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江市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普查内江市学龄前儿童视力,早期发现并治疗屈光不正和斜弱视.方法 对内江市8家幼儿园2756例学龄前儿童,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眼前节及眼底.结果 2756例3~6岁学龄前儿童中屈光不正患病率5.98%,弱视患病率1.59%,斜视患病率0.36%.结论 医院与幼儿园合作,对学龄前期儿童尽早进行视力筛查意义重大,可有效减少儿童可预防盲及低视力.  相似文献   

2.
唐业卫  张宁 《中外医疗》2011,30(24):129-129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为儿童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3~7岁719名学龄前进行进行屈光异常调查分析。结果屈光异常的年龄分布3、4、5、6~7岁分别占13.82%、11.91%、10.65%、14.19%,屈光异常的性别分布,男性女性分别占12.09%、12.73%。结论综合3~7岁儿童屈光异常眼为12.38%,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方法临床确诊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患者68例123眼,进行散瞳验光配镜,合理遮盖治疗,辅于家庭红光闪烁增视治疗以及精细目力工作训练.门诊定期随访指导治疗并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123眼基本治愈71眼占57.72%.进步47眼占38.21%,无效5眼占4.07%,有效118眼,有效率95.93%;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达97.06%,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90.48%.轻度弱视疗效显著达100%,中度98.27%,重度80.95%.结论 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好,该年龄段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为弱视治疗争取最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及弱视等病的流行特点,以期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于2014年7月-2015年1月随机抽取本市城区10所幼儿园的2762例3~6岁学龄前儿童,按不同年龄分为四组,3岁组184例,4岁组804例,5岁组1065例,6岁组709例。对其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斜视、立体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5、6岁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分别为62.50%、64.55%、73.05%、85.12%,4、5、6岁年龄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分布以远视为主(77.66%),其中复性远视散光占远视的79.22%(892/1126)。弱视发生率1.77%,主要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9.18%(29/49),其次依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占28.57%(14/49),斜视性弱视,占8.16%(4/49),形觉剥夺性弱视,占4.08%(2/49),不同年龄组弱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的检出率为1.19%(33/2762),其中以双眼交替性斜视为主。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儿童的立体视率分别为84.79%、63.64%和51.02%,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的9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99.227,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影响本市儿童正常视功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检查应用,便于更早发现儿童视力异常,便于及时矫正与治疗。方法在门诊利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961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于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的9610例学龄前儿童中,1086例屈光异常,5012例男性儿童中591例屈光异常,4598例女性儿童中,495例屈光异常,对于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的屈光异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近视所占比例为经过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远视所占比例,经过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散光眼所占比例为5.63%,女童占3.35%,经过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异常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结论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高危人群,并及早进行矫正与治疗,对于儿童眼部保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廖斌  卢炜  刘丽娟  魏红 《北京医学》2006,28(12):712-714
目的 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的屈光异常情况.方法 对38例脑瘫儿童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对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等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各年龄段中,轻度屈光不正49只眼(64.47%),远视屈光不正48只眼(63.16%).18例(36只眼)可配合视力检查,弱视33只眼(91.67%),斜视28例(73.68%).斜视和弱视是脑瘫儿童最常见的眼部疾病.结论 应重视脑瘫患儿斜视、弱视的早期治疗,及早配镜进行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情况,探索弱视防治的有效方法及最佳时期.方法对河源市区40间幼儿园26856人进行弱视调查,并对不同类型弱视儿童进行弱视机、遮光及配镜矫治.结果弱视检出率为3.48%.单眼弱视占弱视(眼)5.72%;双眼弱视占弱视(眼)94.28%.矫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54.50%.综合治疗、单项弱视机治疗与单项配镜矫治比较,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1).4岁~组治愈率占33.97%;5岁~组治愈率占37.41%;6~7岁组治愈率占28.61%.不同年龄组弱视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眼底、屈光状态检查可有效地早期发现弱视.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采取综合治疗、单项弱视机治疗是弱视防治的有效方法.4~5岁是弱视矫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486例、972只眼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总结其在使用中的体会。方法对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常规体检的48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根据其筛查结果,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转诊常模标准[1],对视力筛查结果异常的可疑儿进行常规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体会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意义。结果在接受筛查的486例学龄前儿童中,共筛查出屈光异常358眼,异常率为36.8%。所检出的屈光异常的患儿中,散光有296眼,占82.7%;远视41眼,占11.4%;近视21眼,占5.9%。结论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操作简单,快捷,值得在儿童保健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2005年太仓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求一种简便的早期检查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方法。方法:使用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太仓市城乡22所幼儿园(4~6岁)8705名儿童进行弱视筛查,将查出弱视儿童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测定眼位,对视力<0.8者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筛查出756名儿童与弱视高度相关,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有410例弱视(4.71%)。