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余绍源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余绍源教授认为导致功能性腹泻的因素较多,包括外感六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临证将功能性腹泻分为寒湿内盛、湿热中阻、食滞胃肠、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阴不足、脾肾阳虚7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用药突出以下要点:治泻必用苍术;久泻不可利小便;掌握时机,适时收涩;配伍使用黄连-葛根、乌梅-木瓜、黄连-木香、芦根-白茅根、苍术-白术等药对;擅用岭南中草药如五指毛桃、火炭母、救必应、石榴皮、素馨花等;重视饮食调理及情志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和肠汤从脾论治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湿盛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腹泻脾虚湿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试验组口服中药健脾化湿和肠汤中药颗粒剂,给予对照组安慰剂治疗。治疗4周后,对符合随访标准的受试者进行4周的随访,并从两组治疗前后的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各主次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停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并通过对血、尿、粪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做出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结果 (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试验组药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4周内的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湿和肠汤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湿盛证的疗效显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提升了功能性腹泻从脾论治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以前本病分型差别较大,治疗意见也不统一,文章介绍的D-IBS诊疗共识意见将其分为四种证型: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脾胃湿热证,分别以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葛根芩连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文章综述了近3年口服中药分型论治D-IBS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与治法,明确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易损及心、肾。缕析肝郁脾虚证验方抑肝扶脾汤的组方配伍、炮制原则,阐释其治疗要义,并举肝郁脾虚、肝脾及心、肝脾及肾三则案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肝脾不和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且肝脾损伤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肝郁脾虚者肝气较旺,脾气亦亏虚,往往病情更加缠绵。抑肝扶脾汤针对肝郁脾虚而设,治疗突出抑肝与扶脾并重,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由验案可见,肝脾及心治兼宁心安神,肝脾及肾治兼温补脾肾,其目的均为平衡肝脾。[结论]抑肝扶脾汤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有效验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中医疗法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慢性腹泻。在辩证后,脾虚湿盛性腹泻患者32例,肝郁脾虚性患者30例,脾肾两虚的患者28例。结果 80例慢性腹泻患者经中医辨证疗法治疗之后,32例脾虚湿盛型患者中痊愈30例,好转2例,好转后的患者加服一疗程后痊愈。治愈率为93%。30例肝郁脾虚患者痊愈30例,无二次复诊现象发生。治愈率为100%。18例脾肾两虚患者中痊愈16例,好转2例,好转后的患者加服一疗程后痊愈。治愈率为89%。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疗法也是治疗慢性腹泻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以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腹泻,以病因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暑湿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总的原因与脾虚湿胜有关。着以辨证施治,散寒、清热、湿运、导滞,结合化湿、燥湿、利湿、渗湿与和中等法,使湿去中和脾阳得以振奋,肠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泄泻可止。  相似文献   

7.
史林林  刘力  刘智斌  陈晨  赵盼盼 《中医学报》2019,34(9):1993-1996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选用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中药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针药组采用针刺加口服参苓白术散,疗程均为28 d,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96.7%,优于中药组的83.3%和针刺组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显著减少,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显著减少患者大便次数,降低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以大便次数增多,可多达十余次,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无腹痛,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未见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腹泻尚无行之有效之法,而中医治疗体现出了独特优势.此病属于中医“消渴”、“泄泻”的范畴,基本证型有“肠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虚湿盛”等.本文兹对糖尿病性腹泻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9):1993-1996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选用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中药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针药组采用针刺加口服参苓白术散,疗程均为28 d,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96.7%,优于中药组的83.3%和针刺组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显著减少,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显著减少患者大便次数,降低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0.
(1)湿胜困脾;(2)脾虚生湿;二者互为因果。中医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虚弱,脾虚不足,这是腹泻之内因。又因小儿"乳食不节",损伤脾胃,更易感受暑湿之邪,蕴结肠胃,致使脾失运化,水泛为湿,谷及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以致湿邪滞留;而成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中脾虚证型所占比重及其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对8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AAD患者中脾虚湿盛、脾胃虚寒、湿热内蕴3种证型最为常见,其中脾虚型(脾虚湿盛、脾虚虚寒)在AAD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脾虚型AAD患者分别运用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可以对AAD脾虚证患者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的中医药治疗一直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辨证分型根据文献归纳 ,中医辨证分型大致有 :脾虚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虚湿滞及脾虚寒湿等 ) ,脾肾两虚 (含脾肾阳虚 )、湿热郁结(大肠湿热 )、肝脾不和 (肝旺脾虚 )、血瘀肠络 ,此外还有气滞湿郁 ,寒热夹杂及气血双亏等证型。2 中药治疗2 .1 中药内服李寿山[1 ] 将本病分为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和脾虚湿盛 ,寒热夹杂两型 ,分别用四逆散和理中汤加减治疗 ,参苓白术散加减善后。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 征的小儿常见疾病。发病机理总在脾病湿盛。常分为暴泻和 久泻。暴泻多属实,有伤食泻、风寒泻、湿浊泻、湿热泻之 分;久泻多属虚,有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之别。腹泻治则,  相似文献   

15.
健脾补肾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病例50例,按中医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为脾虚湿困型、气阴不足型、脾肾阳虚型等。选用健脾补肾止泻汤治疗。结果50例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结论慢性腹泻以脾肾阳气虚衰为本,痰湿、肝郁为标,治疗以健脾温肾,调气利湿为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分为肝木乘脾型腹泻、脾胃虚弱型腹泻、脾肾阳虚型腹泻、肝郁脾虚型便秘四型,根据临床辨证分别施以不同治法,不同方药治疗,有显著疗效。同时,教育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忌食辛辣、油腻、肥厚之品,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志,注意保暖,可加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脾虚、湿胜是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祛风药性辛而升散,祛风胜湿,升举中阳,疏肝理脾,升清降浊之功用,对中阳下陷、中焦湿滞、肝郁脾虚等型泄泻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例举例,治疗思想等方面论述姜树民教授治疗腹泻型IBS经验。姜树民教授认为腹泻型IBS多以脾虚为主,肝郁,湿盛,肝脾不和亦多。治疗应以健脾为主,辅以疏肝祛湿之法治疗,并重视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思想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总结朱国茹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腹泻从脾虚湿胜病机立论的经验,以健脾益气为主,或健脾疏肝,或脾肾双补,治本的同时配合治标,酌加化湿药、祛风药、收涩药,起到标本兼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