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采取细致化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9例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采取细致化护理,对照组22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率为8.1%,对照组并发率为27.2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采取细致化护理,可及时根据病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细致化护理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重型脑梗死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细致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26%显著低于对照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致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急诊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用于控制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6),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细致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定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重症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试验组实施细致化护理;参照组实施一般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致化护理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细致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指数明显升高(P<0.05);并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可明显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玲  林艳霓 《中外医疗》2021,40(9):147-149
目的 分析对妊高症患者应用细致化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妊高症患者中便利抽取112例进行观察,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有56例患者,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则以前者为基础,应用细致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情况与护理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与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院选取抑郁症患者共50例作为分析的重点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疗效与心理状态的影响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能感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且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而言,采取细致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将护理效果提升,将治疗效能感显著提高,将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在整体上将治疗效果提升,值得现代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8例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4例,其中对照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均行精细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急诊重症脑梗死采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分诊时间(0.5±0.1)min和转诊时间(35.5±4.5)min明显更短,健康知识评分(86.3±4.5)分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护理9.8±0.1分、护理态度9.7±0.1分、健康教育9.8±0.2分、治疗性护理9.6±0.3分)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加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有利于加快患者开展溶栓治疗的速度,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意义。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对象,每组各50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取改良的急诊护理流程,而对照组仍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护理效果。结果:其一,研究组的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有所缩短,对比差异(P <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二,研究组患者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为6.4%,总死亡率比9.0%,而对照组的48小时之内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是34.2%与36.3%,研究组比对照组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三,研究组的患者在颅内出血、颅内水肿、睡眠障碍、排尿困难、产生负面情绪、运动功能障碍等方面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对比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有积极作用,既能够缩短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和待手术时间,又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第一救治时间以及待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48小时病死率以及总病死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45例,采用细致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尊感、精力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紧张、抑郁、疲乏、愤怒、迷惑等指标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应激,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心理弹性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8.26%,30 d病死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3.91%;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韦佩莹  赵之香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18-1919
目的探讨分析细致化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细致化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的PSQI量表和POMS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量表和POMS量表各个指标的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护理后观察组PSQI量表和POMS量表各个指标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致化护理对肝癌介入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重症脑梗死由于脑内大血管血栓形成,血管分布区缺血,组织缺氧可导致患者意识不清,甚至昏迷。为配合抢救,做好患者的护理对挽救其生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了2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措施行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63%、护理满意度评分(85.67±5.1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23%、(71.35±4.26)分(P0.05)。结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的应用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诊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实验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采用护理标识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患者,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是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总病死率及临床结局上比较,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ME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急救效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