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冲洗法与不停泵回血法对血液透析管路冲洗效果及透析器使用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透析器冲洗、密闭回血法的42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改良式冲洗法、不停泵回血法的42例患者设为B组.对比两种患者血液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和透析器使用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最佳拔针方法.方法 将我校附属医院门诊的623例需输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09例,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拔针;B组206例,不关输液管调节器拔针;C组208例,拔针前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反折末端输液管,拔针同时松开反折输液管.观察3组拔针后输液管回血、针头滴液及滴血情况.结果 C组拔针后输液管回血、针头滴血及滴液情况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静脉输液中采用拔针前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反折末端输液管,拔针同时松开反折输液管的方法拔针后输液管无回血,针头无滴血滴液,拔针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的开放式回血法与全程密闭式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患者透析结束时随机进行开放式回血(A组)和全程密闭式回血(B组)各5次,比较2组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同时比较2组针头污染、手套沾血污染、穿刺针眼渗血、皮下血肿发生、护士操作无需他人帮助率。结果 2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针头污染、手套污染、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发生率明显减少,护士操作无需他人帮助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全程密闭式回血法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渗血、皮下出血、血肿的发生率,单人即可操作,且操作简单、安全、无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不同透析膜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1.3 m2的AMBIO-650维生素生物膜透析器)17例、B组(采用F6聚砜膜透析器)21例、C组(采用维生素E包被透析器CL-E)20例。透析过程中采用透析膜A组为1.3 m2的AMBIO-650维生素生物膜透析器;B组为F6聚砜膜透析器;C组为维生素E包被透析器CL-E。观察3组患者透析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总抗氧化能力(T-AOC)]、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上臂围(AC)]及生存质量评分[肾病、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和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的变化情况。结果透析后A组、B组的AOPPs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T-AOC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C组的MDA、T-AOC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透析后C组的MDA、AOPPs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T-AOC明显高于A组、B组(P0.05)。透析后A组、B组的Hb、Alb、AC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透析后C组的Hb、Alb、AC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B组的KDTA、SF-36评分明显低于透析前。透析后C组的KDTA、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CL-E透析膜因生物相容性较好而能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间隔时间冲洗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份至2018年8月份本院例行无肝素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次,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每隔45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1次;对照组每隔30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1次。待透析结束后对两组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透析治疗结束后,两组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间隔45 min和间隔30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一次对无肝素透析治疗在临床上都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作用。而间隔45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较间隔30 min冲洗管路可以达到减少透析总超滤量,减少患者心脏负荷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抗凝的护理配合研究的要点。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由采取4%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定义为A组)进行体外循环抗凝及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定义为B组)进行体外循环抗凝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体外循环凝血情况、透析完成情况、透析前后患者凝血指标a PTT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分别为4.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完成透析,B组共4例患者因原有出血加剧停止透析治疗,完成率为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B组为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器前所测得a PTT的差异P0.05,透析后A组a PTT降低至(32.7±4.2)s,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体外循环抗凝适用于无明显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护理过程中需重视管路与滤器的预冲;枸橼酸钠局部抗凝适用于伴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护理过程中需监测患者体内游离钙水平、血气、电解质变化并留意是否出现枸橼酸抗凝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预冲方式在无肝素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前3次透析采用传统预冲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后3次透析采用改良后的预冲方法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预冲方法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的有效透析治疗时间、更换管道次数、透析器或管路凝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后的预冲方法进行无肝素透析时,有效透析治疗时间更长,更换管道次数更少,透析器或管路凝血程度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预冲方法可降低无肝素透析凝血发生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满意度,方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版)的透析液菌落数标准检测细菌含量.结果:整改前与整改后的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透析B液的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前与整改后的反渗水、透析A液的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送反渗水到透析机的管道和配制A液、B液的过程是造成透析液被污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各容器和管道的消毒,并建议修改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学标准.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透析膜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佩菊  陈蕙萍  付巧  徐文蔚 《上海医学》2001,24(10):627-629
