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对接受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或者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30例/组。A组在术后24h接受肠外营养干预,B组在其基础上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与统计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干预前,组间对比血红蛋白、总蛋白、CRP、IgA等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水平(P0.05);干预后,B组上述三类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将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以及生化指标水平,不仅可改善营养状况,还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2.
张丹 《中原医刊》2014,(11):102-1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状况比较,A组白蛋白( ALB)及总蛋白(T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肿瘤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HBG、ALB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夏小红 《吉林医学》2012,33(33):7352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神经外科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一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68例,依据营养支持疗法不同分为肠内组(44例)和肠外组(24例)。肠外组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按糖脂比6∶4,氮3.4 g/d,同时加入适量维生素、微量元素、谷氨酰胺;肠内组:在肠外组基础上,据患者消化功能选择进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氮平衡水平以及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化疗2个疗程后,肠外组BMI、ALB低于化疗前,氮平衡高于化疗前,肠内组BMI高于化疗前、ALB低于治疗前(P<0.05),且肠内组均优于肠外组(P<0.05)。肠内组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肠外组,化疗依从性高于肠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肿瘤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其免疫力及化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是理想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80-83
目的探讨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鼻饲治疗对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危重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留置胃管鼻饲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再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研磨水化鼻饲管注入,2次/d,连用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PCT)]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和AL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及PCT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治疗14 d期间,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结论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鼻饲治疗可减缓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恶化,下调血清D-乳酸及PCT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元姝 《吉林医学》2013,34(7):1214-12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B及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8天时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危重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54),两组患者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2周比较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营养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TP、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单纯肠内营养与肠内营养加益气活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加用益气活血组,n=6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时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及症状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周及4周HGB、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加用益气活血法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中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对其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择取104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划分为52例A组、52例B组,予以A组行常规护理、肠外营养支持;予以B组行常规护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统计术前、术后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在术前,比较两组CD3+、CD4+、CD8+等(免疫指标)、体重、转铁蛋白、血红蛋白、AKP等情况(P0.05);术后7d,B组免疫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营养指标水平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6%,B组为7.69%,经对比分析,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如果能够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术后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另外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樊静媛  杨振 《重庆医学》2018,(17):2372-2374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将9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B组给予肠内营养瑞素治疗,C组给予肠内营养瑞代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主观全面评定量表(SGA)、客观营养状况指标、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和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SGA状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B、C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SGA状况、营养指标、动脉血气分析、TNF-α、IL-6、肝肾功能、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A组(P<0.05),但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肠外营养,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均可在不影响肝肾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症状,两种肠营养方式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中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60例)与乙组(60例),甲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乙组在其基础上加行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统计治疗前后CRP、Hb、ALB、APACHEⅡ评分以及感染发生率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组间对比CRP、Hb、ALB、APACHEⅡ评分情况(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结果显示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甲组与乙组感染发生几率分别为20.00%、8.33%,对比B组感染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有利于恢复肠道功能,并改善炎症反应,且感染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58例行胃切除术的胃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30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28例术后早期行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10 d体重损失比肠外营养组明显减少,且ALB、PA下降幅度均比肠外营养组小(P均<0.05);肠内营养组ALT、AST、TBIL增高幅度均明显小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肠外营养组为17.9%(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恶性肿瘤胃切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RF、AL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LYM、IgA、IgG、IgM、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组患者术后釆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A组)、肠外营养组(B组),分别于伤后3d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共10d,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同时观察腹胀、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出血、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均无明显改变(P>0.05);(2)营养支持前、后A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及FBG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两组患者并发症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较低等优点,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分别于入院72h内、7d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入院3周末测量两组病人多项营养指标,同期观察并发症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吸人性肺炎、死亡发生人数(发生率).结果:3周末A组各营养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各并发症出现数低于B组,其中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人数(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