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属于血浆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的一种,是通过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或由肿瘤直接分泌。ctDNA携带肿瘤特异性基因特征和表观遗传学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拷贝数变异和甲基化改变。ctDNA属于液体活检技术,具有操作方便、重复性高、创伤性小等优势。ctDNA可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癌症的筛查和诊断、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残余病灶及预防疾病复发。本文对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死因。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包括手术和化疗在内的治疗方法的进步,其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出现复发。循环肿瘤DNA(ctDNA)是来自肿瘤细胞的循环游离DNA(cfDNA)片段,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监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放化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ctDNA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且可以在患者的血清中稳定存在。通过检测ctDNA的水平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的诊疗过程中,ctDN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ctDNA水平,可以较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同时,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tDNA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在结直肠癌的随访中,ctDNA同样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ctDNA水平,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的复发情况。若患者血清ctDNA水平持续升高,则表明患者可能出现了复发,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总之,ctDN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具有...  相似文献   

3.
 循环游离DNA (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是指游离于细胞外的核酸片段。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比例的cf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称之为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其中包含了来源于肿瘤的突变和基因变异信息。而新的、更加高效的检测技术的开发使得ctDNA发展成为新的标志物。本文就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及跟踪新的突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概述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大多数国家均居首位。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中,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的检测在肺癌的研究与应用已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ctDNA液体活检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有望成为肺癌诊断、指导治疗及监测复发等多方面的新途径。本文对目前ctDNA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ctDNA检测在肺癌筛查、治疗及复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郑杰  何勇 《重庆医学》2024,(6):801-804
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循环肿瘤DNA(ctDNA)在指导癌症患者个性化治疗和全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检测技术灵敏度、精准度的提高,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为癌症患者的复发预测、病情监控及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该文关注了液体活检MRD在早期、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肺癌MRD检测的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初治且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后分离血浆,并提取ctDNA。 Illumina HiSeq 3000平台进行目标区域的高通量测序,并以基因突变频率作为ctDNA的检测分析指标。结果 50例患者ctDN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中癌胚抗原检测的敏感性(P<0.05);ctDNA基因突变频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等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tDNA基因突变可敏感诊断早中期NSCLC,且与早中期NSCLC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DNA(ctDNA)对晚期乳腺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在每次化疗前、化疗后第1天及化疗结束后检测ctDNA、血清CEA和CA153水平,化疗2个疗程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后第1天ctDNA明显上升,21例PD患者在化疗2个疗程后血ctDNA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在化疗1个疗程后血ctDNA持续性升高,较影像学提前4周提示病情进展,而血清CEA、CA15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SD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53及ctDNA水平与治疗前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7例PR患者治疗后血ct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EA、CA153治疗后轻微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NA总变异数>5患者平均PFS为19.8周,中位PFS为16.8周,总变异数≤5患者平均PFS为72.4周,中位PFS为76.5周,两者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循环肿瘤DNA可能有助于更早地判断疗效和预后,提前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目前已沦为女性身上普遍的肿瘤,但至今人类还是没有找到具体的发病机制。表观遗传,很多情况下均和肿瘤发展直接挂钩。作为癌症中的一类,表观遗传同样也会影响乳腺癌。表观遗传进程中,DNA甲基化担任关键的角色。近些年,生物学开始将miRNA作为研究领域的主流。探讨miRNA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s)之间的关联,或可对临床诊治肿瘤找到有效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科学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液态活检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检测在各肿瘤疾病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作为一种新兴的MRD检测技术,可以对循环肿瘤DNA(circulation tumor DNA, ctDNA)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目前在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多项研究已证实基于ctDNA的MRD检测结果与患者复发预测、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个体化分层治疗均有临床相关性,且相较于传统临床手段优势明显。但目前ctDNA MRD的检测技术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仍需要大量临床数据的支持,检测方法的统一标准仍未建立。  相似文献   

10.
