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原发性胰腺癌使用CT与MRI增强扫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3—2015年收治治疗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共计2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对全部患者都应用CT与MRI增强扫描进行疾病的检查,将病理结果与其进行比较,比较CT与MRI增强扫描在检测原发性胰腺癌中的准确性。结果在全部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中,应用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15例)75%,应用MRI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18例)90%;应用MRI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要显著的高于应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一共发现了23个病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直径大于1cm的病灶有20个,1cm的病灶有3个;应用CT检查结果显示:直径1cm的病灶为18个,1cm的病灶为5个,误差率为8.6%;应用MRI增强扫描显示直径1cm的病灶有20个,1cm的病灶有4个,误差率为4.3%;经统计,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和MRI增强扫描来诊断原发性胰腺癌,效果是不错的,都可以作为在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胰腺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但应用MRI增强扫描进行疾病的检测能够取得较高的准确率,比应用CT增强扫描检测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对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进行诊断,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6例慢性胰腺炎及2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对比MSCT、MRI检查下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胰腺癌病变主要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向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方法将2012/1至2016/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进行CT检查、MRI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CT、MRI影像特点、CT、MRI诊断准确率、CT、MRI诊断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软组织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一致,MRI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和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CT检查与MRI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最高,达87.3%,高于CT与MRI单独诊断,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单独诊断的确诊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CT及MRI检查相比,CT联合MRI更利于明确病变对周围器官侵犯程度,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范围,所获取信息更全面,利于分期确诊,进而为确保治疗方案科学性提供参考信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不同病灶直径宫颈癌分期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进行CT、MRI进行诊断,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做为金标准,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在不同病灶直径、不同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结果。结果ⅠB1期及以下,MRI的诊断符合率为81.25%,CT的诊断符合率为43.75%,MRI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ⅠB2期~ⅡA期,Ⅱ期及以上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31%和94.74%,与MRI的诊断符合率72.41%、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分期诊断符合率及术前诊断率均显著高于CT或MRI单独诊断符合率(P0.05);MRI在病灶直径≤3 cm的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 (P0.05);当病灶直径大于3 cm时两者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CT联合MRI在不同病灶直径中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或MRI单独诊断(P0.05)。结论 CT联合MRI在宫颈癌不同病灶直径、不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或MRI的单一诊断,可为临床治疗与预后转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学银  龚方  周亮 《基层医学论坛》2024,(10):121-123+156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吉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由手术病理活检结果确诊的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33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CT与MRI增强扫描,记录2种疾病患者的胰腺病变性质占有情况、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胰腺癌病灶直径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情况。结果 胰腺癌患者的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与大血管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与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症状占比较慢性胰腺炎患者高(P<0.05),而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变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占比较胰腺炎患者高(P<0.05)。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与单一CT检查、MRI检查对比,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胰体癌患者的病灶直径、不同时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NR信号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应用MR诊断的价值。方法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对6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分析,随机分成MR诊断组和CT诊断组各30例,对胰腺癌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MR诊断组的准确率(96.5%)明显高于CT诊断组诊断率(8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组在识别肿块,判断胰周扩散、血管侵犯及淋巴结侵犯等方面明显优于CT诊断组。结论采用MR诊断胰腺癌能更准确地判定肿块及扩散情况,诊断率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MRI与螺旋CT对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的44例小细胞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方法分为螺旋CT组与MRI组。比较MRI组与螺旋CT组肝内外病灶及肝内外病灶阳性率及不同体积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肝内病灶及肝内病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而对于肝外病灶阳性率及肝外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较,MRI在SHCC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CT及MRI检查,以实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分析总结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实施MRI检查对假体周围感染和无菌性松动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CT检查(P<0.05)。实施CT检查对骨溶解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P<0.05)。实施MRI检查对假瘤及假体周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检查(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运用X线、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各有优势,联合运用可提升诊断效果,可根据实际寻求合理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CT和MRI诊断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1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MRI和CT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术前MRI诊断ⅠB1期及以下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但是,CT检查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子宫体侵犯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术前MRI诊断浸润性宫颈癌ⅡA以下分期的价值高于CT,但是CT检查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子宫体侵犯的价值更高,应该联合两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螺旋CT扫描与手术对照。