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诊治2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21例)、中年(73例)和老年(106例)三个组别。应用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以及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后分析三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出血量及并发症类型。结果青年组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显著多于老年组,消化道肿瘤显著少于老年组;青年组胃黏膜病变显著多于中年组,但消化道肿瘤和肝硬化性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显著少于中年组;中年组消化道肿瘤显著少于老年组。青年组出血量少量者显著多于老年组,而中量、大量者显著少于老年组。中年组出血量少量者显著多于老年组,而中量者显著少于老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肺感染并发症比例均显著低于老年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老年患者中更易引发大出血和并发症,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性别、发病季节的差异,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9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性别、发病季节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构成比分析和χ^2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因、性别、发病季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1.231,P=0.002;χ^2=32.314,P=0.003;χ^2=21.531,P=0.002)。结论: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性别、发病季节之间有显著差异,应针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性别、发病季节特征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3例,将其按照致病原因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47例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B组患者66例为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呕血、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两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存在,临床表现相似,但A组患者呕血、咖啡状呕吐物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李筱 《新疆医学》2023,(5):576-579+588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江阴市人民医院2016年-2021年10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60岁作为老年组标准分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老年组存在基础疾病及服药史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并在凝血功能、休克指数、输血率及住院天数等则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组间差异显著;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而在就诊间隔时间、并发症等两组无明显差异。内镜诊断方面,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内镜治疗方面,老年组即时止血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再出血率与介入、外科干预率则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出血患者常伴随基础疾病,存在长期服药史,休克指数及输血率高,住院天数长;老年患者急诊内镜即时止血率低,再出血率及介入、外科手术干预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加以重视,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今后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案资料,描述患者总体临床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366例上消化道出血男性282例(77.05%),女性84例(22.95%);(2)患者年龄14~90岁,平均年龄(56.7±15.6)岁;(3)出血方式:呕血46例(12.57%),黑便173例(47.27%),呕血加黑便130例(35.52%),便血17例(4.64%);(4)病因:十二指肠溃疡122例(33.33%)、胃溃疡83例(22.6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0例(24.59%)、复合性溃疡36例(9.84%)、胃癌14例(3.83%)、胃黏膜损伤10例(2.73%)、其他病因11例(3.01%);(5)治疗方面:内镜下止血124例(33.88%),转入ICU治疗15例(4.10%),外科或介入11例(3.01%),死亡7例(1.91%),Hp(+)101例(27.60%);(6)青年组、中年组男性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女性(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7)病因构成:青年组、老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最高,中年组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构成比最高(P<0.05),女性复合性溃疡比例高于男性(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常见病因为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其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控制出血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家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3-143,151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6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病因进行统计与探讨。结果在所统计的病例中,引起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共259例(70.57%),此次常见的为胃粘膜损害59例(16.08%),胃癌35例(9.54%),食道胃底静脉破裂10例(2.72%),其余4例(1.09%)。结论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对其症状不典型患者的及时正确诊断,积极进行内科治疗,以降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赵宏  单淑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44-45,4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1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收治的85例中青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60.49%)为主要诱因,胃溃疡(45.68%)、上消化道肿瘤(25.93%)为主要病因,黑便(59.26%)为主要症状;中青年组以饮酒为主要诱因,十二指肠溃疡(32.94%)、急性糜烂性胃炎(22.35%)、食管静脉曲张(20.00%)为主要病因,呕血为主要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伴随疾病(90.12%)、并发症(22.22%)、再出血率(28.40%)和死亡率(16.05%)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胃溃疡、胃癌发病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498例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伴随全身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明显高于B组(P<0.01)。A组伴低血压或休克,服用阿斯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死亡均明显高于B组(P<0.01)A、B两组出血病因均以消化性溃疡及酸相关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十二指肠炎、食道炎)居多。A、B两组消化性溃疡分别占43.6%及50.6%,而且A组十二指肠溃疡明显低于B组(P<0.01)。A、B两组酸相关性疾病分别占64.2%及75.5%。A组原因不明出血明显高于B组(P<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常伴随全身慢性疾病,酸相关性疾病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及死亡率均较非老年人为高。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A组)108例及中青年组(B组)患者122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呕血黑便率、无腹痛率、并发休克率、伴随疾病率分别为92.6%、63%、37%、53.7%,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病因方面,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病因,与中青年组不同的是,老年组GU(胃溃疡)略多于DU(十二指肠溃疡),差异不显著,而中青年组DU明显多于GU,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率高,常无腹痛,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多。