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各项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随访中^(18)F-FDG PET/CT、CT检查对其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临床资料:在8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经过临床手术或实验室检查确诊出现复发转移的一共有72例,未发生转移和复发的有11例;对结直肠癌术后随访中的诊断中,^(18)F-FDG PET/CT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0%、94.44%、98.61%,均显著高于CT检查70.83%、76.38%、85.91%(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上的监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我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有效监测病程进展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在临床的应用,~(18)F-FDG PET/CT有效弥补了传统诊断学方法对结肠癌诊断、分期及监测的不足,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ET/CT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简要介绍,以期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认识PET/CT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意义,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瘤患者,于TACE治疗前及治疗后行MRI扫描及18F-FDG PET/CT扫描,测量治疗前、后病灶中心及病灶边缘的SUVmax值,取病灶中心及边缘部的SUVmax平均值,再计算SU...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1周内行18 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最终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18 F-FDG PET/CT出现4例假阳性及3例假阴性,18 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85.0% (17/20),特异性为80.0%(16/20),阳性预测值为81.0%(17/21),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准确性为82.5%(33/40);腹部增强CT出现5例假阳性及8例假阴性,腹部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60.0%(12/20),特异性为75.0% (15/20),阳性预测值为70.6% (12/17),阴性预测值为65.2%(15/23),准确性为67.5% (27/40);两者假阳性及假阴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78,P=0.893;x2检验).结论 虽然18F-FDG 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同增强CT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童金龙  朱虹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54-1056,1060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在探测和诊断结直肠癌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为15.8个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有55例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76.9%,准确度为92.6%。8例腹部、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病灶,30.9%(17/55)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病灶多于平扫CT和B超,显示广泛转移;11例因PET/CT显像而改变了临床治疗策略,其影响率为16.2%。结直肠癌转移灶的分布以肝、肺、腹膜腔及腹膜后多见。24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91.7%。结论:PET/CT能灵敏、准确地检出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结直肠癌行PET/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ET/CT影像资料,对所有病例按肿瘤部位及肿瘤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将计算所得SUV (最大标准摄取值)与正常组织SUV进行比较.结果通过PET/CT显影,病例按部位分直肠癌112例、乙状结肠癌27例、盲肠癌17例、升结肠癌16例、降结肠癌14例;按肿瘤类型,隆起型68例、溃疡型57例、浸润型34例、胶样型27例.经计算癌灶SUV均较正常组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8F-FDG PET/CT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其部位与分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6例结直肠癌行PET/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ET/CT影像资料,对所有病例按肿瘤部位及肿瘤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将计算所得SUV(最大标准摄取值)与正常组织SUV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PET/CT显影,病例按部位分直肠癌112例、乙状结肠癌27例、盲肠癌17例、升结肠癌16例、降结肠癌14例;按肿瘤类型,隆起型68例、溃疡型57例、浸润型34例、胶样型27例.经计算癌灶SUV均较正常组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其部位与分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临床评价和18F-FDG 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病人进行手术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治疗后应用以上2种方法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临床评价拟诊结外淋巴瘤10例(10/16),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16例(16/16),手术活检病理确诊14例;治疗后临床评价提示4例有肿瘤残余,PET/CT提示2例有肿瘤残余。结论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5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PET-CT扫描,比较18F-FDG PET/CT显像与平扫CT的随访诊断准确率。结果 52例胃癌患者中共24例出现复发及转移(20例为远处转移、4例为原位复发)。18F-FDG PET/CT的复发及转移诊断准确率达87.5%,明显高于平扫CT的58.3%,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的应用可根据肿瘤组织代谢情况有效诊断复发与转移情况,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高,早诊早治十分重要.但常规检查难以鉴别诊断直径≥20 mm的进展期腺瘤,造成了患者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负担.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鉴别直径≥20 mm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或结直肠腺癌曾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并于内镜下切除或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显像方式及半定量法评估PET/CT摄取特点(SUVmax)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402例患者,病理学分类:管状腺瘤16例,绒毛状腺瘤61例,结直肠早癌68例,结直肠腺癌257例.18F-FDG PET/CT检查中22例病变未见显像;18F-FDG PET/CT对不同病理类型检出率:管状腺瘤组62.5%,绒毛状腺瘤组83.61%,结直肠早癌组95.59%,结直肠癌组98.83%.结直肠腺癌病灶直径显著大于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早癌[(47.34±20.75)mm vs(22.50±3.54)mm、(29.51±13.09)mm、(30.97±13.63)mm,P<0.001].