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或推拿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肠道气滞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0例(予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治疗2组28例(予穴位埋线联合推拿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予穴位埋线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量表评分(CS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及1周内自主通便次数。结果治疗后3组CS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降低,1周内自主通便次数均明显增多,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作用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4%,治疗1组为93.3%,治疗2组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与穴位埋线联合推拿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疗效显著,二者疗效相当,且均明显优于单纯穴位埋线治疗,可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人中透刺龈交穴治疗方法。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水平、苏醒时间、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智力检测及SF-36量表评分,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CT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肝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改善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清热利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美洛昔康;治疗组加服复方芪薏胶囊和黄芩清热除痹胶囊,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665%vs 64.52%,P0.05),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水平,以及降低健康状况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虚自评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清热利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RA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25-12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86例,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予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茵陈止痒汤为主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皮肤瘙痒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均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均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5例,采用抗生素、营养心肌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及护理;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心肌酶谱AST、LDH、CK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28%,优于对照组的70.83%(P<0.05);2组胸闷心痛,心悸乏力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心肌酶谱AST、LDH、CK各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且实验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利湿与清热并举,针对证型辨证施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辨证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3例采用甲氨蝶呤及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敷关节局部并配合背俞穴贴敷,末次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关节肿胀评分、疼痛评分、晨僵评分、皮温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RF、ESR、TNF-α、IL-1、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可提升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炎症因子,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胞饮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地机、三阴交、肾俞、血海)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温胞饮加减治疗。5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痛经总频率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痛经总频率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胞饮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肾虚血瘀证疗效满意、可靠,方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赖氏通元穴组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赖氏通元穴埋线,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外涂氢醌乳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黄褐斑皮损面积及颜色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颜色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积分及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氏通元穴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之上再给予足三里、肾腧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体征和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好,其疗效优于单纯来氟米特口服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降低胃肠道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氏奇穴埋线配合中药肠灵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奥沙拉秦钠胶囊(帕斯坦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中药肠灵散配合应氏奇穴埋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氏奇穴埋线配合中药肠灵散能明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肠黏膜炎症,促进肠黏膜病理改变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12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中药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效应指标的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IBS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或者腹部不适、大便次数等主要症状效应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便性状、排便紧迫感、腹胀、黏液等主要症状效应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效应指标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等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行为障碍、焦虑不安、健康担忧、身体角色、饮食限制等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饮食限制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气滞血瘀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杵针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JOA评分、HAMA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VAS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杵针疗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气滞血瘀腰腿痛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可更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热利湿方内服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单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的临床症状评分、相关皮肤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第14、28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89.1%,对照组分别为65.2%和71.7%,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7、14、28天,2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7、14、28天,治疗组面部的皮脂量、皮肤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等皮肤生理指标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治疗第28天,2组血清Cat S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利湿方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外洗剂治疗,穴位埋线一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中药外洗剂每天两次,3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轻中度痤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35-138
目的观察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敷脐治疗,穴位埋线取穴中脘、气海、关元等穴。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AT%)、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HR)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后体重、BMI、FAT%、腰围、臀围及WHR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和腰围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降尿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痛风石最大径变化、痛风发作次数、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对血尿酸水平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尿酸达标率(血尿酸60 mg/L)分别为96.43%、77.78%,治疗组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痛风石最大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在缩小痛风石最大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痛风发作分别有1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腹泻分别有4例和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各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中药痛风方治疗具有痛风石的湿浊热蕴型痛风疗效满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预防降尿酸治疗所诱导的痛风急性发作,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部取穴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局部取穴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Koubm water swallowing test, KWST)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F-36量表)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KWST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KWST评分、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WS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5±0.26)分vs. (4.13±0.52)分,P < 0.05],而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5±0.91)分vs. (5.21±0.81)分,P < 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5,P=0.021)。  结论  局部取穴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综合疗效,为FC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科收治的FC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1次/d,30 d为1疗程;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15 d埋线1次,2次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主要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除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以外,其他各维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纯生物反馈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10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清热利湿联合疏肝利胆方,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记录两组患者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ICP患者瘙痒、失眠及疲劳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瘙痒、失眠及疲劳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ICP患者血清CG、TBA及AL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CG、TBA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早产儿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组方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ICP患者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穴位埋线与温阳健脾中药联合应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1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及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穴位埋线与温阳健脾中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便秘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腹胀积分及排便费力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于治疗后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给予功能性便秘患者应用穴位埋线与温阳健脾中药联合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