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回顾分析76例小儿肺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血尿淀粉酶等。结果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婴幼儿组较儿童组恶心、呕吐、腹泻症状表现明显,而儿童组腹痛症状表现明显;儿童组血清转氨酶增高、血总胆红素增高、血淀粉酶增高、尿淀粉酶增高、肝脏B超异常、胆囊炎、腹腔积液、胰腺炎等表现的比例均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儿童组低。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婴幼儿较儿童症状表现明显,儿童实验室检查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傅霞 《海南医学》2014,(12):1753-175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比较三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婴幼儿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咳嗽、咳痰以及喘息为主,分别占80.56%和52.78%,69.44%的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肺外表现以胃肠道表现较为多见,发生率为36.11%,77.28%的患儿胸片提示出现支气管肺炎;学龄儿童组76.92%的患儿可出现体温>39℃的表现,仅有28.57%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症状,5.49%的患儿出现喘息,20.88%的患儿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肺外表现以皮损较为常见,发生率为13.19%,而胃肠道表现不甚明显,发生率仅为7.69%,仅有25.27%的患儿胸部X线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学龄前儿童组的临床特征介于婴幼儿组与学龄儿童组之间。三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CRP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MP感染患儿中有44例出现单份血清MP-IgM≥1:80,以学龄前儿童出现最多,24例,占32%;128例出现双份血清MP-IgM阴性转阳性,婴幼儿组出现28例,占77.78%;30例出现MP-IgM增高至少4倍情况,以学龄儿童出现最多,20例,占21.98%。结论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主要可能是由于肺部损伤机制的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将94例确诊为MP肺炎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45.75%)。在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及特异性MP-IgM抗体滴度等方面婴幼儿组与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龄前组与学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儿中有18例肺外并发症,但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愈。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不同年龄组临床特点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水平、免疫反应程度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儿科130例肺炎支原体伴消化系统损伤的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婴幼儿组(6个月~3岁)42例和儿童组(4~14岁)8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婴幼儿组患儿恶心、呕吐和腹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儿童组,腹痛则明显低于儿童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组患儿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肝脏B超异常以及出现胆囊炎、腹腔积液、胰腺炎等所占比例稍低于儿童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X线检测示婴幼儿组患儿肠管积气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组支原体1:40滴度病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儿童组,而儿童组支原体1:80滴度病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婴幼儿较儿童症状表现明显,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规律,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7月750例呼吸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结果呼吸道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7.6%和65.2%,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1)。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小儿MP肺炎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儿童中发病率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1659例疑似MP感染患儿进行被动凝集法检测MP抗体,回顾性分析255例MP抗体阳件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被动凝集法检出的血清MP抗体与MP感染患儿病情关系.结果 被动凝集法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255例,百分率为15.4%,其中男性为16.5%,女性为14.2%,男女感染肺炎支原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P>0.05);255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感染为125例(49.02%),中度感染76例(29.80%),重度感染54例(21.18%);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80有89例(34.91%),1:160有55例(21.56%),1:320有46例(18.04%),1:640有27例(10.58%),1:1280有38例(14.92%),经统计学分析,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1).结论 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有助早期诊断MP感染及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125例1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且可集体发病;病程5d-4个月,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多数肺部体征不明显或较轻,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N)大多不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Ab—IgM)检测均为阳性。蛄论儿童MP感染的临床特点是上呼吸道症状及肺部症状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但肺部体征较轻;阿奇霉素是治疗儿童MP感染的首选药物,混合细菌感染者早期与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联合治疗,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儿童MP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结果分析的6878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为34.04%,其中女患儿的阳性率39.46%明显高于男患儿30.63%,不同年龄段中,小于1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低,为5.51%,而8-14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高,为55.59%。不同季节,结果也有差异,以冬季阳性率较其他三个季节最高。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异,好发于秋、冬季的学龄儿童。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做好MPIgM抗体的检测,提升临床诊疗的及时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卢玉容  何世娟  蔡苗  袁杰 《重庆医学》2011,40(19):1921-1922,192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7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且明确诊断为MP感染的1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春冬季感染率显著性高于夏秋季;咳嗽、反复发热是MP感染肺炎的主要表现;婴幼儿病情较重,而年长儿病史相对更长;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 的流行特点,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诊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876 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CALRTI )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 IgM, 滴度≥1:80为血清学诊断标准。结果876例患儿,急性MP感染177例 (20.2%), 6个月~14岁,平均5.1岁。3岁以上儿童占79.7%,有88/119例MP IgM滴度≥1:320;3岁以下有25/58例,差异显著(χ2=16.1, P<0.005)。持续性咳嗽、发热是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特征,但婴幼儿多见中度发热、喘憋多、肺部体征明显;胸部X线以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大叶性肺炎改变很少;肺外并发症少。儿童期多见高热、干咳为主,咳嗽顽固剧烈,肺部体征少,胸片以大叶性改变为主,合并胸腔积液多,肺外并发症多。结论肺炎支原体是CALRTI住院儿童重要的致病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MP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春、秋、冬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婴幼儿与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血、尿淀粉酶等,重点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情况。结果 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较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逐渐增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年龄越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秀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71-72,8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的差异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II),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性别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受检人数4254例,MP抗体阳性率为40.4%。不同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有明显区别。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7.7%;1~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7%;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率为48.1%;7~14岁学龄期MP感染率为49.2%。0~1岁组M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295,P0.01)。而且0~1岁婴儿期MP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明显低于1岁以上患儿。男、女性肺炎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6.4%、4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865,P0.01)。结论 MP感染率随着肺炎患儿的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女性肺炎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13.
