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湿化技术在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拔出后低氧血症患者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1),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疗湿化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和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氧疗后呼吸功能参数及治疗失败事件(再次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或死亡)发生率。结果在氧疗开始后2 h和6 h,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25.6±1.6)次/min和(23.5±1.6)次/min]均低于对照组[(27.1±2.3)次/min和(25.1±2.4)次/min](P0.05);在氧疗开始后2 h和6 h,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94.3±2.2)%和(96.9±1.6)%]均高于对照组[(92.6±2.7)%和(95.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失败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82、0.193、0.002;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湿化技术在改善开胸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呼吸功能参数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能否降低二次插管率和死亡率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湿化氧疗方法对人工气道脱机的影响并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RICU接受治疗的82例人工气道脱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41例作为观察组,另外4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都是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人工气道脱机后,对照组采用常规面罩湿化氧疗法,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的浓痰率和再插管率;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氧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PaCO2和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后24小时浓痰率均下降但再插管率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浓痰率0.0%和再插管率7.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上升,心率和PaCO2分压均下降,但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率和PaCO2分压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湿化氧疗的对比,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浓痰稀释作用更强,再插管率更低,对血氧浓度和氧合指数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同时会降低患者的心率和PaCO2分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氧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与无效吸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本次研究中比低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综合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除pH水平外,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观察组PaO2水平为(94.41±5.82) mmH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CO2水平为(36.32±1.59) mmHg,低于对照组(P<0.05);氧疗综合护理舒适度分值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分值明显升高,观察组为(86.35±9.56)分,对照组为(70.41±7.66)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70-173+177
目的 研究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HFNC)在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45 例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 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氧疗,观察组23 例患者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睡眠时间、动脉血氧分压、心率、呼吸率、SpO2、气管插管率等在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延长,动脉血氧分压显著提高,心率趋于平稳,呼吸率下降,SpO2 有明显改善(P<0.05,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为13.0%(3/23),低于对照组的27.3%(6/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HFNC)的使用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效果、给氧舒适度及睡眠时间,患者易于接受,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肝移植术后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使用经典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受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择出较好适合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氧疗方式,提高该类患者专科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的舒适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42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后氧合指数OI≤300 (Pa O2/Fio2≤300)住ICU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经典面罩吸氧组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简单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吸入氧浓度在40%~45%,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0 min、5 min、30 min、2 h、24 h血气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参数变化;两组中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再插管病例数。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脱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组在拔管后5 min、30分钟、2 h、24 h Pa O2、SPa O2、氧合指数OI均较面罩吸氧组好,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持续输液泵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病人4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0例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持续输液泵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内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液泵气管内滴药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定时定量气道内间断湿化法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等优缺点.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6月入住我院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此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实验组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对照组用气管内定时定量间断湿化法,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做统计学分析.根据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疗效结果,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的例数为0例,而对照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总例数为4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气管内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气切雾化面罩对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气道内定时、定量滴注生理盐水,气管套管口覆盖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试验组采用气切雾化面罩持续雾化湿化气道。从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例数,比较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气切雾化面罩持续气道湿化,痰液湿化良好,无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切雾化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能够较好地保持气道通畅,减少痰痂的形成,减少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减少刺激性咳嗽,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氧疗组、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无创通气组三组,分别给予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90天全因死亡率、治疗48 h后氧合状况。结果共纳入116例患者,其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组40例,标准氧疗组39例,无创通气组37例。