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成秋霞 《当代医学》2021,27(23):75-77
目的 探究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医案,总结整理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以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中医医案,运用数据分析法、聚类算法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整理有效数据并总结概括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和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252份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中医医案,对医案中常见的证候、具体治法、使用较高频次的中药及药物配伍间的关联规则高度概括,最终得出32个核心配伍及14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证型、具体治法、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借助转化医学的分析方法和医案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规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邱健行教授在继承前人治疗胃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结合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及岭南人体质,提出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胃热主病”学说及“肝胃相关的胃病发病模式”学说;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注重“清胃法”及“调肝法”的应用,总结出以柴胡、赤芍、枳实、甘草、夏枯草、蒲公英等作为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方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疾病,属于中医"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范畴。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较难治愈。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着独特的经验,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近五年相关文献,总结其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针法、灸法以及实验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述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治疗等论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痰瘀内阻。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概括为脾胃气虚是本病之根本,气滞血瘀胃热乃病理关键,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五型,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探讨浊毒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以及解毒化浊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干预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疗法。方法:对60例2006~2009年我院共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自拟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方。结果: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萎缩、炎性程度、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胃脘痞满、纳呆、胃痛、嗳气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健脾补肾、益气活血方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安琼 《中外医疗》2012,31(22):118-119
目的确定中医中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达到的治疗效果,便于今后医护人员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进行选择,使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利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在进行临床辨证时要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在长时间对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际病情对所用药物及治疗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变,以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专方专药研究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作了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温通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中,80%患有胃炎,一半以上是萎缩性胃炎。临床发现,老年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为中焦枢机不利,肠胃壅滞不畅。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理,笔者自拟温通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毛水泉教授临床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毛水泉教授临诊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践,结合历代中医文献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验案举例等方面总结毛水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非常丰富。结合现代西医诊断技术,毛水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应以脾胃阴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疗上当以重视健脾、理气、养阴、活血为大法。所举案例显示,此经验可得临床佐证。[结论]毛水泉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继承、有创新,病证相合,疗效确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8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安胃汤)42例和对照组(胃复春片)38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6个月及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采用安胃汤治疗较胃复春片疗效好,安胃汤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降低复发率等均优于胃复春片。结论: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较西药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刘铁军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以毒损胃络立论,脾胃虚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础,而寒邪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因素,肝郁贯彻在胃炎的整个过程,三者共同作用,滋生毒邪,毒损胃络,导致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在继承前人经验、学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主张以温阳通络,肝胃同治为基本治则,临证以方证为主导,予经典方剂合方加味应用,在运用温中补虚、散寒通络的方剂时,配合疏肝解郁之法,提倡中医下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常以小剂量大黄起逐毒邪外出之效,逆转或阻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体现"已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医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以期更深入的体会肝、脾与胃的关系,从而拓宽思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为理论基础,从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出发,以临床医案为例对谢晶日教授关于从"肝脾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谢晶日教授提出的"肝脾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有据可循。在药物的使用上,以人立法,以法立方,既关注整体,因人、因时、因事,辨证施治,又关注细节,审内、审外、审情志,标本同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治疗之路。[结论]通过阐述谢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用药规律及典型案例,使"肝脾论"治疗胃病的思路更为清晰,以"肝脾论"为理论依据,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率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1989年全国第五届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上把CAG的中医病名拟为”胃痞”。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尚未阐明,多采用对症治疗,多数学者认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AG病变能够逆转。笔者将近5年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的中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克拉霉素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阿莫西林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比2组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愈合时间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 阿莫西林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拉霉素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克拉霉素组,差异显著(P<0.05).阿莫西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拉霉素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胃黏膜愈合和症状消退,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埋线治疗是以中医经络学为依据、用西医手术方式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某些疑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萎缩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皮炎等)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仅报告埋线加中草药治疗萎缩性胃炎30例,治疗全部有效。且观察到埋线治疗次数的多少与病情的好转程度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危害性较高。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的病程长且治愈难度较高。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痞满”范畴,且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中医药的应用安全性良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身体康复。该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治疗、中药结合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