王晨 《西部医学》2017,29(5):652-655+661
【摘要】 目的 对不同年龄段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探讨不同年龄组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为提高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幼儿组(<3岁)15例、幼儿组(3~6岁)43例及儿童组(6~12岁)38例,对三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病季节、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婴幼儿组患儿冬季发病人数与幼儿组和儿童组相比明显增加,支原体感染和肺炎诱发人数较儿童组明显增加,婴幼儿组和幼儿组在血小板(PLT)水平上明显高于儿童组,且入院前确诊人数及接受规范治疗和随访人数也明显少于儿童组。入院治疗的三组患儿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息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发病特点因年龄而不同,其中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多易冬季发病,其中因肺炎诱发、合并支原体感染者最为多见,临床可表现为血小板水平明显升高的特点,且该年龄段患儿诊断率低,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应重视婴幼儿年龄段喘息或哮喘防治的宣教工作,同时有效提高该年龄段患儿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 P)Ig M确诊的78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儿童组(4-14岁).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及肺外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 婴幼儿组M P P起病相对较急,咳嗽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儿童组多表现为高热,咳嗽(主要是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婴幼儿组以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为主,儿童组以肺段实质性浸润为主,肺外表现儿童组高于婴幼儿组.结论 不同年龄患儿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21%、44%,而同期100例非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不同,其中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中新生儿阳性率为0。主要以6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高。结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有利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小儿MP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肺炎发生率为27.30%(89/326),高发年龄段在学龄前儿童及婴幼儿,各占46.07%、33.71%,女性患病较多;小儿MP肺炎以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可伴发热,年龄>4岁者肺部体征可不典型,占39.33%;病情以轻中度为主,可伴肺外并发症,以累及肺外单一系统或脏器多见;MP肺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良好。结论MP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对临床上高度疑诊为MP感染者及肺部体征不典型的患儿均应尽早检查MP-IgM及照X线胸片,并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地区33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计算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患儿的抗体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MP)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332例患儿MP-IgM 抗体阳性143例,阳性率为43.1%.小于1 岁、1~3 岁、4~6 岁、7~14 岁年龄段中MP-IgM 阳性率分别是18.6%、41.9%、56.3%、59.3%.说明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4~14岁患儿肺支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疾病检出阳性率中,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阳性率高于肺炎患者,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497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497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108例,阳性率为21.7%,其中女患儿阳性率为31.5%,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年龄段中,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O.01),学龄前儿童(4 ~6)发病率最高(47.5%);一年中不同季节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四季均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人、儿童及围产期孕妇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M抗体阳性检出情况,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流行趋势,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间接免疫法(IFA)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及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IgM,IgG和IgA),分析它们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检出情况及临床意义。按照成人、儿童及围产期孕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8 4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2.92%;肺炎支原体总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3.99%;其中成人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及总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76%和43.46%;儿童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及总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04%和42.97%;围产期孕妇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及总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75%和62.37%;儿童组、围产期孕妇组与成人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期孕妇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儿童组次之。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感染在成人组、儿童组和围产期孕妇组之间存在差异,围产期孕妇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儿童组次之,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62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MP肺炎的临床特点是咳嗽和发热,婴幼儿伴喘息、肺外症状;影像特点:婴幼儿以斑片阴影为主,学龄儿童以节段和大片为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能快速改善和控制症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有特点,缺乏特征性,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