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DD)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MRI诊断、病理证实的LDD的MRI影像资料。结果右小脑半球见大小约4.3cm×7.6cm×6.5cm T1WI低等、T2WI等高相间信号,称"条纹征",病灶与小脑正常组织间界限不清,无明显脑积水,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 LDD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可对LDD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增强对颈静脉球瘤(GJT)CT、MRI影像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经CT、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GJT的MRI影像资料。结果右颈静脉孔区见大小约2.3cm×2.5cm×4.9cm T1WI低等混杂信号,T2WI等高低混杂信号,右颈内动脉部分被包绕、受压前移,颈静脉孔扩大,边缘不规则。结论 CT、MRI相结合对GJT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PBL)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影像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经MRI检查并经穿刺病理证实的PBL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平扫示左额叶、左基底节区、右丘脑见大小分别为1.3cm×1.7cm、2.6cm×1.8cm、2.0cm×1.3cm稍长T1、稍长T2信号,病灶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区,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右移,增强扫描,左基底节区病灶呈非闭合环状强化,左额叶、右丘脑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PBL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MR可为其诊治提供较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内胆脂瘤的低磁场MRI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胆脂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本组13例患者中,年龄11-54岁,扫描序列:SET1WI,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扩散加权像 (DWI),12例做增强扫描.结果 T1WI 6例呈低信号,4例低等信号,3例呈高低信号.T2WI 13例呈高信号且信号密度不均.FLAIR 13例病灶内见多个不规则的等高信号颗粒及乱麻团样稍高信号.DWI 均呈高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12例增强扫描检查,3例边缘轻度强化,9例不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颅内胆脂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好发部位、生长特点以及MRI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方法复习1例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NB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右肾上腺区见大小约11.9cm×9.1cm×8.9cm肿块,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缘分叶,其内见多处液-液平面,病变跨越中线侵及左侧,邻近结构受压变形移位。结论成人NB罕见,MRI结合临床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对分期有明显帮助,最后诊断需要病理确定。  相似文献   

6.
刘浩  黄瑜  李家庭  陈玉林 《安徽医学》2010,31(11):1299-1301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2例。CT平扫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团块状的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MRI平扫中4例表现为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1例为等T1稍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2例,肿瘤呈均匀强化。结论黑色素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大脑镰旁的患者分别有39例、23例、18例、10例、6例;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MRI对本组脑膜瘤肿瘤的检出率为91.7%;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半月形,直径在3-5cm之间,大小在1.2cm×1.0cm×1.3cm-6.2cm×4.6cm×6.1cm之间;在T1WI呈等信号58例,呈稍低信号29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9例;在T2WI呈稍高信号46例,呈等信号21例,呈低信号21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8例;增强扫面后,明显强化的有88例,强化不均匀有8例;67例可见明显的脑膜尾,38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63例肿瘤在T1WI上可见环状低信号,27例局部颅盖骨增厚。结论 MRI在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经手术确诊的4例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4例患者的颅脑MRI检查均能清楚显示颅内脑外的占位病变,T1WI呈等低的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其内见管状的流空信号,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与硬脑膜以窄基底相连,2例肿块见少许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瘤是富血管的颅内脑外的占位病变,具有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MRI检查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典型性脑膜瘤(AM)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AM影像的认识。方法复习11例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大脑半球凸面8例,镰旁1例,脑底部2例,大小2.4~4.5cm,形态呈半圆形、不规则形,MRI上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有坏死2例,均强化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少数坏死部分无强化,1例边缘见流空血管影,4例肿瘤界限清楚,7例肿瘤界限模糊,10例见"脑膜尾征",8例"脑膜尾征"粗短、不规则中断,7例(63.6%)出现瘤周脑水肿。结论 AM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MRI可为AM的诊断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右顶部包块2年,头晕头痛2月。查体:神清语利,右顶部触及一大小约5 cmx4cmx3 cm肿块,质地硬,边界清,有触痛。神经系统查体左上肢轻瘫。头颅CT提示右顶部包块,大小约5 cmx4 cmx3 cm,颅骨内外板及大量骨质破坏,颅内右顶部见大小约6 cmx5 cmx5.4 cm占位,未见脑膜尾征。MRI平扫颅内病变呈长T1信号,T2呈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内粘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诊断,着重分析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例肌内粘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男,43岁,临床表现为左髋部外侧一8cm×6cm包块,缓慢增大,症状轻微。MRI表现为左髋部臀中肌内占位,大小为8.0cm×7.5cm×4.5cm,边界清楚,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Gd-DTPA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出现“周围脂肪带”征和周围肌肉内水肿。