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以异位疼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误诊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首发症状表现为异位疼痛的A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均被误诊,其中,有6例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5例为急性胃炎,3例为急性胃溃疡、4例为颈椎病,急性咽炎、急性胆囊炎并胆结石各为2例,急性牙髓炎、肌纤维组织炎、肩周炎各为1例。结论:对以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且对其实施症处理后未见明显效果的患者,患有a Mi的概率较大,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长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84-185
目的 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3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胃肠道为主要表现,上腹痛伴恶心、呕吐首诊误诊为胃炎4例、胆囊炎2例、消化性溃疡1例、胃穿孔1例、后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下壁梗死6例,后壁梗死3例,前壁梗死1例;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喘息、双肺干湿啰音为主要特征误诊为支气管哮喘5例,左心衰竭2例;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者误诊为肺炎10例;误诊颈部痛、咽喉痛2例;咳嗽、喘息、休克为表现而无任何疼痛症状2例;心悸为表现心律失常1例.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变异和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应立即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避免诊断思维的局限性和鉴别诊断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复习1990~1998年国内文献中首发症状为特殊部位疼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共49例,将误诊类型、原因及防止误诊对策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49例中首发症状为上腹痛21例、头痛9例、牙痛6例、咽痛5例、颈部痛2例、左下肢痛2例、右下肢痛1例、髋关节痛1例、右上肢尺侧麻...  相似文献   

4.
樊贞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85-85,108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16例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9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消化性溃疡2例、慢性胃炎1例、胆囊炎1例、急性胰腺炎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做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检查,以减少误诊率和死亡率,以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并不困难。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如以胃肠道反应为首发症状时极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2005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AMI共55例,以胃肠道反应为首发症状的有16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30例。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无痛型占16例,主要表现为气喘、胸闷、端坐呼吸、突然晕厥和头晕等。异位疼痛型14例,表现为上腹痛、肩背痛及左上肢痛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临床医生对病史采集不详细、体格检查不细致及缺乏对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缺少对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和必要的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临床表现均不典型,首发症状表现为无痛型5例,消化道症状5例,急性左心衰竭6例,休克4例,心律失常4例,昏厥2例,谵妄2例,下颌痛2例.结论 对疑似AMI的患者要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本文复习了1986~1988年间发表的国内文献,对以特殊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下称急性心梗)41例误诊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同仁关注。其中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18例,误诊为急腹症;头痛8例;误诊为脑动脉硬化;牙痛和咽痛各4例,误诊为牙病和咽炎;左下肢痛2例,髋关节痛2例,右下肢痛1例,均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左上肢尺侧麻木1例和颈部痛1例,均被误诊为颈椎病和枕大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特殊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农七师医院2001~2007年所诊治心肌梗死患者292例中以特殊心电图误诊为AMI的10例患者,根据入选AMI诊断标准的误诊病例,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表现。结果导致误诊的特殊心电图正确诊断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B型预激综合征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急性肺栓塞1例,急性胰腺炎1例,左侧气胸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2例,白塞氏病1例。结论临床医师对于特殊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进展、鉴别应加强学习,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特殊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农七师医院2001~2007年所诊治心肌梗死患者292例中以特殊心电图误诊为AMI的10例患者,根据入选AMI诊断标准的误诊病例,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表现。结果导致误诊的特殊心电图正确诊断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B型预激综合征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急性肺栓塞1例,急性胰腺炎1例,左侧气胸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2例,白塞氏病1例。结论临床医师对于特殊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进展、鉴别应加强学习,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内科危急重症之一 ,其特点是发病急 ,临床表现不一 ,可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 ,若不早期诊断、及时抢救 ,病死率很高。本文结合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临床资料 ,对易被误诊 AMI患者的主要原因、防止误诊和及早诊断等简述如下。1 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1.1 无痛性 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等。本组收治 18例无典型疼痛或无痛性 AMI患者 ,其中心律失常 3例 ,急性左心衰竭 6例 ,休克3例 ,胸闷 3例。1.2 多样性 其首发症状表现为多种多样。本组 18例不典型或无痛性 A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5例非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均无典型胸痛症状。