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就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展开探讨,结合相关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三年来统计上报的38例次处方调节差错事件所涉及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作以回顾分析,探究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结果 38例次处方调剂差错事件中37.5%为品种差错,36.8%为数量差错,10.5%为错发患者,5.3%为用法用量差错,品种与数量类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最高(P0.05)。2013年、2014年、2015年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率分别为0.78%、0.45%、0.23%,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率逐年降低(P0.05)。结论优化电子处方系统,采取品管圈管理手段是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处方防范的新思路,实施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加强门诊西药处方调剂管理,为患者创造安全的用药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张处方存在调剂差错的现象。选取西药房的处方为研究对象,并分析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结果 2014年调剂差错55例,2015年调剂差错42例,2016年调剂差错28例。在这所有的处方调剂中,品种差错为主要原因且出错最高,其次为数量差错以及错发患者差错、用法用量差错等。结论对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中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进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而降低门诊处方的差错率以及能够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药房处方调剂产生差错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收集整理我院西药房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处方439677张,对其中出现差错的处方进行筛选,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经过严格筛选,439677张处方中,出现差错的处方有93张,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率为0.021%,产生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药师原因、医师原因、患者原因和环境原因,其中药师原因导致的差错占比最高。结论药师是导致西药房处方调剂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对此要加强药师的专业水平,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西药房规范、科学运行,避免处方调剂错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本院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产生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确定的研究对象是本院的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98例,选取的研究资料时间节点为: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首先对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经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导致医院门诊药房发生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因素包括:药师因素、医师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五个方面,对此可采取增强药剂人员责任心、加强药品货位管理、严格遵守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制订明确的差错防范对策、提高药师和医师专业素养等防范措施。结论针对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与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近3年来出现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资料,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2011-2013年近3年来共出现110例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1年为0.065%(42例),2012年为0.054%(36例),2013年为0.046%(32例),差错率逐年下降;主要差错事件类型:品种差错占45.5%(50例),数量差错为36.4%(40例),错发患者差错为10.9%(12例),用法用量差错为3.6%(4例),其他差错为3.6%(4例)。结论:门诊西药房调剂处方差错事件防范中,可从优化电子处方系统、强化管理以及实施品管圈等处着手,从而提高处方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思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西药房存在差错的53例处方调剂,分析其差错原因与防范思考。结果 53例存在差错的处方调剂中包括24例为品种差错,20例为数量差错,2例错发患者差错,3例用法用量差错,4例其它差错。结论针对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判药品管理、发放制度的完善,对于西药房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抽取的西药处方(2800张),没有实行药品管理、未完善药品发放制度,作为参照组;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抽取的西药处方(2800张),实行药品管理、完善药品发放制度,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西药房工作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比较西药房工作情况(药物盘点时间、取药时间)、给药差错率,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药品管理、完善药品发放制度,对于提高西药房工作效率、降低给药差错情况发生几率来讲,均有积极的影响,有临床方面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处方,进行整理挑选出差错处方,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调剂差错的原因。结果调剂差错主要有药品品种差错、药品用法用量差错、药品禁忌差错和误发患者等,导致的原因有同种药品规格不同,药品名称接近,药品包装接近,药师/医师对药物禁忌不熟,患者与环境因素等,应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结论目前我院西药房调剂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强化医师及药师的学习和培训,加强处方审核力度,提升药方处方调剂质量,降低差错率,提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及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5日至2016年1月15日的处方资料,对调剂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便于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与2016年1月16日至2017年1月16日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防范措施后,调剂差错发生率达到0.03%,相比采取措施前的差错发生率(0.11%)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便于差错发生率的下降,促进西药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药房药物调剂差错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西药房药物调剂处方1500张,对其中药物调剂差错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500张处方中,有94张出现调剂差错,调剂差错率为6.27%(94/1500)。调剂差错影响因素包括:医师或者药师不熟悉禁忌,占比8.51(8/94);药品名称相似,占比38.30%(36/94);患者和环境因素,占比5.32%(5/94);药品包装相似,36.17%(34/94);同种药品不同规格,占比11.70%(11/94)。结论:在西药房药物调剂的过程中,影响调剂差错的因素的因素主要为医师或者药师不熟悉禁忌、药品名称相似、患者和环境因素、药品包装相似、同种药品不同规格等。而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并不断提升临床医师和药师的专业素养,加强药物调剂管理,则可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避免和减少各种调剂差错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点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及不合理处方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发生的58例处方调剂差错案例及60例不合理处方为研究对象,分析点评其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类型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中品种差错发生率44.83%及数量差错发生率36.21%明显高于其他差错类型,差异显著(P0.05);(2)原因分析发现药品名称相似比例50.00%明显高于其他差错原因比例,差异显著(P0.05);(3)60例不合理处方分析发现,用药剂量不合理发生率35.00%及用药方法不合理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其他不合理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中以品种差错、数量差错为主,主要原因在于药品名称相似,而不合理处方中则以药物剂量、用法不合理为主,医院管理者有必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药房差错及不合理处方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方法。