观察胰腺血管侵犯Loyer分型、胰腺周围主要动脉和静脉受侵犯分级情况。结果螺旋CT评估胰腺血管侵犯Loyer分型可切除血管206支,不可切除血管74支;螺旋CT评估胰腺周围主要动脉受侵犯分级可切除动脉157支,不可切除11支;螺旋CT评估胰腺周围主要静脉受侵犯分级可切除静脉69支,不可切除43支;螺旋CT评估Loyer分型可切除准确率为71.0%(199/280),血管受侵犯分级可切除准确率为77.8%(218/2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血管侵犯的可切除性评估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在胰腺癌血管侵犯多层螺旋CT评估中对动、静脉评判标准要有所区别,才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MRI与超声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分期及宫旁侵犯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6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入选者均同时接受MRI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MRI与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MRI诊断宫颈癌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超声(P0.05);MRI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P0.01);MRI对宫颈癌宫旁侵犯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结论 MR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分期及宫旁侵犯评估中准确性高于超声,可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资料来源于2001~2003年间MRI诊断的32例胰腺癌。32例胰腺MRI由2名影像学专家进行分析评价,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作为标准,评价其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2例MRI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例中,胰腺癌28例,慢性胰腺炎3例,壶腹癌1例。诊断的准确性为87.5%。结论:MRI对于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与CT相仿,但对显示胰腺肿瘤侵犯血管,MRI优于CT,同时由于MRI无辐射及新的实用技术(MRCP,动态增强扫描及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等)的应用,使MRI成为胰腺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肝癌(LC)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肿瘤活性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阳性结果为"金标准"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与实验室检查确诊的LC患者31例(42个病灶)进行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手术治疗后3~5周进行MRI、CT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再次行DSA诊疗并分析三种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结果(1)单纯CT的活性病灶检出率(61.29%)和单纯MRI的活性病灶检出率(87.10%)与DS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超声、CT、MRI联合检查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MRI在LC复发及残余病灶诊断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T诊断(P<0.05)。(3)MRI在Ⅰ型、Ⅱ型、Ⅲ型中的"+"均略高于CT诊断,反之亦然(P<0.05)。(4)MRI对LC有、无包膜病灶诊断的有效性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在LC的临床诊断中予以MRI诊断的有效率显著高于CT诊断,且对该病的介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样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91.53%,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图像质量1级所占比例为81.36%,高于MRI的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更高、更为清晰,临床可结合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对肝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肝脏增强CT检查、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以及相关资料。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参照,MRI以96.67%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83.33%的诊断准确率;在肝内病灶以及3cm以下病灶检出方面,MRI优于肝脏增强CT,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增强CT与MRI均可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肝内病灶以及小直径病灶检出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CT影像学检查分析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为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70例进行CT检查,以符合病理诊断为阳性标准。结果 CT诊断单发病灶阳性率高于多发病灶阳性率(P0.05),并且多发病灶误诊率高于单发病灶误诊率(P0.05)。CT诊断A、B、C期阳性率高于其误诊率(P0.05)。CT诊断Child-pugh分级阳性率高于其误诊率(P0.05)。CT诊断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分化阳性率高于其误诊率(P0.05)。CT诊断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单发病灶或多发病灶、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分化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升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病理结果分成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52例)与观察组(胰腺癌,28例),2组术前均接受CT检查,比较2组CT影像学征象、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2组CT影像表现中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扫描结果中胰腺肿胀、肾脏受累、被膜样边缘等均低于对照组,血管侵犯、病灶密度降低、胰管截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管不规则扩张或狭窄、假囊肿形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均不相同,可将其作为诊断二者的可靠指标,同时可根据胰腺肿胀情况、肾脏受累程度、被膜样边缘、血管侵犯、病灶密度、胰管截断等情况进行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19.
CT增强扫描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玲  肖喜刚 《医学综述》2013,(20):3784-3786
目的进行CT增强扫描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扫描对胰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60例的CT增强扫描和PET-CT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增强扫描共发现病灶84处,PET-CT共发现病灶94处,CT增强扫描和PET-CT联合检查共发现病灶98处。结论18F-FDG PET-CT较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病灶(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检出率高,而CT增强扫描在观察胰腺周围血管状态方面优于PET-CT,CT增强扫描与PET-CT联合检查能够对胰腺癌做到早期诊断和全面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T组和MR组,每组44例。CT组实施多排螺旋CT扫描,MR组实施动态增强MR扫描,将病理学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是88.64%,敏感度是84.09%,特异性是77.27%;MR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是90.91%,敏感度是84.09%,特异性是75.00%,两种检查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胰腺癌灶在胰腺动脉期、胰腺静脉期及胰腺延迟期的显示值均高于C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多排螺旋CT与MR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均具有十分显著的诊断价值,临床进行诊断时只需选择两者中的其中一种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