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拔伸法及颈椎斜扳法分别配合扌衮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显示两组方法均有效且颈椎拔伸法配合扌衮法治疗组的疗效优于颈椎斜扳法配合扌衮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丁伟 《河北医学》2016,(1):125-128
目的:观察患者颈椎处于不同体位下应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颈椎保持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体位下采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主观疼痛及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症状体征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后伸位组症状体征量表总积分优于中立位组,中立位组症状体征量表总积优于前屈位组.治疗后,三组患者间总有效率及主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后伸位组优于中立位组和前屈位组(P<0.05);NDI评分后伸位组(0.18±0.07)显著低于中立位组(0.24±0.05)和前屈位组(0.29±0.06) (P<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时,在20度范围内,患者后伸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中立位和前屈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间歇拔伸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就诊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歇拔伸推拿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使用国际公认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疼痛积分评价,观察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颈椎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颈椎稳定性变化情况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拔伸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歇拔伸配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间歇拔伸合巨刺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均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9.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拔伸合巨刺法能更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 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变化。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颈椎 X 线片变化及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治疗后 X 线影像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与整脊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 X 线片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有明显改善,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另设正常组20例。两组均给予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侧卧位颈椎定点扳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坐位颈椎扳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Mcgill量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差值,并行肌电图检测对比F波传导速度(FWCV)。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差值比较,在疼痛评估指数(PRI)感觉分、PRI总分、直观模拟量表(VAS)、现在疼痛程度(PPI)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PRI情绪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FWCV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FWCV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颈椎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坐位颈椎扳法。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椎间盘的变形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而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邹云滨通过采用颈椎拔伸旋转复位与间歇牵引法对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通过比较各组病例治疗前后一般的症状体征、患者自测的疼痛、颈椎曲度等主要观测指标的变化幅度及改善率。来探讨2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应,及安全性。并得出结论: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对于颈肩歇牵引疗效更佳,而歇牵引法对改善疼痛症状则优于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二者均可改善生理曲度。但是由于临床样本量偏小以及治疗时间较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结果来看症状评分轻的、痊愈的、无痛的例数均少,因此对疗程的选择以及颈椎间歇牵引法和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各方面最终改善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 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 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 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 Vd)、阻力指数(Resist...  相似文献   

9.
颈椎间歇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间歇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椎间歇性拔伸治疗组和单纯颈椎牵引对照组,于治疗20d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及颈动脉彩超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76.7%.结论:间歇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使患者颈部动脉血流状态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仰卧拔伸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7例运用仰卧拔伸斜扳手法进行治疗,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观察手法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治愈45例,占78.95%,好转9例,占15.78%,未愈3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4.73%.患者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仰卧拔伸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杜建伟  何发胜 《西部医学》2020,51(6):71-72,79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三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2组均每日1次,疗程2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6.67%,优于对照组的52.1%(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SCS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疗法结合颈椎肌肉锻炼器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4月,通过对62例青年颈型颈椎病采用耳穴治疗结合头颈肩部肌肉功能康复锻炼器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14天对患者采用VAS评分法及颈椎活动度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7天后两组颈部疼痛VAS评分差异不明显、而治疗后14天观察组患者VAS颈部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变化治疗后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前屈活动度差异不明显,而观察组颈椎后伸和旋转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疗法结合颈椎肌肉锻炼器在治疗颈型颈椎病可取得良好而持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雷火灸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6例采用雷火灸配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126例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传统针刺,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周后的治愈率分别为25.40%和17.46%,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和89.6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药物疗法的疗效。方法 运用独创的扩胸松骨疗法结合仲卧位拔伸手法治疗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30例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扩胸松骨及仰卧位拔伸手法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杠杆微调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手法治疗,治疗组先用针刀在颈部松解,再用杠杆微调手法调整颈椎后用颈托固定,3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3周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提倡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范炳华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下称范氏特色推拿法)结合颈椎后伸杠杆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拿科门诊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观察组采用范氏特色推拿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优于对照组(88.89%)(P<0.05)。两组的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ND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范氏特色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及颈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7.
柳直  鄢卫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41-143
目的观察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旋牵手法的治疗机理,并制定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操作规程,为保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6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旋牵手法治疗组(A组)、旋转扳法对照组(B组)、颈椎牵引对照组(C组)各200例。治疗前后、治疗1疗程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并拍颈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A组优良率92.00%,B组优良率83.00%,C组优良率63.00%,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效果。通过标准化研究,使操作手法规范化,有利于旋牵手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根型颈椎病及腰突症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根型颈椎病及腰突症各50例按分层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针灸、推拿、牵引及中药辨证论治,治疗组加载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对照组加载小针刀神经根管假松解术。以无效、疗效不佳而要求结束试验为观察终点,试验中进行症状体征积分及MPQ量表评定、不良事件调查并记录,并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治疗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型颈椎病治疗组小针刀操作中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腰突症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结论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腰突症具有显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而用于根型颈椎病虽总体疗效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较重,潜在风险较高,尚需进一步探索更安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小针刀与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萍 《中原医刊》2011,(11):86-87
目的比较小针刀与针剃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局部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颈部推拿等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1%,优于对照组的77.67%(P〈0.05);治疗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中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推拿等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后的1、3周分别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椎动脉平均流速(Vm)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周的改良ESCV、CASCS评分和Vm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 通塞脉片结合颈椎牵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