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ICU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在入院时、1天、2天、4天、6天及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入院同时采静脉血检测血培养。研究起点从患者入住ICU时,研究终点为患者转科、出院或者死亡。结果:(1)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67例,降钙素原浓度为5.91±2.52ng/mL;存活组125例,降钙素原浓度为1.67±0.84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死亡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亦增加,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985,P<0.01);存活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两者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13,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反映ICU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52例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老年患者于第1,6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2例患者死亡15例,存活37例,死亡组第1天血清PCT水平(21.87±2.20)μg/mL,与存活组血清PCT水平(20.49±2.72)μ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6天血清PCT水平(2.07±0.31)μ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0.66±0.3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PCT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 PCT) 水平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4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第1、3、5天分别进行CRP、PCT和WBC检测,同时根据预后将4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患者死亡12例,存活30例.死亡组第3、第5天CRP[(121±25)、(140±34) mg/L]明显高于存活组CRP[(88±35)、(53±24)mg/L],P<0.05.死亡组第3天、第5天PCT[(28.4± 5.5)、(39.6± 6.2)μ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CT[(8.4±3.8)、(5.3±4.2)μg/L],P<0.05.在存活组中随着病情的好转,PCT及CRP明显下降,而WBC下降不明显,在死亡组中随着病情的恶化,PCT及CRP明显升高,而WBC升高不明显.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PCT和CRP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2例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非细菌感染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比较患者血清中PCT的浓度情况,并比较患者血清中PCT的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PCT平均含量为(4.44±3.26)μg/L,对照组(0.16±0.13)μg/L,两组相比(t=-3.167,P=0.004),差异显著,观察组阳性率为96.15%,对照组诊断阳性率为10%,差异显著(χ2=24.615,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病房可以选择PCT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毒素、PCT及IL-27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ICU患者的临床住院资料100例。根据患者最终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内毒素水平、血清PCT和IL-27等。记录两组患者的内毒素、PCT、IL-27的检测数据,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的三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组的内毒素水平(0.11±0.35)EU/ml显著低于死亡组的(0.27±0.23)EU/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的检测也显示存活组的血清PCT(1.82±1.57)μg/L显著低于死亡组的(10.55±9.58)μ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的IL-27水平也比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血清PCT及IL-27三项检测指标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通过检测患者内毒素、PCT和IL-27的水平,对于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对非感染性危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我院ICU收治的非感染性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患者按随访结果 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并根据PCT检测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PCT低水平组48例(0.5μg/L≤PCT<2μg/L),PCT高水平组32例(2μg/L≤PCT≤5μg/L);依据PLT检测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PLT正常组49例(100~300)×109/L及PLT下降组31例,分别观察不同PCT水平及PLT患者APACHEⅡ 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存活组PC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而PLT则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 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PCT低水平组APACHEⅡ 评分及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PCT高水平组(P<0.05);PLT正常组APACHEⅡ 评分及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PLT下降组(P<0.05).结论 非感染性危重症患者血清PCT异常升高和/或PLT异常下降,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9月肝硬化患者173例临床资料,非HRS患者86例(对照组),HRS患者87例(观察组);HRS患者中生存患者42例(生存组),死亡患者45例(死亡组)。检测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清Hcy和PCT水平,并分析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和PCT分别为(37.60±3.13)μmol/L和(18.42±2.33)μg/L,均高于对照组(19.84±2.81)μmol/L和(6.76±2.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Hcy和PCT分别为(45.52±3.48)μmol/L和(20.87±2.56)μg/L,均高于生存组(30.70±3.19)μmol/L和(12.49±2.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存活患者治疗后血清Hcy和PCT分别为(22.64±3.28)μmol/L和(9.14±2.13)μ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晚期血清Hcy和PCT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和PCT水平与肝硬化患者是否合并HRS、以及HRS的严重程度均有一定的关系,且能够影响HRS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的诊治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降钙素原PCT、CRP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比较,其降钙素原PCT阳性率有显著增高(P0.05),但CRP阳性率无显著增高(P0.05);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中,降钙素原PCT阳性率均较hs-CRP阳性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PCT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感染组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值对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艳红  陈家惠 《河北医学》2016,(10):1652-1654
目的::研究于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 PCT)对评估预后与判断病情严重度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241例重症患者予回顾性地分析,按临床结局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PCT对患者预后评估与病情严重度的判断价值。结果: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PCT水平均比死亡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T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CT水平能有效判断与评估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老年脓毒症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脓毒症48例(观察组A)、重度脓毒症41例(观察组B)及脓毒症休克37例(观察组C);所有纳入病例中存活96例(存活组)、死亡30例(死亡组)。选取同期住院其他老年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D-D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和D-D分别为(18.15±1.12)μg/L和(3.70±0.58)m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患者血清PCT和D-D分别为(22.68±0.98)μg/L和(4.74±0.63)mg/L,均高于观察组B和观察组A,观察组B血清PCT和D-D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和D-D分别为(11.37±0.85)μg/L和(2.09±0.61)m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和D-D分别为(23.06±1.14)μg/L和(4.81±0.63)mg/L,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D-D显著升高,并随着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治疗后显著降低,对于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腹腔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腹腔感染患者血PCT水平,对比分析一般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PCT水平。