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输血的4000例人次,观察所选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21例,发生率为0.525%,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共16例,发生率为0.4%,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5例,所占比率为0.125%,未见溶血反应以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科室、输血成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输血时,需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尤其要高度警惕观察有过敏史或输血史患者输血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输血不良反应患者110例,即实验组,并在此时间段选择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0例,即对照组。对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未见溶血性反应、其他反应等。当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类型与输血次数、输血时间进行对比时,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其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可有效减少临床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为干预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输血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干预组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与发热反应,未见溶血性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此外,2组患者的输血类型、输血次数及输血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输血有一定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此降低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相关因素,并总结其临床特点,为采取相关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根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然后抽取输血后无不良反应的90例同期自愿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具体分布。结果 1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反应,其中有41例为发热反应,49例为过敏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和54.44%。2经对比,观察组在输血类型中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输血次数≥3次和出血到输血时间间隔≥30分钟的比例分别为87.78%和5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2%和2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3输血类型、次数和时间都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输血类型、次数和时间等,所以需要合理控制血液成分,严格控制输血适应症,加强输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降低输血风险,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各科室发生的输血不良发应病例,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类型及影响因素等。结果研究期间,输血人次共3272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2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其中发热反应20人次,发生率为0.61%,占90.91%;过敏反应有2例,发生率为0.06%,占9.09%。在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后,输血反应症状均已得到显著缓解。结论输血过程存在一定风险,输血时必须严格把握指征,尽量避免不必要输血,临床需要健全输血制度,并合理用血,最大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输血的患者共计2031例,各种血液成分共计2532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输注的血液成分、输血史、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2031例受血者中1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0.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所占比例为80.0%和20.0%,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以及其他输血反应。对输血不良反应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输注的血液成分、年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以及发血至开始输血的时间。结论要高度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加以警惕,采用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临床科室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9188例次输血患者中,出现了49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7%。其中32例出现了过敏反应,占65.31%,17例出现了非溶血发热反应,占34.69%,没有出现溶血反应和其他输血反应。(2)悬浮少白红细胞悬液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6%,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3%,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0%,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3)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有无输血史、过敏史有关。(4)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助于预防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时发热反应的发生。结论:输血存在风险,要正视输血指征,高度重视过敏史、输血史等因素,避免不必要输血,提高输血警惕性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影响这些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各临床科室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以及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共接收输血720次,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共有16例,发生概率为2.22%,过敏反应占总不良反应的81.25%。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8.75%,高于其他的血液成分;儿童输血患者以及年龄小于18岁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于年龄大于18岁以及血液科患者;有输血史和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较高。结论输血风险较高,应该严格控制输血的标准,采用滤器输注的方法进行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有过敏史、未成年、有输血史等的患者要严格处理,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实施输血治疗的4654例创伤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5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83例(1.78%),其中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分别占74.7%(62/83)、24.1%(20/83)和1.2%(1/83)。2有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者(3.10%比1.57%),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妊娠史者(3.94%比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不同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类型血液制剂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血史及妊娠史与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关,滤白细胞成分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加强输血前筛查等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液制剂的临床特点及差异,为实际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含白细胞血液制剂输注的3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义为对照组,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去白细胞血液制剂输注的35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义为观察组.比较2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全血输注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7 818例次,对输血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输血史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7 818例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43例,发生率为0.6%,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14例次(32.6%),过敏反应为29例次(67.4%),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和新的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过输血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输血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的血液制剂类型、年龄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1000例患者在输血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5例(3.50%),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以发热、过敏为主要不良反应类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地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通过记录2006-2009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共输血及制品35255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11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其中发热反应138人次,占44.5%,以输注红细胞引起多见;过敏反应151人次,占48.5%,以输注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多见;胸闷、头晕等其他反应21人次,占6.8%;血红蛋白尿1人次,占0.3%。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应用输血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制品后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在输注全血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其次是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择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输液的3365例输血病患,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影响因素情况。结果所选的3365例输血病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7例,所占比重为0.51%;其中过敏反应0.30%(10/3365),非溶血性发热反0.15%(5/3365),胸闷不适以及心率加快(心理因素)0.06%(2/3365)。影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因素有输血史、过敏史、心理因素以及年龄(P0.05)。结论在进行输血的时候,需要对输血的多项指标、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输血史、心理等情况进行严格把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8例失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有效率进行比对,实验组患者的输血疗效为27.1%,其中过敏反应患者占比61.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患者占比19.5%,血小板不良反应患者占比19.3%。对照组患者的输血疗效为78.9%,该组患者的失血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极大地降低了输血治疗的有效率,各成分血的输注在不良反应的干扰与影响下,实际效果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输血作为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治疗措施,已逐渐成为临床上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各种血液成分临床应用的增多,人们对输血疗效的研究,不良反应的认识也由浅入深。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不能用原来的疾病解释的新症状或体征。根据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时间不同,分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和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不同,分为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输血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输血治疗得当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但由于人类血型系统的多样性和血液成分的复杂性,输血可能存在发生各种输血不良反应或传播病毒等潜在风险,输血不良反应已成为血液安全和有效输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在输血前严格进行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近三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各种血液成份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82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115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中悬浮红细胞66例(57.39%);冰冻血浆43例(37.39%);单采血小板6例(5.22%);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中以发热反应55例(47.83%),过敏反应58例(50.43%),其中发热反应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多见,占92.73%,过敏反应中则以输注血浆多见,占67.24%,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22.41%.结论: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过敏反应为主,其中悬浮红细胞与冰冻血浆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血制品,输注悬浮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则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及血液制品,临床上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