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讨医院药剂科推行品管圈(QCC)活动对管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我院于2017年2月开始在药剂科成立QCC小组,并确定降低药剂科调剂差错数,优化药品管理流程和提升管理质量的主题,由圈员负责调查掌握管理现状,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应对,最后对实施QCC管理的有形、无形成果进行评估。结果推行QCC管理后,药剂科的调剂差错件数由原(8.04±0.09)件/周降至(2.40±0.06)件/周,调剂差错70.15%(5.64/8.04)。经QCC管理完善,药师在品管手法、工作效率、团队精神及责任心等各方面的评测结果均有所提升。结论将QCC活动理念引入医院药剂科的药剂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又可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药师工作责任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搜集护理人员32名,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n=16)。对甲组进行传统管理,对乙组进行品管圈管理。对比甲组和乙组管理质量。结果甲组患者满意度为75%,护理优良率为81.25%,病房管理评分为81.03分,护理管理总有效率为75%。乙组患者满意度为93.75%,护理优良率为93.75%,病房管理评分为95.6分,护理管理总有效率为100%。乙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优良率、病房管理评分、护理管理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优良率、病房管理评分、护理管理总有效率,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颖  巩建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449-145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aircle,QCC)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1],指由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愿地组成团队,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质管理的手法(也称QC手法)及相关管理手段,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2]。近年来,品管圈在国内医院护理、药学等医疗领域中逐步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升了工作质量[3]。我院在2014年将品管圈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实践中,对科室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指的是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该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员管理结合在一起,从而容易实现管理目标.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一个小组被授予一定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薛莹  彭庆  姚欣 《吉林医学》2014,(6):1281-128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对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对19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护理流程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护理流程管理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对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品管圈管理在门急诊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门急诊就诊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基于此观察组采取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护理行为、健康宣教、导医处护理、门诊台护理等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健康宣教、专业水平、沟通能力、仪表行为、护理态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风险事件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3.33%较对照组16.67%明显较低,且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门急诊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即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产科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我院产科2016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8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自2016年8月1日起品管圈活动成立并实施,探究比较两组产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会阴感染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孕妇实施品管圈进行护理干预,可持续性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参与管理意识的提升,进而达到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目的。方法:2011年6月起科室以小组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4个月为一个品管圈活动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每轮结束进行总结和推广。结果:全科护理人员共开展7个品管圈项目。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知晓率为100%,参与率98.6%,项目完成5项,品管圈目标达标率71%,成果临床应用率8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使其在护理的质量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促进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参与管理意识的提升以及缩减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对压疮的发生进行要因分析,根据要因分析结果进行PDCA持续性改善,包括预防性敷料的使用、增购压疮防护用具、制定体位摆放标准作业规范、修订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建立难免压疮上报机制。结果手术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5.5%降至活动后的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达103.2%。结论开展手术室品管圈护理活动,能够提升护理品质,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为减少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并持续改进基础护理质量,特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方法,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治疗保驾护航。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科收治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8月以前我科收治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通过增强圈员密切合作,以促进基础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改进,具体方法如下。并对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与评分中合格率达到94.64%,远高于参照组的80.36%,且P0.0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为92.86,高于参照组的75.0,且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改善改善基础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分析护理流程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三甲医院血液护理科4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对比显示为:95%、15%,70%、4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提高重症医学科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是由1名圈长、1名指挥员、6名圈员所组成,由资深护理人员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指挥员,小组人员通过分析重症医学科日常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观察其整改后的临床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以及临床仪器操作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品管圈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修养均有明显提高,弥补了实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及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达到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方法以儿科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管理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月固定为一个品管圈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对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儿科在护理人员中共开展10个品管圈项目,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达95%,参与率65%,项目完成7项,品管圈目标达标率70%,成果临床应用率60%。结论品管圈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正>肾内科中慢性肾脏疾病较为常见,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患者对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1])。该科室中住院患者病情多较为危重,极易在住院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加强对科室内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为探究追踪管理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在提升肾脏内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特抽选不同时间段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具体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升护理质量,达到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对护理人员实行分阶段有目的 的培训.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进一步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结论 加强护理培训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妇科住院部患者1600例,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0例.观察组患者针对医院感染工作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管理模式运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分别为2、4、1例;对照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分别为30、10、5例.观察组医院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够高度结合临床医院感染情况,对临床医院感染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率,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