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MRI测量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C3~C7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脊髓病患者,根据术前X线片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5)、曲度变直组(n=14)和曲度正常组(n=23),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颈椎C3~C7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的差异;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后3组患者脊髓均后移,但C3~C75个节段的PCS测量值、末次随访JOA得分、术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我科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55.3±9.3)岁。观察术后颈椎曲度变化,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颈部疼痛症状,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术后JOA评分为(14.60±2.95),改善率(51.93±19.03)%,VAS评分术前(4.65±1.12),术后(0.79±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术前(18.2±6.4)°,术后(18.1±7.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7分法对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及评价.结果病程在12个月内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76.09%;病程超过12个月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4.71%(P<0.05).结论对2间隙3节段以上脊髓受压合并发育性或退行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对病程在12个月以内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人21例,用JOA17分法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术后2W-3W内18例(85.71%)病人获不同程度症状改善。10个月后20例(95.23%)病情获得好转,脊髓功能的平均改善率达68%。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结论:①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扩大椎管容积,缓解脊髓压迫,改善脊髓功能。②本手术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③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且单节段或两节段脊髓受压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式和传统的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40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25例,传统组1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有升高趋势;改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8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8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改善颈部疼痛,增加颈椎活动度,具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210例手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效果,并对预防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10例早期发生轴性症状16例,2例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9.02±1.05)分增加至(13.00±108)分,P <0.01。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操作易掌握,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C_3~C_6与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_3~C_6(A组19例)或C_3~C_7(B组22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术前后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和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_3~C_6与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王刚  董乐乐 《中外医疗》2016,(30):56-59
目的:评估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方便选取于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2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术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不稳定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术后JOA评分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445 mL,从C3-C7共有128枚侧块螺钉置入,包括C3﹕22枚,C4:36枚,C5:38枚,C6:22枚,C7:10枚。平均术前JOA评分(3.26±0.64)分,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5个月,平均术后JOA评分(8.21±1.37)分,明显高于术前水平(t=1.871,P<0.05),平均改善率(46.5±9.8)%。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伤口延迟愈合、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经治疗后其中1例术后1月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是可行的,其优点包括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操作安全,对于骨折提供可靠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CEOL)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住院且行CEOL术的94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超声骨刀分为超声骨刀组及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引流管留置天数、脑脊液并发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脊髓功能评分系统(17分法)评分、JOA改善率和术后门轴骨愈合情况。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超声骨刀组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引流管留置天数均明显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术后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的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声骨刀组的门轴骨愈合率较传统组低;术后1年复查,两组患者的JOA改善率和门轴骨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CEOL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且有效;与咬骨钳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虽然导致门轴骨的延迟愈合,但可以减少术中失血、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因其术式简单、操作方便、脊髓减压效果显著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对临床工作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6个月,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防止脊髓功能的继续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6个月,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防止脊髓功能的继续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43-43,4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比较。方法56例脊髓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率、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线。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改善率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其中极重型的颈椎病12例,术后改善率最高,达91.2%。治疗组术后椎管矢状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5±1.04)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03±0.76)分;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4±1.36)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93±0.6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一种保留颈3、颈7棘突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良组)或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治疗的69例多节段狭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患者38例,平均年龄51.2岁(42~67岁);男25例,女13例;传统组患者31例,平均年龄52.4岁(35~69岁);男18例,女13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1);传统组13例(41.6%)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4例(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4例(12.9%)患者出现C5神经麻痹,改良组3例(7.9%).结论 此种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可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及颈部疼痛的发生,与传统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rch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行颈后路单开门Arch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C5椎管矢状径大小,评价颈后路单开门Arch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轴性疼痛、脑脊液漏、再关门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5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Arch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操作简单、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l8例,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结果:随诊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经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5.2分。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较可靠的方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颈椎病患者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上选择钻孔点,采用Margerl方法置入钛质皮质骨螺钉。先将粗丝线系在置入的螺钉上,按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的方法行椎管扩大成形,“开门”后将穿过棘突的悬吊丝线拉紧线并打结,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固领保护2wk。结果平均随访14mo,术前平均JOA评分8.6分,术后平均13.7分。术后有5例患者2mo时感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6mo后症状消除。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30例采用ELAP治疗并获得24月以上随访的患者,评测患者术前JOA评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测量患者颈椎管正中矢状径增加距离(SCD)、开门距离(LOS)、开门角度(LOA)、术前颈椎前凸角度(LA),并结合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参数,研究以上参数之间及其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互影响关系. 结果 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分为(10.13±2.16),术后JOA评分平均分为(13.97±1.78),JOA评分改善率为(56.22±22.47)%.年龄≥70岁则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下降,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之间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前、术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年龄与术前评分间无显著相关,与术后JOA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SCD,LOS及IOA 3者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LA与SCD,LOS,LOA无相关;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LOS呈显著相关(P<0.01),与SCD呈显著相关(P<0.05). 结论 SCD,LOS及LOA 3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LOS,SCD呈显著相关;LOS及SCD对ELAP临床疗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为10.3分.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到C级,C级5例改善到D级,D级3例改善到E级.影像学检查25例颈椎生理屈度正常,无一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未发现有不稳定现象.最终随访时有4例患者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 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