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情况、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6.89%(53/61),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3%(49/61)(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创伤更小,优良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全部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40)与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观察组,n=40)恢复效果、疼痛改善情况、手术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恢复优良率无差异(P 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可促症状消除,减轻创伤,缓解疼痛,具重要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其对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和对照组(常规术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QOL)、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住院时间及治疗费。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费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和JOA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和JOA评分提高(P<0.05)。 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5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改良组应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改良组患者的优良率(98.18%)高于常规组(83.64%),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改良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上升,且改良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和腰椎功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行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71例,分为2组:经典TESSYS技术组29例(对照组)及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组42例(观察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术前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操作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对照组29例中,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1%; 观察组42例中,优3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9%,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间孔镜下“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经典的TESSYS技术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符合单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定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析(JOA)、MacNab疗效、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JOA评分、MacNab优良率、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采取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治疗的安全性也有较高的保障,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征、ODI评分、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比椎间孔入路方式的作用更佳,对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59例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功能指数评分(MacNab)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9例患者术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6.44%和93.22%。结论:TESSYS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9%,高于对照组的89.57%(P0.05);治疗前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患有腰椎键盘突出症状的患者8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患者各100例.A组的患者采用YESS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B组采用TESSYS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分,并对手术后的复发率以及治疗无效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结果并无较大差异,(P>0.05)对比结果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意义.结论: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很好的效果,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神经根阻滞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经椎间孔神经根阻滞下大推拿治疗,B组单纯应用大推拿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60例均得到随访,A组较B组治疗后各期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18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A组优良率为90%,高于B组66.66%。结论 经椎间孔神经根阻滞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优良,预后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25例)、B组(采取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8例)和C组(采取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5例)。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半年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评分。结果 3组治疗半年后的ODI评分中A组(15.63±3.58)分、B组(16.52±3.21)分、C组(15.98±2.98)分均低于治疗前,而JOA评分中A组(23.26±2.01)分、B组(22.98±2.41)分、C组(22.48±2.14)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ODI、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采取合适的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效果及其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并分为2组,57例伴Modic改变者中,28例纳入A组接受经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另29例纳入B组,接受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2组术后总优良率分别为64.3%和82.8%,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末次随访时均低于术后(P〈0.05);2组在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显著,其中A组较高(P〈0.05);无论是Ⅰ型和Ⅱ型Modic改变,B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伴终板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且对术后和远期疗效影响较大。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终板改变者术后和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行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75例)与乙组(75例),甲组接受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乙组接受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统计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组间对比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乙组显著优于甲组(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VAS评分情况(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VAS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方式进行治疗,可缩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且可缓解疼痛感,在临床中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借鉴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25-128
[背景]比较改良TESSYS技术与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病例报告]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间诊断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组(对照组)及改良TESSYS技术组(实验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并由未参加手术的脊柱外科医师负责随访,随访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JOA评分、相关指数及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两组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手术时间为(79.50±18.29)min,对照组为(5.73±1.54)min.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讨论]改良TESSYS技术与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改良TESSYS技术短期疗效优于椎间盘内加压注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株洲市二医院9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A组患者接受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B组接受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VAS评分、JOA评分评价2组手术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对比2组术后VAS评分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JOA评分优良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下肢功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下髓核摘除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以鹤壁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治疗,以术中髓核摘除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评分结果:A组优良率92.1%,B组为9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下髓核摘除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影响不大,建议术中无需刻意追求髓核摘除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3例单节段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评判患者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分,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直腿抬高角度,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入选患者术程顺利,术前、术后1周和3周的ODI指数分别为15.64±2.14、10.73±1.96、6.5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及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6.92±1.74、4.03±0.91、1.2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及3周的直腿抬高角度分别为30.56±3.45、60.28±4.36、70.19±3.27。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分优56例,良19例,可8例,优良率为90.3%。结论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脊柱后柱生物力学失平衡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今后脊柱外科微创化发展方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