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缓解椎体转移瘤疼痛的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47例,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率为97.9%.随访6个月,疼痛缓解的46例均无复发.随访1年,1例疼痛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明显减轻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手术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8.57%(3/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57%(10/35)(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7.46±8.69)min,长于对照组患者的(28.17±7.38)min(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6.03±2.24)ml,多于对照组患者的(4.89±2.43)ml(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伤椎高度为(8.85±1.37)mm,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42±1.15)mm(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减轻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临床常见疾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活动,但PKP术后部分患者有腰部残留痛。笔者应用"天元止痛散"外敷治疗PKP术后腰部残留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因OVCF在我院行PKP术,且术后24h内出现腰部残留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56~83岁,平均(72.1±7.9)岁;病程4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得到随访的26例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经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3岁),在C型臂X线机(DSA)监视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评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缓解,9例患者术后24 h疼痛缓解,2例患者术后1周疼痛缓解。术后l周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3个月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6个月优良率90%,有效率100%;术后1年优良率80%,有效率100%,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53.8%,再次接受PVP治疗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很好地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45椎)为研究对象,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的评分及Cobb角、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占18.75%。患者术后Cobb角[(20.2±3.8)°]较术前[(29.4±5.3)°]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12个月时[(19.8±4.1)°]与术后[(20.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VAS评分[(2.4±0.7)分]、活动能力评分[(1.1±0.4)分]及使用止痛药物评分[(0.4±0.1)分]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7.9±1.2)、(3.5±0.4)、(1.8±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随访12个月时VAS评分[(2.7±0.8)分1、活动能力评分[(1.2±0.5)分]及使用止痛药物评分[(0.3±0.1)分]与术后比较[(2.4±0.7)、(1.1±0.4)、(0.4±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前缘[(1.25±0.33)cm]、中部[(1.32±0.41)cm]的椎体高度较治疗前[(0.82±0.11)、(0.83±0.30)c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2.10±0.60)、(2.31±1.0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前缘、中部、后缘的椎体高度[(1.25±0.32)、(1.32±0.40)、(2.32±1.02)cm]与术后[(1.25±0.33)、(1.32±0.41)、(2.31±1.0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将其分成PKP组和PVP组,每组61例。PKP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0.05)。结论相比于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时间方面更具优势,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刀治疗,记录患者针刀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晕针、断针、术口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脊椎标本的离体试验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个骨质疏松性脊椎标本,相邻脊椎配对后随机分配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KP组)及椎体成形术组(VP组)。椎体轴向加载后复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两组标本分别按照KP或VP标准技术注入骨水泥。观察椎体原始状态、复制骨折模型及KP或VP治疗后的椎体高度,同时行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KP组可恢复骨折椎体丢失高度的88%;VP组仅恢复29%,差异显著(P〈0.01)。KP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呈团块状,未发现有骨水泥外渗漏;而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则,4个椎体标本出现骨水泥外渗漏。结论:对于体外椎体骨折模型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减少骨水泥渗漏,KP明显优于VP。  相似文献   

9.
随着椎体成形术在临床的日益广泛应用,其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主要归纳了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在现阶段的临床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希望可以为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后续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昌礼  陈硕 《四川医学》2015,(3):382-385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因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并定期随访的患者共246例(298椎)。术后再发骨折需要手术治疗36例(38椎),其中接受一个椎体成形术的有34例,接受两个椎体成形术的有2例。比较首次及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比较首次行椎体成形术且未再发椎体骨折的患者(A组)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患者(B组)术前骨密度水平。结果首次与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A组患者骨密度为(-2.9±0.29),B组患者骨密度水平(-3.2±0.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均未发生再发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对于患者疼痛的改善方面与首次治疗效果相当。低骨密度水平是术后再骨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采用PK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2例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3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病椎的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61节)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体成形术,25例)和观察组(后凸成形术,2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镇痛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效果优于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42例,采用PKP进行治疗。比较病人术前3d、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角度变化。结果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病人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度与术前3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898.88~5089.17,q=31.30~138.80,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监测下对31例患者(58个椎体)行单侧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指数及测量椎体高度丢失率及恢复率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患者随访6~18个月,术后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能提高手术安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射线暴露量和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0例(252个椎体),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受伤椎体高度以及伤椎Cobb’s角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180例患者术前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椎体高度、伤椎Cobb’s角分别为(8.31±1.34)(3.62±0.21)(0.88±0.23)(34.03±5.12),术后分别为(2.03±1.26)(1.09±0.24)(2.57±0.32)(16.53±2.56),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结论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创伤少,术后能够快速恢复,手术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给予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生活质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骨密度(BMD);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MD为(0.81±0.03)g/m~2,高于治疗前的(0.72±0.06)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6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可耐受,2例因过度敏感给予对症处理;治疗后,所有患者血钙、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OVCFs患者43例,共43个椎体,26例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17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疼痛采取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及椎体高度、Cobb's角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PKP组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矫正度优于PV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在矫正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效果优于PVP组,且安全有效,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殷铁林 《当代医学》2013,(30):37-38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其中40例运用后凸成形术(PKP)方法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40例运用椎体成形术(PVP)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度、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1年伤椎高度丢失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度、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高度丢失度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中,PKP不仅能有效缓解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痛苦,而且还具有复位效果优越、更多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优点,但是术后伤椎丢失较高,临床可按情况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