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纳入3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止呕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病因针对性治疗。统计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包括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放化疗)、肝胆胰疾病(肝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炎)、精神因素(精神疾病、压力),比率依次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包括主要为胃肠道疾病,临床给予病因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依据研究目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研究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相比较对照组的87.69%来说有非常大的优势,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经过统计学验证,认为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胃肠疾病、肝脏、胆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并且不按照医嘱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医师应对患者的发病史、用药史及饮食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临床症状,进行对因用药,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优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其病因,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为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及精神因素,其百分比依次为60.50%、21.00%、16.00%、5.00%,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7.52%、83.33%、93.75%、60.00%。结论消化内科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多种,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占比最高,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平均得分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平均得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并有恶心呕吐症状的146例患者,对其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结果临床上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消化不良等等。结论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复杂,本次研究中,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最严重,其他病症也占有很大比例,需要医护人员只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6月3月收治的128例恶心、呕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比较,有效改善了所有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5.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消化内科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较满意,进一步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增强对内科疾病导致恶心呕吐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7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0例患者疾病类型中,以慢性胃炎最为多见,占18.57%,其次为急性胃肠炎,占15.71%。对确诊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0%。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比较复杂,特征达80%不典型,临床医生应建立良好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诊治方案。方法:共收录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9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胃镜、肠镜、X 线、CT 和 B 超等影像检查,对其临床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恶心呕吐的具体病因;对恶心呕吐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本次90例统计显示,消化内科中,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包括:反流性食管炎20例、胆结石12例、急性胃肠炎15例、幽门梗阻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0例、巨幼贫血10例、其它9例(溃疡、肝损害、阑尾炎等)。经过1个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消失,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症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临床康复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需及时进行检查与分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共计收治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其病因,然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结果在精确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消化内科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所占比例最高,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疾病原因及构成比。结果:92例患者中,有41例出现恶心,其病因主要为反流性食管炎(34.1%)、急性胃肠炎(22.0%)、急性胰腺炎(14.6%)、功能性消化不良(12.2%)。92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呕吐,其病因主要为急性胃肠炎(31.7%)、反流性食管炎(23.2%)、胆结石(15.9%)、急性胰腺炎(12.2%)。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等疾病是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重点排查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专科护理方法。方法从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总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同时给予对照组一般性的护理,给予观察组一般性护理+消化内科护理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恶心症状的原因主要有食管炎、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发生呕吐症状的原因主要有幽门梗阻、胆结石、反流性食管炎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49例(98.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41例(8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和呕吐情况,导致这种症状的病因较多,而通过对患者给予消化内科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不适症状显著改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消化科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诊的60例伴有恶心及呕吐的患者,将其均分为参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施以患者消化内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实验组较于参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疗患者恶心及呕吐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病因。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8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81例患者中,36例(44.4%)出现恶心症状,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是主要致病原因;81例患者中,76例(93.8%)产生呕吐症状,其中以反流性食管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胃肠炎为主。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多种消化内科疾病导致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对应治疗对策进行治疗,为患者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治疗湿浊证型消渴病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10日至2017年6月10日期间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因湿浊证型消渴病肾病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平均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艾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穴位艾灸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湿浊证型消渴病肾病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通过应用中医护理的穴位艾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对中医护理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n=50)与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经统计示为8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腹泻率为4%,口干率10%,食欲减退率18%,对照组分别为6%,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并选择针对性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缓解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癌症化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0.0%(1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治疗患者行针对性预防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探讨沙利度胺用于预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以及用法用量等方面的问题.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6年1—10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及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联合治疗.该次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均为21~28 d为1个疗程,在该次研究进行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观察沙利度胺对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化疗所致恶心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50.0%,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93.3%和60.0%,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沙利度胺具有预防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价格低廉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医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进行西医治疗相比,联合采用西医和中医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可取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