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65例,乙组65例。乙组椎板开窗术治疗,甲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总结住院时间、手术指标、功能障碍评分、疼痛评分、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甲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功能障碍评分、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都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住院时间短,明显促进功能恢复,且有效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行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75例)与乙组(75例),甲组接受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乙组接受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统计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组间对比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乙组显著优于甲组(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VAS评分情况(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VAS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方式进行治疗,可缩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且可缓解疼痛感,在临床中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借鉴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行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到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为20例甲组、20例乙组,分别行传统椎板开窗术、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手术情况与治疗前后疼痛与腰椎功能评分情况,并对比。结果治疗前,组间对比疼痛与腰椎功能评分(P0.05);治疗后,乙组疼痛与腰椎功能评分、手术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可缓解疼痛,并提高腰椎功能,促进其康复,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4.
朱金勇 《当代医学》2021,27(5):119-121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与ODI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3 d、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与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结论 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76-79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略高于对照组(92.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理想,且具有较其他术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明显优势,故该术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3、12个月随访,采用VAS、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78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腰痛、腿痛VAS及ODI评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3-65,69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与微创手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症状改善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80~105 min,平均(92±6)min,术后卧床时间1 d,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 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0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TESSYS组(n=48)、BEIS组(n=32)、Isee组(n=28),TESSYS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BEIS组患者行BE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治疗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3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3/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4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46±0.88)分,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3±1.24)、(2.50±1.53)、(2.08±1.56)、(2.00±1.62)、(2.00±1.50)分,与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7.50%,其中优17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以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单纯椎板开窗术,实验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以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40)与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观察组,n=40)恢复效果、疼痛改善情况、手术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恢复优良率无差异(P 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可促症状消除,减轻创伤,缓解疼痛,具重要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物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物治疗,对照组208例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8.5±3.7) ml明显少于对照组(75.3±12.7)ml(P<0.05);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0.7cm明显比对照组1.9cm小(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物切除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骨伤医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评定及术后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7±0.8)分、ODI指数为(44.2±10.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6)分与(25.8±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经腰椎CT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合理疗、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随访26个月,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随访26个月术后VAS较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并确诊的7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作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38例为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另外38例为研究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50%与对照组89.4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1.42±0.21)、(1.18±0.23)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数值明显减少,而JOA评分(27.43±2.65),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数值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且患者术后恢复快,是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合进行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89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n=43)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n=46)。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catalogue score, VAS)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3天、2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或下肢痛进行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经皮椎间孔镜组均低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且术后3天、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70%与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早期疗效差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全部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