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复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确诊1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时间、血清学、胸部影像学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晕轮征及多发空洞,肺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肺组织发现曲霉菌丝,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卡铂芬净联合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患者临床治愈。结论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病死率高,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充分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血清学及早期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的联合运用可作为真菌感染的补救治疗方法,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肺曲霉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住院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经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的患儿17例,在随后的化疗中应用伏立康唑片剂,每12 h口服1次,直至粒细胞恢复,共58例次(同一患儿在多次化疗骨髓抑制期使用),观察真菌感染情况,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伏立康唑片剂二级预防,化疗后均无真菌感染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伏立康唑二级预防对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诊为活动期SLE并干燥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出现咳嗽、咳痰加重,3次痰培养均为曲霉菌。选取伏立康唑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痰培养转阴。结论:SLE合并pSS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应警惕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可能,SLE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肺曲霉菌易复发,必须给予足够疗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卢冬梅  陈丽萍 《医学综述》2014,20(21):4031-403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COPD(3级或4级)并IPA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3例经肺组织活检临床确诊为IPA,8例为临床诊断IPA;11例患者中曲霉菌经分离并鉴定,其中6例为烟曲霉菌感染,3例为黑曲霉菌感染,另外2例未鉴定出真菌类型;5例患者进入ICU治疗,其中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胸部X线及胸部CT最常见的表现是渗出,X线表现为7例、胸部CT表现为8例;两性霉素B是所有患者治疗的首选,5例患者在两性霉素B治疗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并出院,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伴随有急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一般状况差、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下新近出现的肺部渗出影时,IPA应当作为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将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潘琼珍 《海南医学》2008,19(10):119-120
目的 探讨肺曲霉菌病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肺曲霉菌感染的胸部X线及CT影像表现.结果 肺曲霉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大片状结节状影(4例),支气管肺炎样表现(3例),空洞内结节影-空气半月征(3例),肿块状影(2例),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2例),肺内孤立球状病灶(1例).结论 肺曲霉菌病影像学具有多形性多变性特点,无特征性表现,对该病认识欠缺,易造成误诊、漏诊,CT出现空气半月征是肺曲霉菌的特征性改变,结节周围出现晕征对肺曲霉菌病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过程,探讨早期预防、检测和治疗曲霉菌感染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进行的15例单肺或双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过程以及诊疗经验。结果15例肺移植患者中,有5例(33%)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发生曲霉菌感染,其中气道内曲霉菌寄生、孤立性曲霉菌性支气管炎和侵袭性曲霉菌性肺炎这三种类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3%。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内确诊。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较容易发生曲霉菌感染。肺移植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防治肺曲霉菌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术前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效果还不确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得出结论 :COPD合并IPA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常是延长的支气管痉挛和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下呼吸道感染,痰中查到曲霉菌是诊断的首要线索,早期胸片可以是正常的,迅速进行CT扫描可以识别肺部的轻微改变.经纤支镜或CT引导下肺组织活检可取得组织学依据.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对曲霉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经3次痰检及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15例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念珠菌感染2例,曲霉菌感染3例,毛霉菌1例,其中有9例有如下基础性疾病:①糖尿病;②支气管扩张;③免疫性疾病;④白血病患者。CT表现:①炎性实变;②肿块及结节灶、周围晕征;③空洞、曲霉菌球。结论除曲霉菌感染具有较典型的特征性改变外,其余表现缺少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继发毛霉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十分少见,诊断困难,进展速度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化学治疗后继发毛霉菌和曲霉菌感染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患儿为12岁男性,诱导化学治疗中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检测出微小根毛霉、黄曲霉,先后应用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并行皮肤清创术、纤支镜肺泡灌洗及镜下局部用药,患儿感染控制良好。白血病混合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易出现播散型,应早诊断、早治疗,推荐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手术有助于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8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CT进行诊断检查,对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及隐球菌等,其中白色念珠菌12株(42.86%),曲霉菌6株(21.44%)、毛霉菌4株(14.28%),隐球菌3株(10.71%)。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8例患者的CT表现分别为肺亚段或肺小叶实变、曲菌球型、弥漫型及结节或肿块样改变,肺亚段或肺小叶实变型13例,所占比例(46.43%)明显高于其他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临床诊断检出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1例61岁女性肺部链格孢霉合并曲霉菌感染,反复咯血、咳嗽、咳痰3年。真菌培养鉴定为链格孢霉。组 织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肺曲霉病。