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内结合场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SAP患者,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更优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肠外营养组25例,肠内营养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7天的相关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体重、BMI、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和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重、BMI、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的差值肠内营养组小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而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的发生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排便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患者的生理过程,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肠内营养支持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相比比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上更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对照组给予鼻饲匀浆饮食.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血浆蛋白指标,同期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高血糖、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减少出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是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邵锋  金平  李良海 《大家健康》2016,(5):159-160
目的:肠内营养支持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相比比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上更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96例,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营养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以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1例、腹泻2例、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导管感染3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全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胰腺坏死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确诊为重症胰腺炎入住ICU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全肠内营养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外科干预情况及胰腺感染坏死类型、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干预、再手术患者比例(36.67%)及手术出血量(80±10)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发病到手术时间(25.9±2.1)d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主要以无菌性坏死为主,对照组以感染性坏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3.33%,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性感染患者应优先进行全肠内营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临床效果,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n=24)。治疗组行EN治疗,对照组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营养指标、病死率,观察治疗组腹泻、腹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腹泻、腹胀的发生率低(16.7%),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联合安全、有效,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感染,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64例远端胃癌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各32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在研究期间无死亡,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PN组免疫指标比PN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比P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更少,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白蛋白(27.15±8.24) g/L、淋巴细胞总数(1.48±0.86)×109/L、住院时间(17.2±6.9) d、并发症发生率4%、发热时间(3.8±1.6) d均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白蛋白(23.65±5.45) g/L、淋巴细胞总数(1.13±0.42)×109/L、住院时间(7.2±3.3) d、并发症发生率14%、发热时间(28.5±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高营养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40例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的80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外高营养治疗的方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ALB、T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AST、AL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高营养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19-922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疗效,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90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或入院后的第1、6、14、28天的氮平衡、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GCS评分,并对比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将早期肠内营养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个亚组,每组30例,检测三组经治疗后第28天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GCS评分。结果:(1)治疗后第1天、第6天,两组在血生化指标及GC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比肠外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A组和C组,B组患者氮平衡、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GCS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比A组和C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术后或入院后25~48h开始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或为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确山县中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营养支持前、14 d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前白蛋白(PA)等指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的ALB、GLU、PA浓度大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经济负担并促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15 d内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脓毒血症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治愈率高,症状改善快,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申林  郑平  张春晖 《吉林医学》2013,(36):7632-7632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5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营养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腹部手术后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单盲随机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50例;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及临床情况。结果术后第4天,肠内营养组体重、Hb和TP水平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10天,肠内营养组Hb和TP水平仍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内每日血糖波动水平低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肠内营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患者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好,胃肠功能恢复快,能保证患者有良好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 1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3组:TPN组(n=42)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EN组(n=42)先行TPN,再过渡为PN+EN,最后EN;EN组(n=42)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选短肽型制剂,通过空肠造瘘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观察3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TPN组血总胆红素明显升高(P<0.05),而治愈率、病死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PN组、EN组相比,TPN+EN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与TPN组相比,EN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SA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