其中28例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18例表现为放射性异位痛(包括咽痛、牙痛、和颈肩痛);10例主要表现为气促;5例主要表现为休克;3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和肢体乏力;1例主要表现为晕厥。20例患者首诊发生误诊,其中10例以腹痛和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分别误诊为急性胃炎8例、胆囊炎1例、胰腺炎1例;主要表现为咽痛、牙痛和颈肩痛,分别误诊为颈椎病4例、咽炎1例、牙髓炎1例,2例误诊为休克查因,1例患者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1例晕厥患者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误诊中12例首诊时未行心电图检查,2例休克患者考虑右室梗死,心电图检查未加做V3R、V4R、V5R导联;2例后壁梗死未做V7、V8、V9导联。4例入院时心电图心梗改变不典型,未引起重视,1例大致正常,1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仅有V3、V4导联R波振幅减低。其中误诊为胆囊炎和慢性支气管炎者,同时合并有此类疾病,误诊为颈椎病中2例,既往诊断有颈椎病。20例误诊患者经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其中12例已错过最佳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经积极治疗,15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死亡。结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易重视和及时诊断,但以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梗患者并不少见,特别老年人更易出现,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就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易患冠心病的高危患者,一定要重视并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必要时动态观察,以提高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观察及总结临床特点。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胸痛症状者多,本组非典型病例29例,占53.7%;其中,无痛型15例,占27.8%;异位疼痛型14例,占25.9%。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无典型胸痛症状,而呈无痛、异位疼痛等不典型表现,所以对可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该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规律,避免误诊,从而有利于对老年心梗做出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依据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的变化做出临床诊断。非典型症状AMI主要有:以心衰为主征型,以心率失常为主征型,以低血压或休克为主征型,以腹部症状为主征型,以脑循环障碍为主征型,异位疼痛型,如出现咽痛、颈痛、牙痛.、肩脊痛、左膝疼痛等,迷走神经紧张型,其病初表现为面色苍白、肢冷、恶心呕吐、脉细数,但无血压下降及心前区域剧痛。非典型症状AMI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误治,是造成死亡率高的一个因素,我们从2001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AMI患者85例,其中属非典型症状AMT8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者,王某某,…  相似文献   

15.
何影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82-182
目的:总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漏误诊情况心电图表现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注意要点。结论:本组10例均为老年患者,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张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25-126
目的 探讨以胃肠道反应为首发症状的AMI病例的诊治,减少该病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情况.结果 本组9例AMI患者误诊为急性胃炎5例(55.6%),胃溃疡2例(22.2%),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各1例(11.1%).经治疗痊愈7例.治愈率77.8%,死亡1例,死亡率11.1%.结论 临床医师要提高AMI的确诊率不能局限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要熟悉不典型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避免受心肌梗死常见发病年龄的限制,要重视40岁以下年轻人的AMI,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所在进修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急诊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观察及总结临床特点。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胸痛症状者多,本组非典型病例58例,占53.7%;其中,无痛型30例,占27.8%;异位疼痛型28例,占25.9%。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无典型胸痛症状,而呈无痛、异位疼痛等不典型表现。因此,对可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该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规律,避免误诊,从而有利于临床医生对老年心梗做出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靳培敏 《中原医刊》2011,(21):96-97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首诊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急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0例,腹痛、腹泻6例,头晕头痛8例,咽痛5例,左肩疼痛2例,咳嗽、咳痰6例,胸闷、呼吸困难8例,昏迷2例,抽搐3例。后经动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等变化方确诊为AMI。本组明确诊断后予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54例临床治愈出院,2例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4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脏破裂。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临床医生应掌握其各种临床特征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1月~2010年2月收治的47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典型AMI可表现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心脏以外的一些症状,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和误治。结合心电图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可确诊。结论:首发症状不典型的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漏诊误诊。诊断应结合临床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以提高AMI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1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者7例;胸闷、气促7例,胸痛6 例,心慌4例,恶心、呕吐3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有5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