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冯塘医案》治疗内科杂病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特色。方法从《冯塘医案》中选取医案162例,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22.0予以药物频数与频次、归经性味、药类、聚类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其中用药频数最高的四味药物分别是:茯苓、熟地黄、麦冬、牡蛎。性味归经方面,药物以甘温、辛温之药为主,并佐以少许苦寒之品。归经主要以肝、肾、肺、脾、胃经为主。药类频数分析反应补虚药、化痰药、祛风湿药为最常用的药物类别。聚类结果分析包括C1:远志、酸枣仁;C2:石菖蒲、远志;C3:谷芽、通曲;C4:生地黄、牡丹皮;C5:天冬、生地黄;C6:南沙参、川贝母;C7:沙苑子、南烛子;C8:巴戟天、菟丝子;C9:陈皮、半夏;C10:人参、白术、甘草;C11:当归、白芍;C12:熟地黄、山药;C13:麦冬、石斛。结论程有功临床论治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用药特点:(1)益智安神,祛痰开窍;(2)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益气健脾,滋阴补肾;(4)轻清灵动,药食同源。  相似文献   

2.
检索并分析中医古籍中234例遗精病医案,经统计,结果:(1)共用药216种,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收涩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阴药、补阳药、补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理气药等,这10类药是古代治疗遗精的主要药物;(2)用药频数共243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0种药物依次为牡蛎、熟地、茯神、山药、芡实、莲子、茯苓、龙骨、远志、生地、黄柏、牡丹皮、甘草、沙苑子、五味子、金樱子、白芍、杜仲、莲须、陈皮、山萸肉、白术、党参、砂仁、麦冬、酸枣仁、龟板、菟丝子、石斛、人参;(3)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0种药物归经多数为肾,其药性平者最多,药味甘者最多。结论:(1)古代医家对于遗精病的基本认识:病本于肾,病性以虚为主,多由气虚阴虚所致,与心神不宁密切相关。(2)治疗遗精病用药思路:首当固涩,治在肾脾;益气养阴,辅以清热;安神宁心,君相同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时邪病的处方用药特色。方法:从《王仲奇医案》中选取王仲奇治疗时邪病的有效处方74首,利用Office 2010处理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应用数据分析软件IBM SPSS Modeler 14.1和SPSS 22.0,分别对所用药物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药物类别、聚类规则及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用药频数前五位分别是茯苓、苦杏仁、佩兰、通草、半夏。药类及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显示清热药、化痰药、补虚药和解表药位居前四位;以苦寒之药佐甘温之药,寒温并用;药物以入脾胃经为主,兼顾肺气的功能,脾肺同调。聚类规则分析显示处方含金银花、天花粉、石斛等9类药物。关联分析得出二项配伍药对前3位为苦杏仁、前胡,茯苓、黄芩,苦杏仁、黄芩;三项配伍前3位为苦杏仁、枳壳、茯苓,茯苓、青蒿、苦杏仁,茯苓、薏苡仁、佩兰。结论:王仲奇辨证论治时邪病时,以三焦为本,多从湿热入手,治疗以苦寒药与甘温药并用,驱温热,化湿浊,时邪亦解矣。  相似文献   

4.
李柳骥  赵艳 《中医学报》2019,34(9):2013-2017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中阳痿病医案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计算机检索为主,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古代文献中完整阳痿病医案50例,对用药频数进行统计。结果:①共用药128种,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等,这10类药是治疗阳痿的主要药物;②用药频数共481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20种药物依次为茯苓、人参、白术、远志、熟地黄、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巴戟天、五味子、山药、山萸肉、肉桂、陈皮、酸枣仁、黄柏、茯神、杜仲、半夏、炙甘草。结论:①古代医家治疗阳痿以补虚为主,在益气的基础上温阳,重视安神,补泻兼施;②用药归脾肾居多,气血并补,温而不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刘兰林教授治疗痤疮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刘兰林教授治疗痤疮的门诊处方单100张,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数据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药物类别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药物类别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清热药、化痰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位居前五位;性味以苦寒药物为主,以辛甘平药物为辅;归经主要入脾(胃)、肺(大肠)、心(小肠)、肝(胆)经。聚类分析得出蒲公英、枇杷叶,大青叶、陈皮、泽泻、白花蛇舌草,连翘、败酱草,甘草、桔梗,瓜蒌、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玄参、金银花,薏苡仁、茯苓、猪苓、淡竹叶等8种组合。结论:刘兰林教授临床治疗痤疮时,运用温病学理论,主要从"湿热"和"血热"入手,认为"热邪"是导致痤疮的基本因素,饮食不节、风热外袭、情志失调是主要致病原因;治疗上祛湿热、清血热、气血双清为主,化痰散瘀、消肿排脓为辅;用药上清、透、渗并用,使热有出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杏轩医案》治疗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杏轩医案》中选取有效医案128例,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 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药对频数、用药类别、系统聚类及因子等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新安医家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大全》中治疗消渴方剂的用药规律,以及高频药对治疗消渴的相关机制。方法 基于《古今医统大全》搜集治疗消渴的66首方剂构建中药数据库,使用Office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6.0分别对所用中药进行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类、关联规则、聚类规则及药物因子的分析,通过BATMAN-TCM对高频关联药对人参-麦冬的潜在靶点进行疾病与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的两种功能分析。结果 66首治疗消渴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48味,用药频数达563次,使用频数前5位分别是人参、甘草、天花粉、茯苓、麦冬。