患者接受伏立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治疗7 d后改为两性霉素B 25 mg/d静脉滴注治疗 11 d,患者出院时改为伏立康唑口服400 mg/d治疗。目前患者无咯血、咳嗽、咳痰症状,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伏立康唑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及临床病例回顾分析36例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危重,但经伏立康唑早期序贯治疗后痊愈率可达25.0%(9/36),有效率为58.3%(21/36)。结论早期积极应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毛霉菌感染的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报告1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最后死亡.经痰培养临床确诊为肺毛霉菌感染.结论: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病死率很高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断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毛霉菌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1例ABPA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ABPA患者入院时均以发作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血清总IgE升高;影像学检查初期为肺部浸润影,高分辨率CT示中心支气管扩张;细菌培养检出曲霉菌;其中纤支镜吸取物涂片见烟曲霉茵丝13例。所有患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急性期症状,继而采用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方案给予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疗程为6个月。21例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胸部CT示病变吸收。结论:对可疑病例及早考虑到ABPA,进行总IgE及胸部高清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感染或吸入曲霉菌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病变,以烟曲菌最多见,其次为黄曲菌、黑曲菌.曲霉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于上呼吸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术后等,使真菌感染增加.以下介绍我科3例痰菌检查及病理明确诊断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63-466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CT特征表现与疾病预后。方法:对168例疑似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168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132例;以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正确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25例,正确排除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31例;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准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92.9%、94.7%、86.1%、96.2%、81.6%、13.9%及5.3%。病灶在左肺26.4%,右肺32.0%,双肺41.6%;肺上叶56.0%,中下叶44.0%;肺外周带70.4%,内中带29.6%。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在MSCT的以结节、晕轮征、空洞最为常见,结节以单侧上肺多发多见,晕轮征以单侧、上肺多发为主,空洞以上肺、多发为主。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在斑片影、团块影以及实变影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结节、晕轮征及空洞等MSCT特征性表现治愈好转组显著少于恶化死亡组(P<0.05或P<0.01)。结论:MSCT能够客观显示肺内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学特征,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病情的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CT影像学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3月-2014年4月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46例,均行胸部CT和X线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胸部CT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76.1%,胸部X线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仅为19.6%,C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的阳性率。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曲霉菌所占比例最大,并且不同的病原菌其影像学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CT检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资料,观察CT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双侧肺8例,单侧肺3例;多叶10例,单叶1例.病灶形态:多发斑片状、小结节状影,呈“树芽征”、“晕征”共4例;片状实变影5例;空洞内随体位移动软组织结节灶7例,空洞内条索状、絮状内容物4例;伴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肥厚6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空洞内曲菌球及絮状、条索状内容物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65例COPD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CT影像特征,同时对患者药物耐受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部真菌感染情况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有30例(46.15%)、克柔念珠菌感染有14例(21.54%)、光滑念珠菌感染有12例(18.46%)、热带念珠菌感染有7例(10.77%)和毛霉菌感染有2例(3.08%);患者的CT影像分析发现主要为结节型、实变型、曲菌球型、弥漫型、空洞型以及其他分型;耐药性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以及大扶康的耐药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COPD患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对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COPD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耐药性的研究可有效指导真菌感染选取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20.
唐吉仙  张春意  沈巨信  蒲桂梅 《浙江医学》2019,41(17):1853-1855,186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肝合并IPFI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病原菌分布、胸部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40例慢性乙肝合并IPFI患者中,肺隐球菌19例(47.5%),肺曲霉菌18例(45.0%),肺孢子菌3例(7.5%)。支气管镜检出7例(17.5%),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20例(50.0%)。10例(25%)为老年患者(>65岁),17例(42.5%)合并有肝硬化。CT征象中出现最多的为结节(30例,75.0%);以胸膜下、沿支气管走向分布多见。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老年、高谷丙转氨酶水平(>400U/L)、低白蛋白水平(<30g/L)、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硬化或肺结构病比例均高于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均P<0.05)。死亡3例(7.5%),均为肺曲霉菌感染,均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结论慢性乙肝合并IPFI患者中,以肺隐球菌、肺曲霉菌感染最为常见,肺部CT表现多为结节。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和影像学特点,借助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手段,有助于对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