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于结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及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结肠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化疗方案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开始化疗的同时开始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3粒,每天3次;对照组在开始化疗时不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观察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收集两组患者的粪便,检测化疗前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含量变化;检测两组化疗前后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在化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治疗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CD8~+T细胞比例下降,CD4~+/CD8~+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有利于调整结肠癌化疗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评估了解口服益生菌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维普中文数据库、 Pubmed英文数据库、 Embase英文数据库、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被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自建库终止于2021年4月。本文利用RevMan 5.3软件处理Meta分析。结果:经过最终筛选获得5个RCT数据,共4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化疗患者相比,口服益生菌制剂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大肠杆菌含量(SMD=-2.04,P<0.00001)、粪肠球菌含量(SMD=-2.20,P=0.002),提高乳酸杆菌含量(SMD=4.30,P<0.00001)、双歧杆菌含量(SMD=3.32,P<0.00001)。结论:口服益生菌制剂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与仅接受化疗患者相比可以提升肠道内有益菌含量,并且降低机会致病菌的含量,但其结果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干预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85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益生菌干预组(80例)和益生菌未干预组(10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术前和术后1个月粪便,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4年生存情况及与肠道菌群数量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前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均明显降低(P<0.05),益生菌干预组和益生菌未干预组的菌群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随访,无1例失访.105例益生菌未干预组中存活90例(85.71%),15例(14.29%)死亡,其中14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为心血管病死亡.乳酸杆菌属(x2 =6.700,P=0.035)和双歧杆菌属(x2=5.777,P=0.016)数量越高,大肠杆菌(x2=3.301,P=0.069)和肠球菌属(x2=4.780,P=0.029)数量越低,结肠癌患者4年生存时间越长.80例益生菌干预组中存活76例(95.00%),4例(5.00%)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交通意外死亡.与益生菌未干预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的存活例数较多(x2=4.248,P =0.039),因结肠癌转移死亡例数较少(x2=4.997,P=0.025).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数量越高,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数量越低,结肠癌的预后较好.给予益生菌干预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7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降体质量、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化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谱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益生菌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下降体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益生菌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血清炎性指标、心功能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就诊100例慢性心衰(CHF)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联合益生菌治疗,观察治疗后12周CHF...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及梭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TNF-α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CD3及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肠道有益菌增加,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对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粪便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7°C恒温培养,在对其中的菌群进行鉴定和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发现,手术后对比手术前,其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坏死梭杆菌和肉毒梭菌的数量都有明显降低。结论:结肠癌手术对肠道菌群微生态有一定的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就诊的98例G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C、TG、LDL-C、FPG、2hPG、HbA1c、FINS、HOMA-IR指数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瘤胃球菌、粪便拟杆菌、单形拟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IBS患者为IBS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IBS组患者益生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定量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两组以及IBS组各亚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IBS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较对照组减少,肠杆菌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组拟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其他两组减少,肠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交替组乳杆菌较便秘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生菌干预后,IBS各亚型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较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干预有助于改善IBS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 型糖尿病(T2DM)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和脂联 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0 例T2DM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 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 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肠道菌群、血浆脂联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 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 水平降低,粪便中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数量 增多(P <0.05),而两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数量比较无差异(P >0.05)。脂联素水平检测显示,观 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观察组和对照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 和8.3%,两组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益生菌辅助口服降糖药物在 T2DM 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血糖,调节肠道菌群,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 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和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 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 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贝飞达能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可促进骨髓造血,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免疫力.方法: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贝飞达治疗组 (试验组 )及常规化疗组 (对照组 ).观察其化疗前及化疗后肠道常驻菌 (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指标.结果:各项指标同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或 P <0.01).结论:贝飞达具有调节白血病化疗患者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摄入对低纤维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低纤维饲料组(阳性对照组)、低纤维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枯草芽孢杆菌组)、低纤维饲料+鼠李糖乳杆菌处理组(鼠李糖乳杆菌组)、低纤维饲料+双歧杆菌处理组(双歧杆菌组)、正常组(正常饲料)5组,每组8只。干预6周后,提取小鼠粪便DNA,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处理,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对样品进行菌群丰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法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法确定各组的特异性菌群、评估各组微生物群落构成的相似性。采用PICRUSt2预测益生菌代谢通路信息。结果:阳性对照组及各益生菌处理组的Chao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Shannon指数在阳性对照组及各益生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和各益生菌处理组的属水平下各样本中拟杆菌门的主要菌属如普雷沃菌减少,而厚壁菌门主要菌属增加,导致肠道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例减少。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益生菌处理组相对丰度特异性增高的菌群为梭菌目...  相似文献   

16.
黄重发 《疑难病杂志》2008,7(6):362-364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每日3次;B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840mg/次,每日3次。另设对照组(C组),为非腹泻者,未用药。A组、B组疗程均为4周。各组治疗前后均取大便作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A、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周后肠道菌群状况均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但治疗10d时及停药4周后,A、B组肠道菌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益生菌可明显改善腹泻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较大剂量服用时,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的改善快速而持久。  相似文献   

17.
董洪杰 《当代医学》2021,27(4):136-137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肠炎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集新鲜粪便样本,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对比志愿者服用复合益生菌粉前后的粪便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差异,评估复合益生菌粉对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关菌类丰度的影响.方法 以23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每日早、晚各补充1袋复合益生菌粉,为期30d;采集服用复合益生菌粉前后的新鲜粪便样品,对样本相关处理后,使用Illu...  相似文献   

19.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合生无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灌服1 g/kg·d剂量的台生元益生菌冲剂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灌服后小鼠肠道菌群与灌服前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结直肠腺瘤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为正常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观察不同组间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将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10例,内镜下切除术后不予益生菌治疗;美常安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2粒,3次/d);培菲康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粒,2次/d)。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集术前和术后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组相比,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而大肠杆菌数目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服用两种益生菌后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上调,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肠球菌的数量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益生菌制剂可使结直肠腺瘤患者的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