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观察组)进行手术干预预防产后出血,与非瘢痕子宫产妇10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中手术方式干预处理后,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方式的干预能有效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干预措施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方法 对本院436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436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1 6例,占3.67%,对照组产后出血1 5例,占3.44%.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产后出血比较:干预组24小时平均出血量604.1±346.8ml.对照组24小时平均出血量602.7±371.5ml,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干预措施是能够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的切口位置选择手术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剖宫术的瘢痕子宫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位置分别选择瘢痕上2cm切口、瘢痕组织下2cm切口,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时选择瘢痕组织上2cm处位置进行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应对方式。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孕妇426例为研究组,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及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11.9%,明显高于同期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P<0.05)。对照组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将对照组与研究组致产后出血因素作统计分析: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因素(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均为瘢痕子宫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明显增加,与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因素密切相关,孕期及产时需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原因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2例非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并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的原因,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位异常、产程异常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巨大儿、前置胎盘、子宫肌瘤、骨产道异常、妊娠高血压及胎儿窘迫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患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均多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所以在有阴道分娩指征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尝试阴道试产,以此保证分娩的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揭小军  韩丽琼 《当代医学》2021,27(33):19-21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常规缝合的48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的4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7.8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2 h及24 h产后出血量、SDS及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58%)低于对照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后行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改善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临床中行阴道分娩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将其分娩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3)。对照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观察组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对两组新生儿指标情况(Apga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孕妇产后情况(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经过分析,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情况均更加理想(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均较对照组理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较剖宫产理想,可改善新生儿情况,并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其而言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69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按生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5)与参照组(n=34),分别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情况及护理依从性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就出血情况而言,参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故应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为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实施临床干预的临床疗效研究,旨在为临床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18日至2014年5月18日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1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干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统计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1例,占总数的2.00%,对照组产后出血7例,占总数的14.00%,经检验,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P=0.0270),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优质护理分析。方法收集我院高危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接受产后优质护理以减少产后出血,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对比(1)两组护理前后血红蛋白含量。(2)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48小时出血量。结果 (1)两组护理前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后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48小时出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与宫缩乏力、高龄、剖宫产史、子宫手术史有关,采取优质护理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改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接受不同方式分娩的临床结局。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选取140例瘢痕子宫且再次妊娠的产妇参与研究试验,结合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140例产妇中,成功接受阴道试产者12例,占8.6%(12/140),余者128例接受再次剖宫产手术分娩,占91.4%(128/140)。与再次剖宫产组相比,阴道试产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显著减少,产后感染率显著下降,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但围产儿并发症率相比,两组数据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阴道试产可降低产后感染的概率,且具有产后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理想选择,但对于无阴道试产指征者,则宜采取再次剖宫产分娩,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及探索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产科病房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接收的拟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0例瘢痕子宫产妇,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例,于剖宫产术中单以缩宫素用药处理;研究组共30例,于剖宫产术中采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处理。观察及对比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且详细记录2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少(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短(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出现,降低出血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瘢痕子宫产妇进行预防干预,并将其产后出血情况与非瘢痕子宫产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研究对象有13例产后出血,比例为3.74%;对照组研究对象有12例产后出血,比例为3.45%.两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研究对象产后24小时平均出血量为(604.1±346.8) ml,对照组为(602.7±371.5) ml,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和讨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组,10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中剖宫产占80.4%。对照组中剖宫产占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和胎盘早剥以及并发症的比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差异及对母婴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均为2013年-2015年间收治,另收治本院同期收治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80例设为对照组。归纳观察组产妇再次妊娠方式和临床影响。结果:观察组中相对于剖宫产再次分娩方式的产妇,阴道试产组的住院天数、产后24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对于观察组均显著优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女性需要综合考虑各项临床因素,针对性选择分娩方式,避免发生子宫破裂事件,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7.
《右江医学》2019,(11):855-85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分娩情况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26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选择剖宫产分娩为对照组,即ERCS组(n=154),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归入VBAC组(n=106),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输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分娩方式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阴道试产成功106例,中转剖宫产14例,阴道试产成功率88.33%(106/120),中转剖宫产率11.67%(14/120)。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子宫破裂、伤口愈合不良、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临床输血率、产褥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产后出血、临床输血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ERCS组。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BA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ERCS组。结论对于伴自然临产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经阴道试产效果良好,应鼓励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分娩巨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11月70例剖宫产分娩巨大儿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1—10月收治的73例剖宫产分娩巨大儿产妇为干预组。干预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96%,对照组为32.86%,干预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310.54±34.87)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371.65±100.62)ml;对照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343.41±47.53)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429.72±153.96)ml,干预组产后2小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2小时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将剖宫产应用于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43例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组,另选取43例同期在我院行首次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以分娩结局、术中出血原因为标准对两组剖宫产效果予以评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多(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术中宫缩乏力、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等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临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615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536例,经阴道试产分娩组79例,并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产妇3470例与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产妇117例及首次剖宫产的产妇2274例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536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小于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及顺产率均小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产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孕妇在侧切、产钳使用、产后出血方面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孕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产妇在切口感染、介入、羊水栓塞方面与首次剖宫产产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产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大于首次剖宫产产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应进行综合评估,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另外需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