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47例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33例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可得,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率要比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患者低,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呕吐物,而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呕血。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诊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上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出血情况低于对照组,临床表现为呕吐物,对照组临床多表现为呕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非静脉曲张出血中以十二指肠为主,而且刚硬化患者容易患胃溃疡与食管溃疡等疾病,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3例,将其按照致病原因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47例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B组患者66例为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呕血、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两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存在,临床表现相似,但A组患者呕血、咖啡状呕吐物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共有160例,对这1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6人,实验组94人。实验组患者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患者为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数据,对其检查结果、肝功能评分、病因、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当中,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占大多数,实验组所有患者当中,有76例患者患者有十二指肠溃疡,实验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为80.85%;对照组全部患者当中,32例患者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为48.48%,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可得,实验组患者胃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诊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上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3例划入观察组,单纯肝硬化患者23例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化验血红蛋白、白蛋白、十二指肠溃疡例数和输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HGB水平78.2±1.8g/l,PLT水平113.5±5.4x109个/l,十二指肠溃疡8例,输血量10.4±2.1U;对照组患者HGB水平77.9±1.7g/l,PLT水平114.7±6.7x109个/l,十二指肠溃疡2例,输血量6.6±1.7U;HG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例数、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于单纯肝硬化患者,入院诊断应该进行内镜检查查看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对防范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好发男性.最常见的症状为呕血、便血或柏油样便.本组治疗有效率95%,无效3例(2例转手术治疗,1例死于继发性肝性脑病),继发感染6例.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综合治疗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对比。方法:比较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肝硬化病因等要素方面的差异。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结果:本研究显示,肝硬化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占比56.25%,年纪较轻,主要病因为HBV(75%)。结论:我国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性别较为平均,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并发症,抗凝药的使用是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情况。方法选择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结合病情实际情况予以药物或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临床特征等。结果 35例患者中,有24例消化性溃疡,所占比重为68.57%,也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有32例患者成功止血,所占比重为91.43%,有3例病亡,病亡率为8.57%。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开展治疗工作时,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综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预,最大程度地确保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本组70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有2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当中有2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18例为消化道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43例,其中有1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阴性者有27例,其中有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本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率为44.19%,明显比幽门螺杆菌阴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4.8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源性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来说,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故,临床需要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力度,以有效减少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2年1月─1993年12月对10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资料本组103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化验、B超、CT等检查,全部符合肝硬化标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其中男89例,女14例,肝炎后肝硬化99例,酒精中毒肝硬化4例,用电子胃镜观察出血原因,食管静脉曲张(EV)按palnet分I、互、正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消化道出血原因。全组103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呕血88例,单纯便血15例,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41例(39.8%),EVB38例(36.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时机的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探讨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4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其中27例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A组),23例患者进行普通胃镜诊治(B组),20例患者为活动性出血急诊胃镜组(C组),24例患者选择保守药物治疗.比较胃镜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70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4.29%)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43例(61.43%)患者经胃镜检出出血部位,C组出血部位检出率(80.0%)明显高于A组(66.67%)和B组(39.13%),有统计学差异.61例患者进行胃镜辅助止血治疗,止血成功率达到53.19%.A组(66.67%)、B组(60.87%)和C组(50.0%)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高于D组(33.33%),有统计学差异.另外A(7.41%)、B(4.35%)、C(10.0%)组患者早期再出血率明显低于D组(37.5%),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而四组患者迟发性再出血的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可尽早明确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患者止血部位检出率和止血成功率,降低早期再出血率以及患者1年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探讨其主要原因,并了解其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3例占80.9%;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49例占42.6%;肝源性溃疡10例占8.7%;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8例占7%;其他不明原因出血3例占2.6%;肝功能A级与B级、A级与C级出血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HG和肝源性溃疡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肝功能可作为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检查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检查的198例非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检查的时间分为24 h内内镜检查者(及时内镜检测组)125例和24 h以外行内镜检查者(拖延内镜检测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平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舒张压、并发症、病变部位、血红蛋白浓度,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行内镜检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生存率.结果 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合并并发症以及病变部位是非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时长相关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并发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病变部位均为非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及时内镜检查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9.2%,拖延内镜检查组1年生存率为94.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是否合并并发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病变部位均为非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要给予及时合理的干预,避免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与内在发生机制.方法:老年肝硬化患者50例按照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组(n=20),通过临床特点的观察来分析发病园林,同时行凝血功能四项检查.结果:在出血组30例患者中,静脉曲张性出血20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例,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15例,合并胃溃疡6例,合并十二指肠溃疡8例.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凝血四项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静脉曲张性出血可能是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则可能是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亦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人获得缓解。本文应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5 0例 ,并将临床治疗效果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我院 1992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 15 0例 ,其中男 10 2例 ,女 48例 ,年龄 12~ 6 8岁 ,平均年龄 45岁。经临床、B超或 CT、肝功能及胃镜或 GI确诊 ,出血原因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主 ,占86 % ,少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因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而致出血者不在本文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总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而诊断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针剂注射,B组患者除使用奥美拉唑外,同时使用联合止血三联(止血敏、维生素K1、止血芳酸)。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24h、48h、72h的上消化道出血量,呕血和(或)便血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24h内,B组患者胃内pH达到2.5时的人数为33例,占82.5%,A组患者胃内pH达到2.5时的人数为23例,占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4例,占60.0%,B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39例,占97.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止血三联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奥美拉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赵蕊 《中外医疗》2013,(23):29+37-29,3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间11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肝硬化患者病因中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77.6%),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8.6%),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51.7%,其中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主(91.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和消化性溃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郑盛 《西部医学》2013,(10):1513-1515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64例,其中老年组420例,非老年组4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及胃癌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发病原因来看,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老年组患者以胃溃疡多见,而非老年组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多见;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孙振坤 《中外医疗》2014,(19):21-22
目的 对比分别应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近来3年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9%,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A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B组,此外,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A组明显低于B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并且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也很低,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凤琳 《当代医学》2011,17(2):51-5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49.3%,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1.5%和14.6%。经对症治疗,消化道停止出血50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而自动出院者为6例,3例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死亡。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也是不可忽视的出血原因。因此,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