结论: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初步检查和大面积普查是可行的,同时说明了4~6岁儿童的视力是动态的发育过程,而且发育的程度和速度不一,不宜仅用单纯视力<0.8作为诊断幼小儿童弱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弱视、斜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3 965名(7 930眼)3~6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筛选,视力不足1.0者进行屈光、斜视检查。结果:受检儿童视力1.0以上者,占93.11%,患弱视者占2.04%,弱视患病率3岁为3.28%,4岁为3.12%,5岁为2.52%,6岁为2.03%。患斜视89眼,占受检眼数的1.12%;斜视患病率3岁为1.85%,4岁为1.11%,5岁为0.83%,6岁为0.51%。结论:学龄前儿童易患弱视、斜视,在这一阶段防治弱视、斜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蒋汝刚  林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09-2110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98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用标准化的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90%,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桂英 《右江医学》2004,32(3):249-25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力争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及时治疗 ,以促进视力发育。方法 对 2 48例 4~ 6岁儿童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 ,裸眼视力小于 4.9者 ,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 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 ,占 85 .13 % ,混合散光占 10 .3 8% ,近视占 4.48%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中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弱视构成比最大 ,占 74.6%。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 ,及时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同时开展眼健康知识宣教。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视力≤1.0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视力≤0.8者定为弱视。结果检查2818人,弱视72人,患病率为2.55%。通过此次调查,新发现的弱视人数为48人,占弱视人数的66.67%。结论广泛进行弱视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普查,对弱视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连市近年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和弱视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460例(920只眼),分析屈光状态分布、弱视发生状况,同时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0例儿童中弱视儿童267例(弱视眼434只,矫正视力正常眼100只),矫正视力正常儿童193例(矫正视力正常眼386只)。矫正视力正常眼中近视和远视的占比高于弱视眼(P <0.05);弱视眼中散光的占比高于矫正视力正常眼(P <0.05)。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为主,分别占65.85%和60.81%。弱视和矫正视力正常患儿年龄、出生时窒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挑食、每天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及读写姿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出生时窒息是发生弱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以散光为主,同时弱视发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怀柔区25个幼儿园(其中区中心15个,郊区10个)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的普查,比较城区和郊区儿童视觉状况。方法:2009年分别对城区2150例儿童和郊区1679例儿童进行了视觉检查,包括远近视力(裸眼和戴镜视力)、外眼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对视力〈0.8者进行散瞳验光。结果:怀柔区城区和郊区儿童视力低常率有显著性差异(13.02%vs 9.17%,P〈0.01)。视力低常率:4岁组为8.63%,5岁组14.67%,6岁组10.31%。各年龄组视力低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低常的病因有屈光不正、斜视、先天眼病(先天上睑下垂和先天眼球震颤)及眼外伤,其中屈光不正占96.31%,包括远视(74.16%)、近视(10.77%)和混合散光(15.07%)。弱视患病率4.3%,以轻度弱视居多,屈光不正(46.06%)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低常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表明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远视是4~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儿童视觉普查应加强近视、斜视、弱视的普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市及周边各县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同时开展眼健康知识宣教.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视力≤0.9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视力≤0.8者定为弱视.结果检查825人,弱视36人,患病率为4.36%.通过此次调查,新发现的弱视人数为24人,占弱视人数的66.67%.结论广泛进行弱视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普查,对弱视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方法]用进口全自动手持屈光仪筛查685例(1 370眼)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结果]屈光正常1 169眼(占85.33%),异常201眼(占14.67%),其中弱视81眼(占5.91%)。[结论]学龄前儿童在不会认视力表之前进行屈光状态筛查是可行的,异常者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屈光性质,并对其经矫正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45所幼儿园的15 400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低于正常视力的2 210名儿童进行视力、眼位、眼底、屈光检查,筛选出弱视儿童436名,对其进行扩瞳验光后给予配戴矫正镜片,并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同时辅以阶段性同视机治疗和家庭精细(作业)目力训练.定期复查,每年验光两次,酌情更换镜片.结果 本区学龄期儿童弱视发生率为2.83%(436/15 400),屈光不正性弱视中以远视类为主,弱视程度随屈光不正程度增高而增加.经治疗后,弱视基本治愈率为83.06%(603/726),进步者占14.60%(106/726),无效率为2.34%(17/726).结论 弱视可影响儿童的视觉质量及视觉发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视力不良患儿的弱视发病率、弱视分类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测定以视力不良为主诉的患儿,选择矫正视力<0.9,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患儿,检查注视性质、眼位。结果:在2 000例视力不良患儿中,确诊弱视732例(1 150只眼),以斜视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密切相关。结论: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形成弱视的主要成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弱视预后有重要意义,呼吁儿童早期进行屈光状态测定及弱视筛查、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方法 用德国进口屈光状态检查仪筛查 15 0 3例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结果 屈光正常 14 2 1例 2 868眼 (占 95 .41% ) ,异常 82例 13 8眼 (占 4.5 9% ) ,其中弱视 5 2例 92眼 (占 3 .0 6% )。结论 学龄前儿童在不会认视力表之前进行屈光状态筛查是可行的 ,异常者基本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