外科手术切除后无复发、无转移,病理诊断为肌内粘液瘤。结论肌内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不明显,诊断困难,但MRI具有明显特征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认识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12例患者中,11例进行CT检查,10例进行MRI检查,CT和MRI同时检查9例.结果 2例发生在少见部位,10例CT和MRI影像表现不典型.定位诊断均正确,11例定性诊断错误,1例未作定性诊断.结论 CT与MRI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者脑内原发性淋巴瘤PCL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9例PC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中8例位于小脑幕上,1例位于小脑幕下。颅内PCL MRI表现为以等及稍长T1信号,T2WI信号不高,呈等、低及稍高信号,2例内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坏死,邻近脑实质及脑室轻度受压移位,9例肿块病灶周围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强化,呈"棉花团状"或"手握拳样"改变,9例均未见邻近颅骨受累。结论 MRI对颅内PCL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其与其他颅内肿瘤有着相似之处,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51岁,间断头痛半年,加重1周余。查体:闭目难立征阳性,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2 MRI检查
  右侧小脑半球见一类圆形稍长或等T1信号长T2信号(图1、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图3),边界清晰,大小约3 cm ×4 cm ×2 cm,内见一条状低信号影,病灶以宽基底附着于右侧小脑幕,增强后病灶边缘见条状强化(图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脑干脑炎的诊断价值。(探讨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06~2009.12收治的19例脑干脑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脑炎MRI表现为桥脑、中脑及延髓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IR序列呈高信号改变,且以桥脑和中脑多见,延髓少见。按病变部位可将脑干脑炎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脑干脑炎(12例),2、脑干炎症同时合并(其他部位)大脑半球白质及深部核团(特别是丘脑)等部位病变(7例)。结论脑干脑炎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急重症,MRI可以准确而可靠地反映脑干脑炎的病变性质、部位及程度,是诊断脑干脑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EV71型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急性期MR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EV71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其伴CNS并发症的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头颅和/或脊髓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11例临床诊断脑膜炎者MRI均阴性;10例临床诊断为脑炎者仅1例MRI阳性,主要表现为右顶叶皮质下长T1长T2信号,伴轻度强化。41例脑干脑炎有30例MRI阳性,主要为脑桥延髓交界处长T1长T2信号;11例轻-中度强化,其中5例平扫阴性。17例脊髓炎者11例MRI阳性,9例为脊髓中央灰质长T1长T2信号、未见明显强化,(颈、胸和腰分别为4、3、2例),另2例表现为颈髓横贯性脊髓炎,均同时合并脑干。结论 EV71型手足口病CNS并发症MRI检查阳性主要是脑干脑炎,表现为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增强MRI可发现平扫为阴性病灶,脑干脑炎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合并颈髓横贯性脊髓炎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55-857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27例患者中,囊结节型血管网状细胞瘤14例,囊腔型血管网状细胞瘤6例,实质型血管网状细胞瘤7例。血管网状细胞瘤大部分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以囊结节型为多见。囊结节型血管网状细胞瘤呈长T1和长T2囊状信号,12例肿瘤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等T1、稍长T2结节影,增强扫描结节可见强化,囊不强化,弥散加权成像(DWI)病变扩散不受限。囊腔型血管网状细胞瘤呈囊状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DWI扩散不受限,周围未见水肿,增强扫描囊壁可见轻微线状强化。实质型囊结节型血管网状细胞瘤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较明显强化,3例病灶周围可见水肿。结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各型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确定病灶境界、大小、信号均匀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肿瘤直径7~17 cm,小于10 cm 2例,大于10 cm 4例,平均12.5 cm。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且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影像表现,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良性肿瘤T1WI信号相对均匀,境界清楚,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境界不清,信号常不均匀,且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鹅足部囊肿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内侧副韧带外侧鹅足部肿物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肿物的MRI形态大小范围信号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内侧副韧带外侧鹅足部肿物,呈囊性蜂房样排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SPAIR呈高信号,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并囊内见积液。结论 MRI可清楚的反映鹅足囊肿形态、大小、范围等影像表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RI联合血清AQP4-IgG对极后区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以极后区综合症(APS)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及血清AQP4-IgG检测结果,分析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针对价值。结果76例NMOSD中,首次发病时磁共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背侧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DWI稍高信号,其中60例颈髓内呈纵向延伸片状或线样损害,与延髓病灶相连,轴位T2WI见病灶主要损伤脊髓灰质,以脊髓中央管为中心呈对称分布;76例NMOSD患者中,血清AQP4-IgG阳性60例,此类患者MRI多见延髓背侧、颈1-5段长T1长T2信号,阳性率78.9%,AQP4-IgG阴性患者多见于侧脑室旁长T1长T2信号,MRI检出病灶64例,阳性率为84.2%,两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94.7%(72/76),高于单一使用血清AQP4-IgG或MRI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1、4.471,P=0.004、0.0345)。结论MRI和血清AQP4-IgG均对极后区综合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特别是当两者均为阳性时需密切随访,从而提高NMOSD早期诊断鉴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