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150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析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B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C组采用联合透析治疗,观察三组患者透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联合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B两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透析组透析后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A、B两组患者,白蛋白指标高于A、B两组患者。结论: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可调整患者体内环境,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且存活率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奕 《吉林医学》2014,(36):8042-8043
目的: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HD)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称为HD组;另一组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称为CAPD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APD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较HD组明显;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CAPD组改善明显好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优于HD治疗,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中行腹膜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方法择取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乙组,60例/组。予以甲组行血液透析治疗,予以乙组行腹膜透析治疗,统计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多项指标(尿素氮、胆固醇、血肌酐以及甘油三酯)改善情况,并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尿素氮、胆固醇、血肌酐等指标水平对比(P0.05);不同透析方式治疗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多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中若行腹膜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尿素氮、血肌酐等多项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疗效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接诊的63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膜透析组31例实施腹膜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组32例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膜透析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腹膜透析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透析治疗,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均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吴文政  杨枫 《吉林医学》2022,(3):770-77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患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后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同时促进肾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栗婷 《中外医疗》2011,30(8):57-57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164例,依据透析方法分为腹膜透析组80例,血液透析组84例,观察2组病例透析前与透析后检测血钾、血钙、血磷、BUN、Cr、Hb、ALB、TG、TC、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和超滤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后检查项目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2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腹膜透析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应用具有可靠的透析效果,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对残余肾功能起到保护,对血管要求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早期透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以透析方式分组:对照组75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75例行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护残余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纳入的2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采取腹膜透析,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及患者残余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残余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残余肾功能高于对照组,但其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及治疗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00%,低于对照组的19.00%(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腹膜透析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快速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结果两组的生化项目对比显示,血液透析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比腹膜透析组低,差异有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t=12.516,P<0.01);两组的血钾、血糖值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61,P>0.05;t=0.083,P>0.05)。患者1年后疗效:血液透析组有效率(81.25%)与腹膜透析组有效率(78.13%)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1,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相当,但血液透析在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优于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膜透析在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01—2017-01间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实验组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后肌酐、各项生化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6%,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腹膜透析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的实践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终末期肾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腹膜透析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体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24 h尿量、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序贯法分为透析组和联合组,各40例。透析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在透析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72.50%,透析组治疗总有效率4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透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联合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与透析组相比均明显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且安全性处于较高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韦慧琴  李良 《广西医学》2011,33(5):606-607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HD组和CAPD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观察指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半年、1年、3年存活率相近(P〉0.05);透析后HD组肌酐、血尿素氮、尿量下降更为明显;HD组白蛋白相对较为稳定,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D组白蛋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D血压控制较HD组好,两组血糖水平透析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心脑血管疾病、出血、营养不良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与CAPD均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但并发症均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终末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7.5%、2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对血清溶质中BUN、PO4、β2-MG的清除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采取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可以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同时对降低血清溶质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保康 《当代医学》2011,17(22):115-1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9例,分为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组49例、血液透析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体重、尿量、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透析后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血清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的患者中,根据不同的适应证来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对比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均明显减少(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较之治疗后的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的感染率为6%,观察组的感染率为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治疗,但腹膜透析对其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1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测定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对比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年、5年生存率(80.49%、56.10%)高于对照组的(58.54%、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和血尿酸(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后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指标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共同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所选取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SCr、TC、ALB及H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r、TC、ALB及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TC、ALB及H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采取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血清溶质清除情况、低血压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溶质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血清溶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采用腹膜透析、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96例终末期肾衰竭伴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腹膜透析,32例)、B组(血液灌流,32例)及C组(血液透析,32例)。比较三组患者钙、磷代谢水平、相关血清因子水平及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Ca、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C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相比,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对其皮肤瘙痒程度、钙磷代谢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