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超低位及低位直肠癌占较大比例,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仍需探讨。 方法 收集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9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6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开腹组50例患者,行开腹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和排便困难发生率。 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52.4±38.2) min、出血量(45.2±21.8) ml、住院时间(9.7±1.2) d、肛门排气时间(2.1±0.8) 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均明显更小,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12.3±0.7)明显多于开腹组(1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及排便困难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TME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且与开腹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88-118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观察组8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71例行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患者,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816,P<0.0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6.041,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93,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3.712及4.125,P均<0.05)。切口感染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137,P<0.05)。肠梗阻发生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573及0.082,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3.712及4.125,P均<0.05)。切口感染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137,P<0.05)。肠梗阻发生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73及0.082,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7例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4例行次全切除术,2例行全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患者的控便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阴性,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平均2.4cm(2.0~2.8 cm),术中出血平均100 mL(50~150 mL),手术时间平均4 h(3~5 h)。术后3个月内大便次数3~10次/d,术后1年大便次数1~4次/d。2例出现吻合口瘘。结论:采取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保留肛门的可行途径,其肛门功能及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1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OISR)治疗,观察组采用LISR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收缩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但两组术后1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ISR术治疗直肠癌疗效确切,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最大程度的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应晓江  陈志良  李振军  陈洪亮  叶平江 《浙江医学》2013,35(19):1769-17,701,783
近年来,结直肠外科发展迅速,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各种保肛术式也逐年增多,使患者在肿瘤根治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保肌机会。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是新近发展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王健宝 《医学综述》2012,(19):3309-3310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共22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实施超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保肛手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该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发生出血1例,经缝合后血止;出现吻合口瘘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后痊愈。该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8±6)个月,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1例,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2例,其中1例拒绝再次手术,术后18个月因癌转移死亡,其余2例改行Miles手术而存活。术后6个月排便紧迫感发生率、术后排便次数和大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P<0.05),且术后Kirwan分级主要集中于1~3级,随着时间的增加其级别也随之降低。结论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有较好的根治效果,患者术后早期肛门功能保留良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贾宝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04-3906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开腹TME联合ISR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TME联合IS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前后胃肠动力指标(胃泌素、胃动素)、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TME联合ISR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保护肛门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郑枫武 《吉林医学》2022,(3):659-660
目的:分析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行Lap-IS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一手术组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门功能[低位直肠前...  相似文献   

10.
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作用以及该手术的关键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月~2002年2月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10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系膜标本中19例检测癌结节,占17 7%;34例检测到淋巴结,占33.3%.术中吻合口漏4例,发生率为3.9%,术后吻合口瘘7例,发生率为6.9%;术后2年内肿瘤局部复发10例,复发率为9.8%.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能有效预防和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诊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常规组34例患者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给予治疗组34例患者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of low rectal cancer,ISR)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患72例,依照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无论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还是肛门排气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病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术进行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能够获取到极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应用问卷调查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对25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Vaizey和Wexner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分别选择同期25例直肠癌低住前切除术及25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Vaizey和Wexner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高于低住前切除术,但在术后1年差异却没有显著性,而两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结果在术后1年却仍有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一直有显著性。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肛门功能短期内不如低住前切除术,虽然长期的结果可以接受,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9):824-82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恢复肛门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4-03—2017-03间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18例患者实施腹腔镜下TME联合ISR保肛术,运用腹腔镜技术行TME,分离至肛提肌裂孔,经肛门行ISR,近端结肠与肛管吻合,观察其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及肿瘤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改APR术,无围手术期死亡。8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肛门狭窄,1例术后1年出现肝转移,无吻合口瘘、局部复发并发症。随着时间推移,肛门功能总体恢复良好,术后1年肛门功能Kirwan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7例。结论腹腔镜下TME联合经肛门ISR对具有适应证的超低位直肠癌可以做到根治性切除肿瘤,又能保存肛门,疗效确切,腹腔镜下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吕柯 《中外医疗》2013,(35):84-85
目的 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保肛率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的手术用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体现出了腹腔镜治疗的优越性.结论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较之开腹直肠全系膜切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用时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林放炎  谢伟 《右江医学》2004,32(2):104-105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 2 0 0 1年间 2 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特异性并发症有 1例 ;2例局部复发 ;1例术后 1年局部复发并因多发转移死亡 ,其余患者生存超过 2年。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 ,但应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收集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参与,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方案,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过高对患者临床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近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