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标准氧疗组(22.5%比51.3%,OR=0.28,95%CI 0.10~0.73)和无创通气组(22.5%比48.6%,OR=0.31,95%CI 0.12~0.82);三组90天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0%、25.6%和24.3%,P=0.456)。治疗48 h后,高流量氧疗组PaO_2较标准氧疗组、无创通气组显著升高(P=0.006),高流量氧疗组比标准氧疗组提高PaO_2/FiO_2更有优势(OR=4.02,95%CI 1.64~9.85),但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PaCO_2、pH、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氧疗、无创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且有降低患者90天全因死亡率的趋势。经鼻高流量氧疗提高患者氧合比标准氧疗更有优势,和无创通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岳伟岗  蒋由飞  袁鹏  尹瑞元  吴雨晨  李斌   《四川医学》2023,44(6):565-56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于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相关性肺水肿(WIPE)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纳入我科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机械通气患者107例,将纳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撤机后试验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54),对照组接受高流量氧疗通气(n=53)。记录两组患者撤机4 h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低氧血症、48 h再次气管插管、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长及住院时长、气管切开、28 d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HR、RR显著低于高流量氧疗组(P=0.028、0.018),MAP较高流量氧疗组高(P=0.047),低氧血症、48 h再次插管发生率显著低于高流量氧疗组(P=0.031、0.038),患者PaO2、PaCO2、Pa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60例应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和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时及吸痰后2~5min实验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al,HHFNC)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行HHFNC治疗的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为HHFNC组。比较HHFNC组于HHFNC治疗前(T_0)、治疗2 h(T_1)、治疗12 h(T_2)、治疗24 h(T_3)、撤离HHFNC后2 h(T_4)、撤离HHFNC后12 h(T_5)的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另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6月该院60例使用面罩氧疗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面罩氧疗组。比较两组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T_1~T_5,HHFNC组SpO_2与PaO_2/FiO_2均高于T_0,而RR低于T_0(P0.05)。HHFNC组各时间点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再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面罩氧疗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撤离呼吸机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HHFNC可以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及呼吸功能,降低再插管率,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是指通过鼻导管将可调节氧浓度的高流量氧气、空气及等温饱和水蒸气混合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HFNC可有效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轻中度低氧性呼吸衰竭,但对于重度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HFNC的应用是否会导致气管插管延迟尚存在争议;HFNC应用于免疫缺陷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降低气管插管率;HFNC还可用于气管插管前预充氧、拔管后和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此外,HFNC用于成人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可降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呼吸频率,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用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CPAP)的方法能否改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及避免实施气道内气管插管。方法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在普通面罩吸入氧流量 >5L情况下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0 %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与吸入氧浓度 (FiO2 )之比 <2 0 0时予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同时予SaO2 持续及PaO2 间断监测血氧状况。结果 :接受CPAP呼吸器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 78例 ,其中 73例接受治疗后 1h血氧改善明显 ,有效率为 93% ;4例因全身状况恶化行气管插管 ,插管率为 5 % ;1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停止该方法治疗。结论 :mCPAP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改善动脉血氧含量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可避免对一些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撤机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6月就诊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的120例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术后氧疗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气管插管撤机后采用常规面罩吸氧,干预组术后气管插管撤机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血清学指标、舒适度评分、气道湿化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14 d干预组呼吸频率(RR)、气道阻力(Raw)、平均气道压(Pm)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4 d干预组血氧饱和度(SaO2)、氧输送(DO2)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4 d干预组血清内皮素-1(ET-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舒适度评分、气道湿化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P <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血清学指标及APACHEⅡ评分,降低炎症反应,患者舒适度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雷胜霞  王薇  毛利平 《吉林医学》2012,33(17):3756-3758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推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推注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推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人工气道护理的防控效果。方法:抽选84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与插管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入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气道护理,以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为标准评析两组的防控效果。结果:插管组患者的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相比之下均显著短于切开组(P0.05),插管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1.4%比较于切开组的45.2%显著更低(P0.05)。结论: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更加能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产低体重儿控温湿化氧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疗时间、复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血氧饱和度升高值提高(P〈0.01),疗效增强(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智能控温湿化氧疗较传统湿化氧疗更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气道湿化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行气道湿化,即采用分离呼吸机接头直接加灭菌注射用水。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气道湿化方法行气道湿化,即采用输液器接雾化罐滴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发生时间、VAP死亡、低氧血症和窒息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AP发生率、VAP病死率、低氧血症和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AP发生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结论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改良的气道湿化方法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