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肌力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患者NIHSS评分较低,肌力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之过程指标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及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护理方案》的护理过程指标监控。比较2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2组干预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干预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借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过程指标,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护理方案的指导下,有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增高更为显著(P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 05)。观察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5. 88%(P0. 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偏瘫、失语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偏瘫、失语的脑梗塞患者5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瘫、失语的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对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NIHS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39/45)、66.67%(30/4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32,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ACI患者血清BDNF表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降低卒中后偏瘫患者NIHSS、SAS和SDS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FMA和BI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8例。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护理(基础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康复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ADL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基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其生活能力,具有推荐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张明娟  黄黎黎  余芳  陈弯弯 《吉林医学》2023,(12):3595-3598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IS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52)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FIM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电话随访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6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电话随访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话随访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可增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BC(语言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52.5±2.6)分、Fugl-Meyer评分(50.2±1.3)分、ABC评分(60.5±1.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3.6±1.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神马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西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者患者FMA评分、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通过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选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s spasticity scale,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别评估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在干预14 d后,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心理状况、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n=50)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n=50)心理状况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经评估无差异(P 0.05);干预后评估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NHISS评分无差异(P 0.05);干预后测定值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重视责任制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心理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卫生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2020年1-12月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理前,两组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改良Barthe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是可行的方法,适合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固始县中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采用FMA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0.00%,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在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