目的 观察透析膜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醋酸纤维膜中空中纤维透析器(1.3m^2),B组: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1.3m^2),观察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在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血清Ch均高于对照组,但无差异。两组透析前TG升高(P<0.05),A组TG升高,而B组TG下降,下透析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HDL-c透析6个月较透析前降低(P<0.05)。B组透析前时间延长HDL-c升高,A组Lp(a)、HDL-c及VLDL-c升高更显著,而B组除Lp(a)有升高外,VLDL-c及LDL-c无显著变化。结论 选用聚砜膜透析器可以降低血脂,同时也减低出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 致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全自动透析器复用清洗消毒系统对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种既安全又简便有效的复用方法 ,是保证透析器正常使用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各医院的透析中心几乎都在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复用冲洗机的方法来重复使用透析器 ,而且透析器只复用 5次左右就废弃。原因是没有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来客观、有效地评估透析器的清除效果。我院于今年 3月开始使用RENATRON(伦拿创 )透析器复用清洗消毒系统。该设备具有自动检测透析器容量和压力的程序 ,为评估透析器的清除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选择长期血透患者 36例 ,随机分为A、B二组 ,A组采用伦拿创全自动复用机复用透析器 ,B组采用常规方法手工复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1 000例次管路(包括透析器)随机分为2组进行预冲,对照组500例次采用常规转泵密闭式预冲,观察组500例次采用重力密闭式预冲法,观察管路中残余气泡、一次排气成功率、空气报警概率、与首次使用综合征和透析充分性。结果:2组在体外循环过程无一例空气报警及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观察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达99%,残余气泡检测得分为(1.01±0.09)分,而对照组一次排气成功率为90%,残余气泡检测得分为(1.13±0.39)分,2组残余气泡得分和一次排气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可完全排净膜内的气体,减少透析器内的残余气泡,减少上机过程的空气报警概率和首次使用综合征,提高透析充分性,还可以减少感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效果的比较。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10次肝素盐水预冲方法,然后10次透析采用生理盐水预冲方法。通过回血后透析器凝血等级观察和透析器血室容积测定,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肝素盐水预冲组,回血时透析器与生理盐水预冲组比较,凝血分级有明显的区别(P<0.05)。肝素盐水预冲组透析器血室容积与生理盐水预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预冲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操作程序简单,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保证了透析器的有效容积,降低了患者的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收治的100例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能规律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观察组采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密闭式回血法。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及回血总时间、生理盐水用量、凝血分级情况、回血前后心率及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回血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前两组心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血前后心率、动脉压与回血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回血后心率、动脉压均轻微高于回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血后心率和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优于常规密闭式回血法,可以有效减少操作时间及生理...  相似文献   

14.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用2009年1~6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普通肝素)、B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器及管路方面凝血、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全身出血征象、透析前后APTT、TT的变化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作用好,不易发生透析器及血路管凝血,压迫止血时间短,出血量少,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预防凝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30例次实施无肝素透析患者,透析前用含肝素100mg的生理盐水500ml预冲管路和透析器,密闭循环20min后将肝素预冲液冲净。透析中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预防凝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发现凝血及时处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现5例静脉壶严重挂血提前下机,1例严重凝血提前下机。结论:透析中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用于肾衰伴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萍 《右江医学》2005,33(2):139-13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病人血液透析(H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例因肾功能衰竭行HD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为高危出血者,予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对照组 13例为无出血者,予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患者透析中及透析后有否出血加重及透析结束时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均为0级,透析中及透析后无出血加重或新的出血发生,透析结束时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高危出血病人HD中用LMWH抗凝可达到防止透析器及管道凝血的目的,减少出血危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53-155
目的观察心脏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活塞夹闭部位对血液回流(简称回血)的影响。方法统一选用BD Intima-Ⅱ型22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留置于前臂进行输液。输液结束后,运用正确统一方法封管,观察留置针回血与不同活塞夹闭部位的关系。根据夹闭的部位将数据分为3组,A组1~3 cm、B组3~6 cm、C组6~9 cm(其中,3 cm归为A组,6 cm归为B组),比较各组回血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的回血率分别为3.03%、10.42%、14.29%,A组回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均0.05)。三组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堵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封管活塞夹闭位置选1~3 cm(包括3 cm)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透析过程中患出现过敏反应,与使用新的透析器以及透析器膜材料有关;与使用复用透析器、复用管路中的0.1%过氧乙酸消毒液有关;同时与患体质、抵抗力有关。为防止、减少过敏反应,认为应使用血仿膜透析器;使用新的透析器时,预冲时先把透析机器温度调至39℃,待患上机时再调至37℃。对复用透析器械用管路先用0.9%氯化钠500cc冲洗并放冲每条侧管开口,余250cc氯化钠作预冲循环用,预冲流量350~400cc/min,循环20分钟后再用0.9%氯化钠500cc,内含肝素3%共1000cc氯化钠液体冲洗透析器及管路。据报道用碳酸氢钠冲洗或浸泡,使过敏反应消失或症状减轻。经以上各环节处理后,我院自1999年5月份以来患过敏反应消失。患普通反应较好,透析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器F60应用于普遍血液透析时,对尿毒症毒素的即时清除作用和远期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使用普通透析器F6,B组16例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60,再分为B1组8例使用普通透析液,B2组8例使用超纯透析液。比较A、B两组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即时清除能力;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和B组对F60的耐受性。结果:B组血尿素氮和肌酐清除能力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寒颤、发热等急性并发症无增加,B1和B2组之间短期观察亦无差异。结论:高通量透析器可增加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能改善患者症状,耐受性良好,而超纯透析液对于容量控制超滤型血透机似无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直接测定废弃血液透析液中尿氯氮的浓度及透析液体积并以此求得每次血透所清除的尿素氮数量是衡量透析清除尿素氮效能的标准。但其操作繁琐 ,不易在临床上普遍开展。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单的测定废弃透析液中尿素氮浓度的方法 ,并同时与直接测定法做一比较。1 资料与方法   2 5例血液透析患者 ,每周透析 2~ 3次 ,透析时间 4~ 6 hr,血流量 2 0 0~ 30 0 ml/min,采用费森尤斯 40 0 8B型血液透析机行碳酸盐透析 ,透析液流量 5 0 0 ml/min。在透析开始后 5min及透析结束时 ,从透析器外膜的透析液流出口留取每例患者的透析液标本 (分别定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