结果一般感染组25例,PCT为(15.88±6.67)μg/L。重症感染组33例,PCT为(69.83±17.82)μg/L。重症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P〈0.05)。对比分析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91,P〈0.05)。重症感染组有8例出现脓毒血症,血PCT水平均〉70μg/L,3例死亡患者血PCT水平〉90μg/L。结论 对腹腔感染患者,监测血PCT变化,对评估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测定法对40例细菌感染者组(18例重症感染,22例一般感染)和30例病毒感染者(病毒感染组)分别进行PCT检测,同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CT水平比较。结果以0.5μg/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92.5%(37/40),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为13.3%(4/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PCT水平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且PCT水平对判断病情轻重及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救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分为观察组(有感染,32例)和对照组(未感染,32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CT及CRP水平,通过比较血清PCT及CRP水平变化及患者PCT与CRP阳性率来评估其对检测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入院5d、7d后观察组CRP水平(157.82±42.38)mg/L、(167.82±40.23)mg/L均较对照组(108.64±32.11)mg/L、(112.30±28.93)mg/L显著较高(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观察组入院5d、7d后PCT水平为(29.73±17.64)ng/mL、(36.58±12.64)ng/mL较对照组(1.55±0.27)ng/mL、(1.63±0.37)ng/mL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周PCT及CRP阳性率为93.75%、90.63%均较对照组12.50%、18.75%显著较高(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患者会出现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异常增高;因而,测定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对临床上判断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否并发早期感染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将其按照诊断分型、血清PCT浓度以及转归进行分组,并随机选取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的门诊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各组间血清降钙素原浓度、APACHE II评分、并发症以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中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3.29±1.20)μg/L、(1.66±1.98)μg/L、(0.73±0.33)μg/L和(0.10±0.91)μg/L,顺次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病程中出现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结论 P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安钢职工总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抽取46例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抗感染治疗,选择同期入院的46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及两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4.98±0.75)μg/L,高于对照组的(1.33±0.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4.98±0.75)μg/L,高于治疗后的(1.68±0.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鉴别儿科感染性疾病,并可作为评估感染性疾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患者160例,根据患儿的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82例)和病毒性感染(78例),对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但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指标显示病毒性感染患者阳性率为14.1%,而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92.7%(降钙素原为阳性的判断标准为含量>0.05μg/L),C反应蛋白数据显示,病毒性感染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35.9%,而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20.7%(C反应蛋白阳性的判断标准为含量>10 mg/L)。结论在小儿的感染性疾病的判断中,运用血清降钙素检测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其可作为判断病毒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研究重症肺炎患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对象,根据半年后患者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n=52)与死亡组(n=26);选择同一时期在住院医院的非感染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的第1d,第3d,第7d,第14d或者死亡或出院时采集静脉血3m L,离心后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CRP较对照组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存活组的PCT、WBC、CRP逐渐降低;而死亡组的PCT、WBC、CRP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CT、WBC、CRP较小,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CRP的表达水平较高;监测PCT、WBC、CRP变化趋势可为重症肺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娇  刘雪燕  王丽 《中外医疗》2015,(3):177-178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和血乳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85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并按临床治疗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CT和乳酸水平变化及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PCT和乳酸水平。结果严重程度不同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CT及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测定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HFPEF患者125例,入院1、2、3、5 d抽取肘静脉血检测PCT指标,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14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2组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死组入院1、2 d外周血PCT水平与存活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入院3 d和5 d PCT 水平与APACHE Ⅱ、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入院3 d PCT水平对14 d病死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HFPE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VAP患者、40例健康人群和40例轻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抽血测定血浆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经确诊的VAP患者于诊断后24、48、72、96、120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43例)和死亡组(32例),比较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结果健康人群、轻症肺炎和VAP患者之间的PCT、FIB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组患者PCT、FIB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7.57±1.21)μg/L、(6.15±1.34)g/L、(2.21±0.53)mg/L,显著高于轻症肺炎组[(0.81±0.18)μg/L、(4.52±1.09)g/L、(0.98±0.07)mg/L]和健康人群组[(0.05±0.01)μg/L、(2.79±0.57)g/L、(0.12±0.02)mg/L],轻症肺炎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1)。好转组插管24、48、72、96、120 h时的血浆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逐渐下降,且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PCT呈插管24、48 h下降72、96、120 h又升高的趋势;死亡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插管24、48、72、96、120 h呈上升趋势;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浆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判断VAP预后,且血浆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越低,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