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用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加丹参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男63例,女57例。随机分为3组:反搏组40例,单纯体外反搏治疗,1次/d;丹参组40例,单纯注射治疗,1次/d;综合组40例,同时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10d为1个疗程。结果:反搏组、丹参组、综合组3组近期疗效依次为57.5%、85.0%和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反搏组<丹参组<综合组。结论:体外反搏加丹参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方法对8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51例(61.4%),显效23例(27.8%),好转9例(10.8%),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灸加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加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对照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7%。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加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刮痧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推拿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刃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刃针推拿配合刮痧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刃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50例,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的疗效,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试验组为86%,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2011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运动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辨证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加以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优良率66.7%,对照组有效率86.1%,优良率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运动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做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黄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治疗组61例,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注射液250ml,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0.9%NS100ml,均为1次/d,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在注射黄芪时出现头胀,2例患者在注射倍他司汀时出现口干、头晕、头胀、上腹不适感,其余均无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倍他司汀联合黄芪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无严重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的75.0%显著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医穴位注射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83例颈椎病病例,其中脊髓型50例、神经根型45例、椎动脉型31例、混合型57例。随机分两组,80例118个椎间盘单纯行PLDD治疗,103例142个椎间盘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术前术后按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改善率。结果获随访167例,术后PLDD组平均评分15.2分,改善率74.7%,联合治疗组平均评分16.3分,改善率91.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颈椎病具有微创、安全、无痛苦、恢复快等优点,能拓宽微创治疗适应证范围并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按照“以痛为腧”的经筋理论,循着经筋寻找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点,采用刃针进行治疗,并评价此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刃针组和针刺组,刃针组60例采用循经筋的刃针治疗,7天治疗1次,疗程为4周;针刺组60例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积分、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刃针组在改善症状与体征、减轻疼痛方面优于针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结论:刃针循经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症状与体征、减轻疼痛方面优于针刺治疗,但两种方法临床总有效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项六针(取穴:风池、颈3夹脊穴,均取双侧,共6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1次/d,14 d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7.08%(3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MFV、P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项六针)联合推拿(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增加了局部血流量,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供应,对患者的颈椎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诊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以患肌触诊结果为依据,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顺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合理抗阻,再灌注全过程约需10 s左右,每块肌肉或肌肉群以2~3次灌注为度。2组均每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12/3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经秩和检验,2组患者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0,P=0.013),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疗法均能安全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弧刃针刀松解联合封闭、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弧刃针刀松解联合封闭疗法及颈椎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联合颈椎功能锻炼疗法治疗,对两组病患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和疗效有效性评估。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61%及97.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9%和8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还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弧刃针刀松解联合封闭疗法及颈椎功能锻炼均明显优于封闭疗法联合颈椎功能锻炼疗法治疗,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笔者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50例均系门诊病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9岁;病程1个月~15年。病变属神经根型者34例,属椎动脉型者6例,颈型2例,脊髓型3例,交感神经型1例,混合型4例。全部病例均经X光片或CT确诊。治疗方法:先行推拿治疗,再行穴位注射。治疗每日1次,1周5次,10次为1疗程。手法:按、揉、滚、摇、拔伸、擦。对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手法较轻。患者坐位,头稍向前倾,…  相似文献   

16.
彭斌莎 《西部医学》2005,17(1):31-31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8例,两组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20mg,每日3次,西比灵5mg,每晚1次,其中治疗组再加用坐位枕颌牵引和电脑中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综合治疗和单纯应用药物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热针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科室门诊及住院部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静脉麻醉下行内热针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治疗7天后列表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总有效率97.1%。结论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静脉麻醉下实行针刺,患者痛苦小,便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183个颈椎病病例,其中脊髓型50例、神经根型45例、椎动脉型31例、混合型57例。随机分两组,80例118个椎间盘单纯行PLDD治疗,103例142个椎间盘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术前后按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表进行评价,统计对比改善率(比较两组的改善率)。结果 获随访167例,术后PLDD组平均评分15.2分,改善率74.7%,联合治疗组平均评分16.3分,改善率91.3%,经 2检验,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颈椎病具有微创、安全、无痛苦、恢复快等优点,能拓宽微创治疗适应症范围并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9.
陈卓伟 《广东医学》2007,28(5):830-831
目的 观察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56例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3~7 穴、风池、百会及颈项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平均治疗2.4个疗程,痊愈3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1%.结论 针推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弧刃针治疗重度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重度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优势。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纳入符合重度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诊断标准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弧刃针与传统针刀治疗,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弧刃针组较于传统针刀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后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均要明显优于传统针刀组。结论弧刃针治疗重度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微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