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慢性胃病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p)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探讨Hp感染的慢性胃病患者的血清PG水平变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105例住院患者血清中PG水平进行了检测,观察不同疾病组患者PG水平变化;同时观察Hp感染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及非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中PG水平,判断Hp感染对PG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各组PGⅠ的比较中,除非萎缩性胃炎组,其他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PGⅡ的比较中,胃癌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PGⅠ/PGⅡ的比较中,除非萎缩性胃炎组,其他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除对照组的其他四组两两比较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Hp阳性与Hp阴性比较中PGⅠ、PGⅡ、PGⅠ/PGⅡ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慢性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GI和PGI/PGⅡ水平明显减低,这一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的发现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80%以上的胃癌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1]。胃蛋白酶原(PG)分为PGⅠ、PGⅡ两个亚群。血清PG水平能够反映胃黏膜形态和功能,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在生化法检测下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对象的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血清胃蛋白酶原1(PG1)、胃蛋白酶原2(PG2)、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的水平变化,以筛查胃炎患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G1、PGR水平均明显降低,PG2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中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其PG1、PG2和PGR的水平变化均有所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与胃镜检测诊断胃炎患者的准确性差异不大。结论血清胃蛋白酶生化检测对胃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检测方法简便、无痛,便于对患病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检测,探讨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浅表性胃炎36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低于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P〈0.01),PGⅡ与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PGⅡ水平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监测早产儿开奶前、生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中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并予以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干预,探讨早产儿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喂养方式的相关性,探讨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需经间断鼻胃管喂养的胎龄34周以下的早产儿5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喂养方式。放射免疫法批量监测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水平。结果 (1)开奶前三组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无明显差异,随喂养时间延长,非营养性吸吮组、滴服喂养组均高于单纯鼻胃管喂养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2)早产儿血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3)非营养性吸吮及滴服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低,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非营养性吸吮组更为明显。结论早产儿血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非营养性吸吮及滴服喂养均可促进胃动素及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而非营养性吸吮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由于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差,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胃肠化生、萎缩性胃炎和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胃蛋白酶原及其在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作用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并设正常对照11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和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 I、PGⅠ/PGⅡ水平下降,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PGⅠ、PGⅡ浓度可评价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其比值(PGR)测定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设为Ⅰ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3例,设为Ⅱ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82名,设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PG及其PGR测定。结果Ⅰ组PGⅠ水平为(41.4±8.9)ng/m L、PGⅡ水平为(11.6±5.2)ng/ml、PGR水平为(3.4±3.4);Ⅱ组PGⅠ水平为(68.3±9.2)ng/m L、PGⅡ水平为(9.3±5.3)ng/m L、PGR水平为(5.3±4.0);健康对照组PGⅠ水平为(98.0±15.5)ng/m L、PGⅡ水平为(6.0±1.0)ng/m L、PGR水平为(8.0±8.4),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PGⅠ、PGⅡ、PG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及PGR测定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serum pepsinogen,sPG)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73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对其中49例H.pylori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片剂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在H.pylori感染病例中,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PGⅠ值相似,而PGⅡ值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高于H.pylori阴性者,PGR(PGⅠ/PGⅡ)萎缩性胃炎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者。经抗H.pylori治疗,87.75%的患者H.pylori被根除,H.pylori已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上升,PGⅡ值下降,PGR(PGⅠ/PGⅡ)上升,H.pylori未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PGⅡ值,PGR(PGⅠ/PGⅡ)无改变,H.pylori已根除的浅表性胃炎组,PGR(PGⅠ/PGⅡ)上升。[结论]H.pylori感染与sPG水平密切相关。血清PGⅠ、PGⅡ及PGR(PGⅠ/PGⅡ)对H.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血清PGR(PGⅠ/PGⅡ)可作为H.pylori根除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亚群水平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中PG亚群测定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体检者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PGⅠ、PGⅡ及PGⅠ/PGⅡ值的变化,将正常对照组与疾病组及各疾病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降低(q=5.97、q=6.18,P均<0.05;q=6.24、q=6.34,P均<0.01),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升高(q=5.01,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q=4.72,P<0.05);②与胃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PGⅠ明显降低(q=7.20、q=7.03,P均<0.001),PGⅠ/PGⅡ比值也降低(q=7.20,P=0.001);③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相比,PGⅠ和PGⅠ/PGⅡ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q=1.05、q=1.36,P均>0.05)。血清PGⅠ≤80μg/L且PGⅠ/PGⅡ≤6时,检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94.3%。