转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体外循环 ,由于管路、透析器等人工合成材料尚无法做到完全的生物相容 ,故凝血因子的激活将不可避免。一旦凝血因子X被活化会启动一系列的凝血级联 ,最终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 ,轻者附着于透析膜使透析清除率下降 ,影响透析充分性 ,重者整个血路凝血导致无法还血。因此 ,抗凝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另一方面 ,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由于原发病的影响多半存在一定的出血素质 ,过度抗凝将引起或加重出血。所以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应对病人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以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例不同病因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对比前后血小板、凝血因子、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指标,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血小板、凝血因子升高,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其中,3例症状缓解,1例患者因原发病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血液净化是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吴爽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69-169,172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例不同病因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凝血因子、血小板以及有关指标,评估血液净化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在经过连续性血液净化化疗法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改善,体内凝血因子、血小板浓度升高,其中,5例患者症状有所缓解.1例患者因为原发病而诱发多脏器的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血液净化疗法是目前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金雁 《中外医疗》2008,34(34):127-127
血液透析是目前抢救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中毒的最佳方法.由于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穿刺针管道和透析膜装置的接触,可触发机体的凝血酶系统,在透析器和血液管中迅速发生凝血,致体外循环难以继续进行.因此,透析必须使用抗凝剂以防止血栓形成,以免导致透析器和管道堵塞.但对具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采用无肝素透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速避凝对血透中尿毒症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替代疗法是枪救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它包括透析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其它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其中血液透析占肾脏替代疗法92%。血液透析需要使用抗凝剂以防止透析器和血管通中凝血,长期以来血液透析抗凝剂使用主要是普通肝素(SH)分子量10,000—15,000D,它不能通过一般效能透析膜,而终未期尿毒症患者由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功能差,有出血倾向,因此对透析后尿毒症患者增加了出血危险性。并且由于SH半存期短(约IH),长期使用可致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给透析带来不方便及影响透析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血液透析条件的改善,尿毒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及生存期的延长,迫切需要透析技术的完善。但在血液透析技术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透析器及管路部分凝血,透析效率下降,尿毒症毒素清除减少,从而影响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技术水平,预防透析器凝血,我们结合临床进行了认真总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