方法本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我院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方法进行落实,这一年作为研究阶段,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药品发放预防措施的时间段作为对照阶段,对比两个阶段药品发放情况以及对发放差错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进行两个阶段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率对比,研究阶段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率低于对照阶段,P0.05,且其方法错误原因主要包括药品名称及包装相似、没做好药品分类、处方书写不规范、护理人员未检查。结论针对西药房常出现的药品发放差错应当进行原因分析,做好相关药品发放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及中药处方点评干预分析。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干预,随机选取干预前后1年内的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各1452张,根据中药处方点评干预前后的调配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差错的发生率。结果经数据分析显示,采取中药处方点评干预后,抽取的1452张中药房饮片调配处方中差错率(0.11%)明显低于实施前抽取处方的差错率(6.13%),P0.05,经对比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数据统计学分析意义,经过分析结果显示,处方点评前比较常见差错类型有组方结构不明确占(26.97%)、处方开具不规范(12.35%)、脚注不到位(22.47%)、生熟未标明(13.48%)、调配剂量失误(10.11%)、药物配伍禁忌(5.62%)、漏抓、误抓药物(8.99%);中药处方点评后的常见差错因素是脚注不到位(25.00%)、组方结构不明确(25.00%)、生熟未标表明(18.75)、处方开具不规范(12.50%)、漏抓、误抓药物(12.50%)、调配剂量失误(6.25%)。结论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中药房饮片的调配差错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值得中药房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与改进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实施中药饮片调剂审方改进的650例中药饮片调剂(研究组),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未实施的650例中药饮片调剂(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对比两组调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处方差错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调剂处方分析后显示,研究组650例中药饮片调剂中,有7例出现处方差错,差错发生率为1.08%;对照组650例中药饮片调剂中,有54例出现处方差错,差错发生率为8.31%;组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中药饮片调剂中将审方加强,能够使调剂处方的差错率降低,保障患者的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及用药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与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近3年来出现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资料,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2011-2013年近3年来共出现110例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1年为0.065%(42例),2012年为0.054%(36例),2013年为0.046%(32例),差错率逐年下降;主要差错事件类型:品种差错占45.5%(50例),数量差错为36.4%(40例),错发患者差错为10.9%(12例),用法用量差错为3.6%(4例),其他差错为3.6%(4例)。结论:门诊西药房调剂处方差错事件防范中,可从优化电子处方系统、强化管理以及实施品管圈等处着手,从而提高处方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西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处方调剂差错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次整理统计该院西药房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登记在案的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记录120例,对登记在案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2013年至2015年西药房共下处方2849例,调剂差错处方120例,2013年发生调剂差错45例,2014年发生调剂差错处方40例,2015年发生调剂差错处方35例,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数量错误、用法用量错误、禁忌错误、其他错误。结论:合理对待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应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应用于临床处方调剂工作中,可减少处方调剂差错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批量调配药剂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降低药师执业风险。方法对绵阳市中心医院住院药房2016年8月批量调剂过程中《内部差错登记表》记载的差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每位药师都有批量调剂差错,但差错率不同。8月共调剂批量处方140 757张,发生调剂差错306例,占当月处方量0.217%,其中品种差错52例(16.99%)、规格差错11例(3.59%)、数量差错240例(78.43%)、剂型差错3例(0.98%)。结论批量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药师数量的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要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药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我院门诊药房52例处方调剂差错记录,找出错误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药房处方调剂错误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未严格核对处方(28.85%)。2医师不专业处方没有对症下药(25.00%)。3配药师粗心,导致配药错误(19.23%)。4药品摆放不规范,药物与名字对应不上(19.23%)。5药品出现质量问题(3.85%)。6其他原因导致(患者与患者之间拿错药等)(3.85%)。结论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出现严重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建立,要不断增强责任医师及药师人员责任心,提高门诊药师专业素质,规范处方调剂流程和差错登记制度,规范药品摆放,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与改进策略。方法:研究选择我院中药房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开具的1357张中药饮片调剂方当做研究主体,均通过改进后的审方进行审方,总结中药饮片调剂方的差错率。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357张中药饮片调剂方中,出现差错的处方数为5张,差错率为0.37%。结论:审方在中药饮片调剂中存在很重要的作用,审方改进后中药饮片调剂的差错率很低,确保审方工作更加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PDCA循环的使用,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高工作质量。方法为提升工作质量,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我院自2017年6月起实施PDCA循环工作法,首先统计我院门诊药房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对我院的门诊药房未采取PDCA循环法时出现药品调剂差错的数量和类型;使用统计学原因分析工具,对药品分析差错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采用PDCA循环法,检查采取措施后的5个月间药品调剂出现的差错和类型,对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前,门诊药房调配药方15678张,出现差错318张,差错率为2.03%;在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门诊药房调配处方15726张,出现差错79张,差错率为0.50%。实施PDCA循环后,药品调剂差错明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使用PDCA循环,通过对出现的药品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执行,能够有效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高工作质量,赢得患者的好评,提升医院的社会美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