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的降低,是胃癌及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血清PGⅠ≤80μg/L且PGⅠ/PGⅡ≤6对检测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PGI、PGI/PGII比值(PGR)和G-17水平,以评价其能否作为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指标,以期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21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胃镜检查前抽取空腹血4ml,分离血清,-70℃冰箱保存。于胃窦和胃体各取1块活检组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两组:①正常对照组(包括轻度非萎缩性胃炎)224例,②萎缩性胃炎组(AG)218例,检测受检者空腹血清PGI、PGⅡ和G-17水平。结果:AG组的PGI、PGI/PGII比值及G-17水平显著降低,根据ROC曲线,三者诊断AG的最佳界值分别为82.6μg/L、6.05和7.35pg/ml。AG组的PGI、PGI/PGII比值和G-17水平与萎缩部位显著相关,胃体萎缩组及全胃多灶萎缩组PGI、PGI/PGII比值明显低于胃窦萎缩组;胃窦萎缩组、全胃多灶萎缩组血清G-17水平明显低于胃体萎缩组。结论:血清PGI、PGI/PGII值和G-17水平低下分别是胃体和胃窦萎缩的生物学标志,可根据血清PGI、PGI/PGII比值及G-17水平临界值进行AG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78例萎缩性胃炎和39例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SPGⅠ、SPGⅡ)的检测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SPGⅠ、SPGⅠ/SPGⅡ比值的降低与胃底腺粘膜萎缩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肠型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s,PG)Ⅰ、PGⅠ/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评价其能否作为筛查萎缩性胃炎(AG)的指标,探讨胃癌高危人群的非侵袭性血清学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00例。通过内镜和病理诊断确诊将其分为胃癌组9例、慢性非AG组38例、慢性AG组42例(根据病变分布分为胃窦萎缩组13例、胃体萎缩组15例、全胃多灶萎缩组14例)、正常对照组111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及G-17水平,比较四组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慢性AG组不同萎缩部位血清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结果:慢性AG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AG组G-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癌组与慢性非AG组G-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G-17水平低于慢性非AG组(P0.01);胃体萎缩组和全胃多灶萎缩组PGⅠ、PGR水平均低于胃窦萎缩组(P0.01),全胃多灶萎缩组和胃窦萎缩组G-17水平均低于胃体萎缩组(P0.01)。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可用于AG的筛查,血清PGⅠ、PGR水平降低同时G-17水平显著降低对胃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蛋白酶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胜茹 《医学综述》2009,15(4):605-607
胃蛋白酶原是由胃黏膜分泌,为胃蛋白酶的前身,属于门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按其免疫原性不同,可分为两个亚群,即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目前对胃蛋白酶原研究较多,认为它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本文就胃蛋白酶原与胃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胃蛋白酶原作为胃酸分泌的检测指标,作为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AMB)的关系,以及血清PG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慢性胃炎患者,行胃镜检查做病理诊断,其中非萎缩性胃炎患者(non-AMB)30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28例,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24例,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26例,并以正常胃黏膜(NM)32例作对照.用ELISA法定量检测PGⅠ、PGⅡ浓度和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结果 在HP-IgG抗体阳性和HP-IgG抗体阴性患者中,随着胃体黏膜由NM→non-AMB→AMB转变,血清平均PGⅠ、PGⅠ/PGⅡ都逐渐降低,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同一组中血清平均PGⅠ、PGⅡ在HP-IgG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PGⅠ、PGⅡ浓度可评价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和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测定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2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Ⅱ水平。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PGⅠ、Ⅱ水平分别为(109.7±22.8)μg/L、(16.7±4.3)μg/L,对照组分别为(94.7±18.4)μg/L、(14.9±3.8)μg/L。试验组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Ⅱ的水平和PG-I与PG-Ⅱ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抗体阳性患者PG-I与PG-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而PG-I/PG-Ⅱ则低于阴性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溃疡患者PG-I与PG-Ⅱ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浅表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探讨与非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及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萎缩性胃炎,40例非萎缩性胃炎和35例正常对照者PG和G-17浓度和HP—IgG抗体定性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立本实验室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I、PGR和G-17水平显著降低(尸〈0.01),非萎缩性胃炎组只有血清PG-I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ROC曲线和约登指数得出PG—Ⅰ、PGR和G.17诊断萎缩性胃炎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4μg/L(敏感度0.632,特异度0.857)、6.2(敏感度0.658,特异度0.943)和5.1pmol/L(敏感度0.816,特异度0.676);当PG—Ⅱ〈9.6μg/L,PG—Ⅰ〈74μg/L的敏感性提高至0.803,而特异度降至0.826;正常对照组HP感染阳性者血清PG—Ⅰ和G.17水平明显高=F阴性者,PGR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胃黏膜各指标与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供本地区临床进行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诊断萎缩性胃炎的血清PG-Ⅰ、PGR和G-17检测界值,初步进行了与非萎缩性胃炎各指标的比较,HP感染对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血清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病患者尿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黄振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宁530021)胃蛋白酶原(P0)是胃底腺分泌的一种蛋白酶前体,分泌入胃腔后约有1%进入血液,其中有部分经尿排出,已证实胃分泌PG能力及泌酸能力与血清及尿PG浓度之间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学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对慢性胃炎、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30例。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胃炎组208例,胃癌组22例,再将其中胃炎组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105例、萎缩性胃炎组103例,通过比较各组间PGⅠ、PGⅡ、PGⅠ/PGⅡ(PGR)值的变化,探讨PG水平对萎缩性胃炎、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 Ⅱ水平升高,PGR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三组间分析显示,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PGR下降(P<0.001),胃癌组PG Ⅱ水平升高(P<0.001),PGR下降(P<0.01);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 Ⅱ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PG Ⅰ、PG Ⅱ是与胃癌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PG Ⅱ是与胃癌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胃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GR水平降低、PGⅡ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萎缩或病情进展,胃癌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