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同真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多种抗菌成分之——头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7-ACA)接上不同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的活性基团是β-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其优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革兰阳性菌有效但较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弱,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及厌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肾脏几乎无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并给出对应的临床应用对策。方法选择细菌感染患者80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对8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细菌感染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80例细菌感染患者中发生了1例死亡事件,死亡率为1.25%(由于戒酒硫样反应);其余79例细菌感染患者均经过对应治疗之后,其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治愈,P0.05,差异显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最为显著,发生率为43.75%,其次是神经精神系统毒性(36.25%)。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必须提前掌握好该种药物的使用禁忌证,并应用科学又有效的风险制度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突发事件,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均发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22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统计,并作针对性分析。结果 225例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反应、肾功能衰竭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225例患者联合用药前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用药后(P0.05);225例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联合用药不当、使用方法错误、用药过量及其他原因;225例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56.44%为联合用药不当,23.56%为使用方法错误,4.00%为用药过量,16.00%为其他原因。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为青霉素类药物的取代药物,现已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而且可以获得较明显的抗菌效果及抑菌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以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从而也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因此,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重点注意药物联合使用是否适当,用药剂量是否准确无误,用药方法是否准确无误,从而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头孢菌类药物存在着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二重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做好判断与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类药物存在着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二重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做好判断与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急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采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一共有400例,对4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及在临床当中实施的处理措施给予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分析,采取头孢菌素抗生素治疗以后,400例病人的感染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当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有血液系统反应一共有4例、变态反应一共有20例、胃肠道反应一共有8例,肾肝毒性反应一共有4例,一共有36例,发生率为9%。结论:采取头孢菌素药物治疗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有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胃肠道反应,在治疗之前,应该明确了解病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史,科学的为患者采取治疗,进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乔新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68例,对其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个品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频率最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发生率为9.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纳。发生率为2.5%,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引起近10个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为55.00%;其次为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4.16%。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应详细地了解该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向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60-562
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从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及许多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有杀灭作用,因同时还具有抗青霉素酶、与血清蛋白结合少、毒性低、与青霉素极少交叉过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当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频度在所有各类抗生素中居首位.但因临床广泛应用,由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日趋显现,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报道不断增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了解各代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药、耐酶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现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68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对造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结论:6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与消化系统反应等;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个体体质、用药期间饮酒、年龄因素、饮食因素及合并用药等。结论:在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需对其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充分的了解熟悉,增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将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策。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良反应、诱因以及针对不良反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头孢菌素的患者,出现过敏的患者最多,可达30.0%。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诱因主要有酗酒与饮食不当等,因药物用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之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疾病情况、生理、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用法以及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饮食以及其他用药。  相似文献   

14.
夏汉铭 《求医问药》2014,(15):169-170
目的: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5例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有: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用药剂量过大、合并用药、输液速度过快、个体差异、情绪因素、患者服药期间或服药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饮食因素、患者本身免疫学因素。结论: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遵循用药规则,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为相应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临床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比较患者在用药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其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其他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在药物使用药物联合治疗之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都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的广谱抗生素,医务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其药理,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患者用药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掌握出现的适应症,做好预防和紧急处理工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刘光杰 《吉林医学》2015,(6):1101-110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时均出现不良反应,研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结果:通过对联合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与治疗前相比,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有二重感染、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此外还会发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做好用药指导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经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性措施。结果:140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精神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血液及造血系统毒性和肝肾毒性。其中,62例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严重,61例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后得以治愈,因抢救无效1例死亡。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在明确适应症的基础上,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达到安全用药效果,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出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更改治疗方案为单独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头孢菌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中,>60岁的患者占比47.71%(52/10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分别为33.94%(37/109)、44.04%(48/109),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治疗方案由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改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独用药后,可见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候,要把握其适应证、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禁忌证等,并考虑年龄等因素对用药的影响,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合理对策,使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以提高。方法:通过临床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文献调研,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总结和分析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诱发此类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药物质量问题、患者情绪问题、环境问题、药物用量问题、患者年龄问题、患者过敏问题及患者药后饮酒问题等。结论:临床在对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根据诱导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必须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对用药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警惕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比,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活性较现有其他头孢菌素都强,而且其耐药菌株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常为皮疹、药物热、消化道反应、静脉炎等。但随着临床应用日渐广泛,较严重的及罕见的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增多,其中又以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