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①检测血清:2003年12月5月-2004年12月10日本院输血前患者在备血时间时抽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②试剂和方法: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为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的产品。梅毒初筛(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梅毒确诊试验(TPPA)采用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的试剂盒。③仪器:Wellscan—K3酶标仪,WELLWASH4K2洗板机由瑞士提供。  相似文献   

2.
4 364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具有传染输血相关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等)的危险,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严重干扰正常医疗秩序。为区分受血者所患疾病是否为输血感染,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检验非常重要。我院于1999年6月起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等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逊怀 《医学争鸣》2008,29(16):1454-1454
1临床资料2004/2006年我院输血患者1934(男1504,女430)例,年龄25d~87岁.其中门诊患者102例,余为分布于我院14个临床科室的住院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4项检测均用ELISA法,所用试剂均经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HBsAg,抗-HCV试剂购自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抗-HIV,梅毒抗体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4.
陈华根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979-979
卫生部输血管理相关要求,对受血者输血前须进行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原体检测。我们对所有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了TRUST检测,阳性者同时进行TPPA检测,了解有无梅毒螺旋体感染;抗-HCVIgG检测,了解有无HCV感染;HBsAg检测,了解有无HBV感染;抗-HIV1/2检测,阳性者送样本至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试验,了解有无HIV感染。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华根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2):979-979
卫生部输血管理相关要求,对受血者输血前须进行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原体检测。我们对所有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了TRUST检测,阳性者同时进行TPPA检测,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878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进行回顾分析,HbsAg阳性率最高74例,占8.4%;抗-HCV阳性率次之16例,占1.8%;梅毒阳性率3例,占0.34%;抗-HIV阳性率1例,占0.11%。我们认为,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检测传染性血清标志物,义务人员可针对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加强防护和消毒处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医疗损伤,避免和预防传染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同时,通过输血前检测传染性血清标志物,对于减少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输血和大多数临床治疗技术一样,是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此而引发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因此,血源性医院感染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减少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对输血前患者应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  相似文献   

8.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7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2780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1.15%、抗-HCV的阳性率为0.90%、抗-HIV的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9%。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桂秋  吕品  肖娟 《广东医学》2004,25(1):54-55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抗凝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1248例,总阳性率16.90%。单项阳性1200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6%;混合感染48例,混合感染率0.65%。其中HBaAg、抗-HCV、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和0.04%;HBa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0.
输血和大多数临床治疗技术一样,是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此引发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同时发生。因此,血源性医院感染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减少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输血前患者应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也是感染性疾病医源性传播的主要途径。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临床输血前必须检查患者血液感染性病原体相关指标。为规范医疗操作和保护医护患各方利益,防范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措施。因输血引起肝炎、梅毒甚至艾滋病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4.
手术前或输血前3386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具有传染输血相关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的危险,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严重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因为手术中或抢救中有时必须输血,为区分受血者所患疾病是否为输血感染.手术前或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检验就显得重要。本院于2000年6月起对手术前或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ALT等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统计了2000年11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输血的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梅毒螺旋体(TP)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检测结果,现将检测结果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本文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它3项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病毒指标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18001例输血前患者的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各病毒的阳性率:HBsAg为7.23%,HCV为2.67%,HIV为0.02%,RPR为0.38%.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具有传染输血相关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的危险,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严重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因为手术中或抢救中有时必须输血,为区分受血者所患疾病是否为输血感染.手术前或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检验就显得重要。本院于2000年6月起对手术前或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ALT等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对受血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需要输血的6 953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HBsAg 10.96%;抗-HCV 2.01%;抗-HIV 0.07%;抗-TP 1.25%;ALT(>40U)13.84%.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为血源性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对保证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