所用中药药性以寒温并用,药味以甘、苦、辛并举,归经以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为主,前两种功效类别为补虚药与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7对中药2项关联组合,16组3项关联组合,其中人参-麦冬是2项关联中支持度最高的用药组合,关联图中人参-甘草-麦冬之间关系紧密。聚类分析得到9组药物,因子分析得到10个公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出人参-麦冬药对潜在靶点关联的疾病247种,KEGG通路157条,与消渴相关的疾病有4种,相关通路有14条。结论 徐春甫以及各古代医家结合消渴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法以养肺降火润燥、清热理气和胃、滋阴补肾固精,寒温并用治疗消渴,治疗以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人参白术汤、六味地黄丸之类等方为主,人参-麦冬药对治疗消渴存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14条可能的作用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名中医肝癌治疗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名中医肝癌发表医案,建立名中医肝癌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07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1.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筛选处方123首,药物237味,用药频次2150次,所用药物四性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归脾、肝、胃经为主;用药频次前3类中药分别为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解毒药;经关联分析发现25组配伍药对;经聚类分析发现3类药物组方。结论:名中医肝癌治疗以疏肝健脾、解毒抗癌为主,体现了肝癌"肝郁脾虚,癌毒内蕴"的基本病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为肺癌的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89~2008年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治疗肺癌最常用的药物为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解毒药、化痰药、利水消肿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凉血药、补血药、理气药和破血消癥药。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等;补阴药有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等;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重楼、鱼腥草、山慈菇等;化痰药有浙贝母、瓜蒌、半夏等。其中最常用的26味药性味分别为甘、苦、辛、寒、温、平性,归经为肺、脾经。结论:治疗肺癌多扶正与祛邪并用,补气药、补阴药为主,配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脾胃病用药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旴江医家危氏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方法:选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频数、关联分析。结果:按纳入标准后获418首方剂,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是:补益药(24%),理气药(13%),温里药(11%),解表药(11%),温性药所占比例达43%。药味以辛(36%)、甘(24%)、苦(23%)为主,药物归经排名前三的是脾(24%),胃(19%),肺(16%)。置信度在90%以上的关联药物组合模式有大枣、甘草+生姜;厚朴、陈皮+甘草;白术、人参+甘草。结论:危亦林治疗脾胃病重视补虚、散寒、除湿、理气。用药以补气药为主,常用理气药、解表药、化湿药。性味多辛甘苦而温。归经重脏轻腑,突出脾胃肺经。常用药组功效偏于调和脾胃、理气和中、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析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收集吕光荣教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门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处方,对处方中所涉及中药的频次、类别、性味及归经等进行规范化数据库管理并根据用药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经验。结果 共筛选纳入相关方剂27首,涉及不同中药70味,其中频次≥14的有11味,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柴胡频次位列前5;用药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多温,归经多为脾经;根据用药规律设定“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95,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4个,其中支持度较高的常用药对是:白术-当归、白术-甘草、黄芪-白术、白术-柴胡、甘草-当归。基于以上设定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组合为:当归->白术;柴胡->白术;柴胡->当归;甘草,当归->白术;白术,柴胡->当归。同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男性不育症的10首候选新处方。结论吕光荣教授基于“辨病而后再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体系治疗对男性不育症有独到见解,其主要基于“气血”论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豫东已故名医魏文彬家藏手抄秘本《产宝奇》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方法将《产宝奇》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方剂300首,涉及223味中药,用药总次数达1928次;核心高频次药以甘草、当归、川芎、茯苓、陈皮、白芍、生姜、白术、党参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为主;频次居于前25位的药物主要以补气药甘草、白术、党参、大枣、人参、黄芪;补血药当归、白芍、熟地;补阴药麦门冬及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等为主。结论《产宝奇》临证选用高频核心药甘草、当归、川芎、茯苓、陈皮、白芍、生姜、白术、党参加减处方用药;频次居于前25位的药物主要组成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个经典方,突显以活血养血药和补益气血药相参加减变化,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潘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医案,将处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中药属性频次分析、药物归经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使用Excel进行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 纳入的300首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38味,累计使用频次5620次,共获得甘草、白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女贞子、菟丝子、人参、枸杞子、莪术等15味核心药物,药味多甘、苦、辛,主要归脾、肝、肺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黄芪-白术、黄芪-茯苓、白术-茯苓等50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获得C1(莪术、重楼)、C2(茯苓、甘草、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等3个聚类方。