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共120例,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时采用经阴道超声,对照组患者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时采用腹部超声,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诊断数据进行对比,经阴道超声检测准确率高达99.3%,而腹部超声检测准确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测准确率要高于腹部超声对子宫内部病变的检测准确率,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要高于腹部超声,应当在医学检测中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5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2%,经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64%。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患者子宫内膜结构,安全可靠,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1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将所选取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检查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对照组则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检查。最后将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病理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结果类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34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子宫内膜增生16例,子宫内膜癌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4.1%、94.4%、87.5%、75.0%。总符合率为92.2%。对照组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35例,子宫内膜息肉31例,子宫内膜增生17例,子宫内膜癌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符合率分别为82.9%、77.4%、7.06%、57.1%。总符合率为76.7%。经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总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减少了误诊、漏诊的情况,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6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76例患者中有6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增生36例,子宫内膜息肉17例,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病变总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75.0%、85.5%,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的72.2%、25.0%、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诊断刮宫后子宫内膜活检的140例患者,分别给予腹部超声(对照组)和阴道超声(观察组)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8.57%(138/140),对照组为84.29%(118/1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中,与腹部超声相比,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发现微小病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雪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05-170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价值。方法:对11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76.5%、子宫内膜息肉73.3%、子宫黏膜下肌瘤62.5%、子宫内膜癌70.0%;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94.4%、子宫内膜息肉87.5%、子宫黏膜下肌瘤76.5%、子宫内膜癌83.3%;与病理结果对照,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总的符合率为70.7%(41/58),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7%(54/63),以上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P均<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虽然与病理检查仍有一定差距,但与经腹超声相比有着明显优势,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牛静 《中外医疗》2014,33(7):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40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同时行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并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和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计算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例为93例,诊断符合率为66.43%(93/14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例为125例,诊断符合率为89.29%(125/140例),两种方法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临床上声像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2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8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有子宫内膜病变74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39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黏膜下肌瘤13例和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超声检出子宫内膜增生符合率为92.31%(36/39),高于经腹超声检出的71.79(28/39)(χ~2=5.571,P=0.018);经阴道超声检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72.22%(13/18)、92.31%(12/13)和100%(4/4),略高于经腹超声检出的61.11%(11/18)、76.92%(10/13)和50.00%(2/4)(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中,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流显示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吸收及黏膜下肌瘤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积液情况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宫腔积液情况略高于黏膜下肌瘤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腹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彩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0例,分别经腹部B超(甲组)、阴道高频彩超检查(乙组),并以病理结果(丙组)为参考,统计诊断结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于经腹部彩超诊断结果,且阴道彩超图像清晰优良率及评分高于腹部彩超诊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符合率高,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志仪 《中外医疗》2013,32(17):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分析2008年7月—2011年9月期间该院56例绝经后患子宫内膜疾病的妇女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并与其病理对照。结果该组56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9例(包括萎缩型宫内膜、内膜增生、内膜炎、内膜息肉),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厚度〈5mm的6例,子宫内膜厚度≥5mm的50例。经腹超声(TAS)诊断符合率为73.2%;经阴道超声(TVS)诊断符合率为94.6%。结论超声能初步鉴别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与经腹部超声比较有更高的准确性,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明清 《河北医学》2013,19(1):45-48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0例患者同时进行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80例患者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内膜癌3例。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增生3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炎15例,子宫内膜癌3例。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炎17例,子宫内膜癌3例。②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2.5%,误诊率为27.5%;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0%。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误诊率显著低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具有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的特点,是子宫内膜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丽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5-295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疑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12例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宫腔镜下取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经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89.11%,特异性为81.82%;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70%,88.89%,90.91%,77.78%。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简单、无创、可重复性好、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筛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采用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者,以患者自愿参与作为原则,选择55例进行研究,患者均应用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进行诊断,且已经病理确诊,对比2种诊断方式准确率。结果经阴道超声确诊率达到95%;经腹部超声确诊率76%,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对各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效果均高于经腹部超声。结论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实现对子宫内膜更为准确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钢军 《吉林医学》2010,31(36):6779-6780
目的:评价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疑有子宫内膜疾病患者进行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诊刮和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64例患者腹部超声诊断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及内膜癌的准确率分别为34%、56%、67%、20%;经阴道超声诊断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及内膜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2%、100%、89%、60%。结论:与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性。  相似文献   

15.
黄飞雪 《微创医学》2005,24(4):489-490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宫腔病变的经腹、经阴超声图像资料.结果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经阴超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超声诊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观察子宫内膜的改变,能提高宫腔内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中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经由病理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7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同时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94.73%,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68.51%,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中发挥了非常高的价值,有着较高的检查准确率,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由阴道超声检查图像以及病理学诊断的6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初步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同时进行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两种检查方式,对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64例患者中,阴道超声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相符率比较高,子宫内膜增生(28/30);子宫内膜息肉(17/18);粘膜下肌瘤(11/12);子宫内膜癌(4/4)。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达到了93.75%,而腹部超声检查的相符率只有78.13%。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比较明显,阴道超声检查方法是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应优先考虑的检查方式,应广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病患者,给予本组患者行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对比病理检测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给予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显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厚度均超过10 mm,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积液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显著(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内部血流阻止能力明显低于其他良性病变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及黏膜下肌瘤等病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准确率,其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显示率94.64%,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的55.36%,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其准确诊断性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病灶查出率,可作为已婚妇女检测子宫病变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淑金 《中外医疗》2016,(36):193-195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抽取该院于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度怀疑为子宫内膜病变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通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 诊断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 的符合率以及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8例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 的符合率为97.4%,诊断特异性为100.0%,诊断敏感性为97.4%,均较经腹部超声的92.3%、83.3%、86.7%高,两种诊断方法 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敏感性、特异性高,能够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有利于降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情况。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同时采用腹部超声方法和阴道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经过诊刮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准确性。结果:经腹部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准确率分别为72.5%、72.0%、71.4%、60.0%、80.0%;经阴道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准确率分别为92.5%、92.0%、85.7%、80.0%、100.0%,采用阴道超声方法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更具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