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尿失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为病例组和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20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90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0例,充溢性尿失禁患者40例.比较各组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迫性尿失禁组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溢性尿失禁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排尿压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86例接受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木(TURBn)的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结果:TURBn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TURBn冶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确切、创伤小,费用低,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刺八醪穴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尿流动力学、膀胱残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住院SCI后NB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复查。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 d内排尿日记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WHOQOL-BREF)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患者插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1 d内尿失禁次数低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平均每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首次充盈感容量、首次尿意感容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充盈感压力、首次尿意感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插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八醪穴通过刺激相应神经根促进膀胱内括约肌及逼尿肌形成节律性收缩及舒张运动,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并提升最大尿流率。  相似文献   

4.
Xie P  Zhang X  Sheng C  Shen XH  Fu Q  Yang ZY  Qu QH  Hu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6):3281-3283
目的 通过对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观察,期望发现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 30例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每例患者均进行6次尿动力学检查,即术前、术后l、2、3、6个月、1年.结果 手术治疗有效2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增大、平均尿流率增大、残余尿量减少、最大逼尿肌压降低(P<0.05).无效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的有效方法,术后仍有排尿梗阻症状患者,虽然手术解决了解剖性梗阻,但此类患者可能合并有功能性梗阻,需进一步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行膀胱尿道镜检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然后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排尿通畅,尿流率增大.结论:膀胱尿道镜检查结合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可靠诊断手段,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具有疗效高、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疗效。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观察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观察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率提高,残余尿量减少,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芪缩尿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及常规西药口服,并给予运动疗法、膀胱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丹芪缩尿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均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及西药口服基础上,丹芪缩尿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3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9例患者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并与术后其中19例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测数据对比。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后主观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主观治愈32例。尿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中最大尿流率、排尿时最大逼尿肌压和腹压漏尿点压力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该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明确诊断分类、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行超声、膀胱尿道镜检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18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结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通畅,尿流率增大,症状改善,无尿失禁及尿瘘发生.结论 TURBn是治疗症状严重的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首选方法,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手术适应证及范围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和观察组(40例,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记录2组排尿日志并比较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反射性排尿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平均尿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膀胱容量及I-QOL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明显,能快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 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超军  蔡松良  张华 《浙江医学》2001,23(11):663-664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组由不同原因、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们于1995年3月~1998年8月共收治53例 ,根据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等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3例患者年龄36~78岁 ,平均55.3岁。病程0.6~12年 ,平均2.6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部不适32例 ,感明显排尿不畅17例 ,急性尿潴留1例 ,慢性尿潴留3例。2.辅助检查本组53例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最大尿流率 (Qmax)6.2~15.8m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检查的意义,从而为临床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尿流率、尿道压、充盈膀胱测压、逼尿肌功能等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不同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6例患者中,不稳定膀胱6例,膀胱逼尿肌乏力11例,低顺应性膀胱33例,神经源性膀胱4例,逼尿肌亢进3例;尿流率检查91例(15例患者无法自解小便未行尿流率检查),Qmax在3~10 mL/s为71例,Qmax在10~15 mL/s为16例,Qmax15 mL/s为4例;95例患者在尿道压检查中出现异常,其中膀胱出口梗阻89例,尿道狭窄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流动力学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压力(MUP)、最大尿流率(Qmax)及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PVR)]。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ALPP、MUP、Qmax、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周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ALPP、MUP、Qmax、PV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  相似文献   

15.
瞿虎  汪中扬  袁浩锋  马波  张靖 《中外医疗》2014,(28):24-25,39
目的 探析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入选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照,两组均进行尿动力检查,检查后比较两组的检测压力-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记录其膀胱顺应性(BC)、排尿期逼尿肌最大压力(Pmax)、排尿后残余尿量(PVR)、最大膀胱测压容积(MCC)。结果 观察组的Pmax(k Pa)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VR(m L)、BC(ml/cm H2O)、MCC(m L)、FDV(m L)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膀胱出口梗阻(BO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顺应性增加(BC)膀胱感觉功能减退、感觉过敏与不稳定型膀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良性前列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检查显著特征为逼尿肌收缩功能及膀胱感觉功能显著减退,排尿后残余尿及膀胱容量增加,患者术前需进行尿动力检查,同时积极控制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芪缩尿方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规律应用胰岛素降糖、营养神经等药物。观察组加服丹芪缩尿方,每日1剂。观察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尿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芪缩尿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疑似FBOO的患者,年龄21~80岁,平均56.3岁。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对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同期行膀胱镜、排尿期尿道造影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确诊为解剖性FBOO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32例疑似FBOO患者中解剖性FBOO 20例,功能性FBOO 7例,正常5例。解剖性FBOO组与功能性FBOO组比较尿动力指标,其中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20例解剖性FBOO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术前和术后比较,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功能性与解剖性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作出客观判断。经尿道离子束刀膀胱颈切开术治疗解剖性FB00疗效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术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8例(51%)白天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35%)明显改善,5例(14%)无改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评价运用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2004~2018年因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术后复查:(1)VCUG,膀胱颈均被抬高,并已纠正漏斗状开放状态;(2)功能性尿道长度增加1.04 cm(P<0.001)、最大尿道闭合压升高11.69 cmH2O(P=0.001),最大尿道压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ICI-Q-SF评分,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P<0.05),其中11例(37.93%)患儿通过配合清洁间歇导尿(CIC)、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等能达到完全控尿,余患儿均存在CIC不规范问题;(4)出现并发症患者共7例(24.14%),其中2例(6.90%)为本术式直接并发症。 结论 在配合术后CIC、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是治疗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