不同病理分组间肿瘤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管状腺瘤组的SUVmax显著低于绒毛状腺瘤组和结直肠腺癌组(7.84±3.90 vs 14.51±8.91、14.99±7.60,P<0.05),结直肠早癌组与结直肠癌组SUVmax有统计学差异(11.85±7.03 vs 14.99±7.60,P=0.00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病变的病理性质与SUVmax密切相关.管状腺瘤的SUVmax相对其他类型更低,腺癌的SUVmax相对其他类型更高,但未发现绒毛状腺瘤与其他病理类型的SUVmax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8F-FDG PET/CT在直径≥20 mm结直肠病变中可以鉴别管状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但鉴别结直肠绒毛状腺瘤与其他肿瘤性病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18)~F-FDG PE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可疑复发或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09例患者作(18)~F-FDG PET检查,其中73例疑为结直肠癌,36例疑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并与同期CT对比.结果 73例疑似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72例,PET的诊断准确率98.6%. (18)~F-FDG PET对肝转移诊断准确度95.9%,灵敏度84.6%,特异度98.3%.PE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49.1%,特异度73.3%,准确度43.7%. 对36例结肠癌术后疑为复发或转移的患者,(18)~F-FDG PET在检测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92.3%,特并度80%,准确度88.9%,同期CT在检测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85.7%,特异度40.7%,准确度66.7%.结论 (18)~F-FDG PET检查对可疑的结直肠癌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肝转移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高,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18)~F-FDG PET显像较CT对可疑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更敏感,有利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判断,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8F-FDG后60 min及120 min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于患者饮水使胃适度充盈后进行。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分别从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外转移3个方面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分别测量胃癌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评价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的价值。所有患者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复发的准确性96.4%(53/55)高于CT(8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2.0%)、准确性(96.4%)、阴性预测值(93.8%)均高于CT(60.0%、81.8%、75.0%),诊断淋巴结外转移的灵敏度(81.8%)、准确性(90.9%)均高于CT(45.5%、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显像使34.5%(19/55)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21.8%(12/55)的患者治疗方案改变。(3)胃癌复发患者及吻合口炎症患者△SUVmax%分别为(22.8±9.8)%、(8.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探测胃癌复发、转移,将成为胃癌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且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合理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18F-FECH PET/CT双示踪剂显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列腺疾病患者22例,其中前列腺癌治疗前1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6例;前列腺增生3例。18 F-FDG全身PET/CT后3d内相同条件下行18F-FECH显像,测量原发及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前列腺癌治疗前组18F-FDG PET/CT仅61.5%(8/13)显示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而18 F-FECH PET/CT显像检出病灶11例(11/13,84.6%),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8 F-FECH显像阳性率(7/7)高于18F-FDG(6/7)。18F-FECH发现骨转移病灶8例,18F-FDG仅显示5例。结论 18 F-FDG、18 F-FECH双示踪剂联合运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骆松芝  于宏颖  史立强 《中外医疗》2011,30(16):177-17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40例肺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能及准确性,可用于肺癌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趁果评估.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未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18F-FDG 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 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得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256个放射摄取异常浓聚灶,其中206个浓聚灶判断为恶性,50个浓聚灶判断为良性?根据病理学及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以病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病灶21个,假阴性病灶10个?以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0.00%?89.23%?91.30%及84.2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18F-FDG PET/CT显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及疗效的监测,然而其并非只局限于恶性肿瘤显像,18F-FDG PET/CT在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对21例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病灶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术后复发或病灶转移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并与病理随访对比。结果以病理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查显示术后复发或病灶转移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4.94%、94.62%、95.65%;检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率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52%、97.46%、79.48%,与病理随访诊断的一致性较高。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或病灶转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