结论 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结直肠癌多从瘀、毒、虚入手,采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治法,擅长攻补兼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现代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复方数据库,从辨证用药规律方面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①常见证型和药物为:肝火上炎:菊花、白芍;阴虚阳亢:菊花、生地黄、白芍、石决明;阴阳两虚:甘草、黄芪;痰湿壅阻:茯苓、甘草、陈皮。②常见证型和药物种类为:肝火上炎:补虚药、清热药;阴虚阳亢:补虚药、清热药;阴阳两虚:补虚药、解表药;痰湿壅阻: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不同证型治疗应以补虚为主,辅以清热、平肝熄风、解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浙江名中医群治疗结直肠癌的中医思辨特征和共性规律研究,总结出名中医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群体共性规律。[方法]临床随诊在省内治疗结直肠癌有一定影响力的六位名中医(吴良村、郭勇、沈敏鹤、林胜友、冯正权、单泽松),规范采集和录入临床诊疗信息,建立名中医医案的数据库,根据数据挖掘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采用聚类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各名中医的用药特点、辨证规律等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结果]六位医家在药物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分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均有所不同,用药频数最高的分别为茯苓、甘草、太子参、黄连、白术和茯苓;吴良村、沈敏鹤、冯正权药物性味以平为主,而郭勇、林胜友、单泽松则以温性为主;六位医家都以甘味中药治疗结直肠癌;除林胜友以清热药为主外,其余五位医家均以补虚药治疗结直肠癌;吴良村高频药物以木香、黄连、地榆炭、马齿苋为主,沈敏鹤则以虎杖根、水杨梅根、藤梨根为主,郭勇以白术、茯苓、太子参、白芍、淡竹叶、荷叶、藤梨根、六神曲为主,林胜友以木香、黄连、大血藤、蒲公英、乌药为主,冯正权以生晒参片、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白芍、黄芩、厚朴为主,单泽松以茯苓、白术、党参、黄芪、干姜为主。[结论]六位医家对结直肠癌的处方用药,扶正为本,健脾为先,清化热毒,消积祛湿,辨证论治,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病案228 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28首,涉及中药192味,高频药物有莪术、三棱、当归、大枣、积雪草、杜仲、黄芪、丹参、川芎、芡实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金樱子-芡实、当归-黄芪等; 因子分析将药物分为10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结论: 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药物性味多以寒、平、温及甘、苦、辛味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中药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治疗HR-HPV感染的有效方剂,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2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的中药频数、中药属性(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使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并构建中药复杂网络,筛选中药核心组合。结果 共纳入95首处方,涉及中药152味,其中以补益药、清热药、祛湿药多见,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四气以寒、平居多,五味以甘、苦常见。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分为7组,关联分析筛选出20对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发现黄芪、白术、黄柏、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党参、茯苓、甘草等8味药为治疗HR-HPV感染的核心处方。结论 HR-HPV感染的中药治疗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辅以养血活血,用药以补益药、清热药、祛湿药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消渴病的所有复方203首,把每首方中的单味药及其性味、归经、功效输入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景203首方剂共使用211味药物1415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主要有麦冬、甘草、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黄芪,以益气养阴清热药为主;按中药学功效分类统计,以补虚药与清热药居多;在性味方面则以性寒的甘、苦、辛味药物居多;从药物归经方面看,则以归肺、胃、脾、肝、肾、心经药物居多。结论中医药治疗消渴病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消辨治,应从多角度、多脏腑入手进行共同调理,不断丰富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三大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古今医案云平台、公开出版的中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成功案例,筛选、整理处方数据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5位国医大师的87则医案,涉及228味中药,药物四气分布以温热、寒凉为主,且二者比例相当;五味分布以甘、苦、辛为主;归经频次靠前的是脾、肝,肺、胃、肾、心稍居其后;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补虚药,且以补气药为主,其次是清热药;使用频次前10的药物为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当归、女贞子、麦芽、党参,常用对药、角药有“黄芪-白术-茯苓”“陈皮-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黄芪”“黄芪-当归”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5组新方。结论 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区别传统虚劳疾病的治疗原则,从“虚-毒-瘀”的肿瘤病机出发,辛温补虚之药与苦寒解毒之药并用,巧配甘味药缓补机体,重视健脾疏肝,兼顾肺、肾、心三脏,以治气为题眼展开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