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慧明  王永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59-226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RA患者19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幼年组(<16岁)、中青年组(16~60岁)、老年组(>60岁)。了解不同年龄RA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1)幼年组RA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类风湿因子-IgA(RF-IgA)、类风湿因子-IgG(RF-IgG)、类风湿因子-IgM(RF-IgM)水平较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显著升高(P<0.05),而白细胞计数(WBC)、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尿素氮、肌酐水平均较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肌酐水平较中青年组显著升高,而抗CCP滴度则较中青年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幼年组患者发热、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者显著多于中青年组及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肺间质病变、胃肠受累者显著多于幼年组及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以关节变形、类风湿结节、心脏受累多见,但与幼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F-IgG、RF-IgA、RF-IgM、IgM水平在幼年组显著升高,血清抗CCP滴度在中青年组显著升高,血清CRP、肌酐、尿素氮水平在老年组显著升高,幼年组WBC显著低于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幼年RA患者以发热、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多见,老年RA患者则以肺间质病变、胃肠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胃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类型和遗传学特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39)和中老年组(> 45岁,n=659),比较两组在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神经束侵犯、淋巴结转移、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698例胃癌患者年龄(62.25±10.15)岁,中位年龄64岁(23~87岁),男女性别比为3.20∶1.00。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均以低分化为主;50%以上发生于胃下部;TNM分期以Ⅱ期多见;浸润深度以T3多见。中老年组肿瘤位于胃上部和TNM分期处于Ⅰ期的比例是青年组的3.0倍;两组患者性别比、病理类型和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浸润深度、P53表达和HER2表达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男性是胃癌的高发人群,不同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根据发病的年龄,分成幼年组、中青年组、老年组。幼年组年龄小于16岁,中青年组年龄在16~60岁之间,老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上。结果:对组间进行比较,幼年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gM、类风湿因子水平要高于中青年组以及老年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WBC、肌酐水平、抗CCP以及尿素氮低于中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以及血清CRP高于中青年组,抗CCP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以及发热等病症上,幼年患者较多发;在肺间质病变、胃肠受累上,老年患者多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 分析收治的9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胃癌多见,分别占46.88 %和18.75%.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胃癌在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要做到早诊早治,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钟俊涛  蒋宏辉  刘鸿军  杨飞 《吉林医学》2013,(36):7623-7623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与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8例,并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老年组(>60岁)55例,中青年组(1660岁)63例,对比分析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组的合并疾病与关节病变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中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阶层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男性。而且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并发症类型、关节病变程度都与中青年显著不同,临床治疗应注意区分,防止漏诊、错诊。  相似文献   

15.
杨涛 《中外医疗》2011,30(7):27-27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诊治。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整个发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对不同年龄的出血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其主要病因为溃疡病、胃癌、急性胃黏膜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或)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其中溃疡病是引起AUGB的主要原因,占到70.2%。青年人组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最多。占到青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84.6%,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胃食管筋脉曲张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AUGB的发生率在各年龄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目前溃疡病,临床上应加强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NsAIDs的使用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病症的病因,结合其相关的因素进行临床的探讨。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的治疗和相关的研究分析,病因为患者的患病情况,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季节因素。结果: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急性胃黏膜损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等,老年患者的发病率相对于中年和青年患者的发病率高(P<0.05),并且在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能是多种的,在治疗中要进行明确的诊断,并且在季节变化的时候要及时增加对病情的预防,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控制,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06-2010-03期间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上消化道出血明显高于女性(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占3.29%、43.21%、53.50%.不同性别、年龄组出血原因不相同.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性别、年龄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当代医学》2014,(6):44-4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12月来就诊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见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5500%),其次为胃癌(1600%)、胃溃疡(1500%)、复合性溃疡(1200%)等;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诱因与年龄、性别具有密切关系,与发病季节无关。结论对上消化道患者尽早明确病因,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正确的饮食与作息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0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胃癌多见,分别占47.06%和19.6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胃癌在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要做到早诊早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因上消化道出血前来就诊的患者140例,分析出血的病因以及药物止血及内镜下止血的治疗效果。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等。采用内镜治疗,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内镜止血治疗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