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MMP-2水平及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的临床疗效相近,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与介入栓塞组,各45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MMP-2水平、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MMP-2水平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好降低MMP-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开颅夹闭术组的完全闭塞率和复发率与介入栓塞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但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预后情况良好,但是手术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3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因部分患者术前死亡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实际在我院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的患者为15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实施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85例,对照组为实施介入栓塞动脉瘤患者73例,从并发症及预后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情(Hunt-Hess分级)与术后恢复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并发肺部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分别为13.7%、16.4%,均高于观察组(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5.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后其预后无明显差异,但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机率小于介入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血管栓塞术组和显微手术夹闭组,各50例;血管栓塞组是采用介入的方法用弹簧圈将动脉瘤栓闭,显微夹闭组是采用翼点入路开颅将动脉瘤夹闭.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手术时间为(180.55±9.17)min,血管栓塞组手术时间(76.48±7.35)min,显微手术夹闭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血管栓塞组.治疗后显微手术夹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与血管栓塞术组存在差异(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管栓塞术组(χ2=4.162,P=0.041);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722).结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对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血管栓塞术手术时间少于显微手术夹闭,但显微手术夹闭在并发症预防方面表现更佳,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特征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开颅夹闭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纳为观察组(32例),将采取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患者纳为对照组(2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其中血管内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外科夹闭组(n=41)和介入栓塞组(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格拉斯哥昏迷(GO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介入栓塞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外科夹闭组(P<0.05),但手术费用多于外科夹闭组(P <0.05);治疗后介入栓塞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GO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外科夹闭组(P <0.05);介入栓塞组总有效率高于外科夹闭组[90.00%(38/40)vs80.49%(33/41)](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而言外科夹闭与介入栓塞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其中介入栓塞术更具优势,在减少住院时间、恢复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效果更好,但其相较于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6例(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围术期血清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结果血管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t/P=8. 320/0. 000、10. 711/0. 000、12. 851/0. 000)。血管介入组术后6 h、24 h血清S100B、NSE的含量低于开颅手术组(6h:t/P=6.492/0.000、8.769/0.000;24 h:t/P=10.832/0.000、11.178/0.000)。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慢性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在减小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90.24%,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12.2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71%,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远期成功率(85.37%)高于对照组(65.85%,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远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开颅夹闭组36例和介入组36例, 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GOS)预后的评分以及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复发率方面,开颅组为2.78%,介入组为19.44%,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术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开颅手术的复发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早期组患者二次出血、脑血管痉挛以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组和晚期组相比较而言,前者发病率虽然高于后者,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GOS评分发现,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期组预后良好率为67.4%(29/43),相比于晚期组预后良好率66.1%(41/62),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早期和中期治疗效果较佳,晚期二次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期和早期,后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中期尽可能早的对患者实施动脉瘤栓塞术有助于避免动脉瘤二次破裂,但中期和晚期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分级MCAA破裂患者10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夹闭组52例: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5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Fisher分级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Barthel指数(BI)对预后进行测评,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3个月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和介入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87、5.455,P<0.05)。术后3个月时,夹闭组患者BI评分为(46.1±9.5)分,介入组为(48.2±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介入组为23.6%(1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再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高分级MCAA破裂的治疗效果确切,两种方法治疗后Fisher分级、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20例和介入栓塞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夹闭组治疗良好19例(95.00%),不良1例(5.00%);介入栓塞组治疗良好31例(96.88%),不良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20例患者,动脉瘤消失18例(90.00%),残留稳定1例(5.00%),复发1例(5.00%).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7例(84.38%),残留稳定4例(12.50%),复发1例(3.13%),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开颅夹闭55例,介入栓塞51例,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和Hunt-Hess分级对破裂动脉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开颅夹闭组发生9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介入栓塞组发生8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高低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Hunt-Hess分级基本平行,其中Ⅲ级与Ⅳ级相比,Ⅳ级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病率明显升高,Ⅳ级与Ⅴ级相比远期脑积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对破裂脑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生率无影响,高Hunt-Hess级别的患者发生远期脑积水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72 h内接受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后接受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接受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并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则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为88.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参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4.00%,并发症发生率为48.00%,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相较于开颅夹闭术,应用血管内栓塞术可以显著地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对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后循环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术82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内栓塞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出院时,血管内栓塞组患者的GOS评分要优于开颅手术组(P <0.05);血管内栓 塞组脑水肿、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0%、1.79%、5.36%,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相对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安全性更高,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但两组随访病死率与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