当前胃癌是世界及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极低。极早期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超过90%,并且复发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的早期发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临床亟待改善并提高的现状。既往实体肿瘤的病理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更好改变此现状及进一步提高很困难。近来,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 ctDNA)表现出了无创、实时检测、早于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多量基因同时检测等独特性优点,以及在其他肿瘤类型显示独特优势,提示了ctDNA在胃癌的探索的必要性,受到了胃癌学界的热切关注。多量文献报道ct DNA在胃癌诊断、随访、预测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价值。本综述系统介绍ctDN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胃癌临床中意义、应用结果、临床转化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通常起病较为隐匿,因临床未能早期发现而导致患者生存率低。因此,探索新的肿瘤早期诊治的手段,是目前消化系统肿瘤学研究的重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中。文章就ctDNA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穆尔斯癌症中心和中山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对包含循环肿瘤DNA(ctDNA)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方法,并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成千上万名肝细胞癌患者及健康对照个体机体的甲基化特性进行分析,最终鉴别出了一系列和肝细胞癌相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绘制人类基因组甲基化可变位点图谱计划的展开、有关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表观遗传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尤其是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等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成功应用,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表观遗传学的抗肿瘤药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癌症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高病死率等特点,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在PCNSL的早期检测和筛查、疗效评估、预后监测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研究显示,循环肿瘤DNA(ctDNA)在肿瘤辅助诊断、分子分型、治疗监测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血浆ctDNA检测指导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用药已被指南推荐,血浆ctDNA在系统性DLBCL中也有不少研究,但脑脊液(CSF)ctDNA在PCNSL中报道较少。文章就PCNSL患者CSF中ctDNA及其他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肺癌的早期诊断、分子靶向治疗和监测肺癌的复发与转移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尚未有任何一种检查和检测手段能够用于指导肺癌的全程治疗。近年来,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快速发展,循环肿瘤DNA(ctD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手术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ctDNA作为一个具有无创、可重复等优点的生物标志物在NSCLC的应用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88例宫颈癌患者设为宫颈癌组,200例健康女性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宫颈癌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空腹静脉血5mL,检测血浆ctDNA含量;对比分析两组血浆ctDNA含量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ctDNA含量分别为(15.76±3.18)ng/mL和(7.82±1.63)ng/mL,两组ctDNA含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31.218,P=0.001)。ctDNA含量在组织学分级、浸润间质深度、淋巴转移及FIGO分期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分化、浸润间质深度≥1/2、存在淋巴转移及FIGO III期者为ctDNA高表达者居多,反之则为低表达者;但在年龄、肿瘤大小和是否累积子宫下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宫颈癌ctDNA含量分别为(15.76±3.18)ng/mL和(10.37±2.69)ng/mL,两者ctDNA含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17.743,P=0.001)。随访3年,与高表达者比较,低表达者DFS生存率和OS生存率明显增高(44.12%vs.62.79%;47.06%vs.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6,P=0.011;χ~2=7.883,P=0.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知,有淋巴转移、FIGO III期和ctDNA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血浆ctDNA含量较高,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浸润间质深度、淋巴转移及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上差异明显,与治疗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临床诊疗及预后检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 (ctDNA)与肿瘤组织DNA检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同时探索影响两者一致性的因素。方法:纳入 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65例,收集患者的ctDNA及组织基因检测结果、临床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CTPI)成像技术联合循环肿瘤DNA(ctDNA)评估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127例有EGFR-TKI治疗史,并明确临床获益的进展期NSCLC患者,均给予EGFR-TKI治疗,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获得性耐药分为耐药组、非耐药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容量、灌注值、强化峰值、强化峰值时间(TTP)、ctDNA,统计分析以上数据。结果 耐药组治疗后血容量、灌注值、强化峰值、ctDNA高于非耐药组(P<0.05);血容量、灌注值、强化峰值、ctDNA均与EGFR-TKI获得性耐药相关(P<0.05);治疗前后血容量、灌注值、强化峰值、ctDNA差值评估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AUC分别为0.803、0.787、0.747、0.836;各指标联合的AUC为0.911,大于ctDNA及其他单一指标(P<0.05)。结论 血容量、灌注值、强化峰值、ctDNA均与进展期NSCLC EGFR-TKI获得性耐药相关,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虞随 《浙江医学》2023,45(15):1676-168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高复发率和进展快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片段,能反映整个肿瘤基因组信息。ctDNA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断、复发与进展的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故本文对ctDNA检测在膀胱癌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