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在快速康复外科(F T S)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引入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随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后,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 g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 通过营养筛查后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及护理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可以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增强胃癌快速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NRS2002评分表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予周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探讨对有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新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前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变化、手术前后CRP变化、肛门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实施同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治疗对营养筛查所筛选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行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顺铂单药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初依据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营养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研究组(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剩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异常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NRS2002评分≥3分共14例,为研究组,对照组17例;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异常、化疗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S2002可试用于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筛查,根据营养筛查结果进行营养干预可改善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国  杨中民 《吉林医学》2010,(35):6478-6479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P<0.01),住院天数少(P<0.01);两组患者术后10d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吴枫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80-181,18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改进策略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肠内营养组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加后期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由中心静脉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化验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3及7天的白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SIgA);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记录住院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区别,术后第1、3及7天均高于对照组(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营养组术后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0.05)。两组均无重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并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控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68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实对照组采取术后肛门排气后予流质饮食.实验组予以术后六小时行肠内营养,予行肠内营养液EEN,术日补充营养总量的1/4,术后第2日补充1/2,第3日补充全量,连续7天.对照组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普通流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切口、尿路感染率、血清白蛋白水平、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降代肺部,切口,尿路感染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SAP患者,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新入院胃癌患者运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评分在3~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早期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30例)和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普通肠内营养,30例),两组术后给予7 d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值)、营养状态指标(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CD4+/CD8+、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63.5±7.3) h vs. (72.8±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严重腹胀、炎性肠梗阻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促进了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回升,促进了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9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49例给予体温(36.0~<38.0℃)肠内营养液支持,观察组49例给予高于体温(38.0~42.0℃)肠内营养液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指标[腹内压、胃残留量、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水平(D-LA)]、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发生率。结果:干预30d后,观察组患者MTL水平及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内压及胃残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AO及D-L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总发生率为44.90%,高于对照组的18.37%(P<0.05)。结论:采用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支持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增强胃动力,改善肠屏障功能,但会引起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前短期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实验组术前3d每天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TPF)1000mL(4.19kJ/mL),术后观察肝功能、炎症反应、免疫球蛋白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术后1周时两组体质量均较术前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显著性(〈0.01)。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实验组均较同期对照组高(〈0.01)。实验组IgA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较同期对照组高(〈0.01)。结论对经评估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胃癌患者,术前短期肠内营养能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态,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最佳时机。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24~48h即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h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与营养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接近,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腹泻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24~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陆学安 《吉林医学》2014,(35):7842-7843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4例,对照组患者未见类似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T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胃肠外科病区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116例,随机分成TPN组与EN组,在行胃癌根治术后第2d分别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结合珠蛋白(HPT)、转铁蛋白(TRF)、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结果应用营养支持前两组P〉0.05;应用营养支持后两组治疗后血清水平:PRE、HW、TRF、HPX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在血清蛋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给予个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90例,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试验组46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成立营养支持小组、监测体重计算热量、个体化配方及浓度的调整。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两周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营养支持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和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人体成分指标(骨骼肌、蛋白质、无机盐、体脂)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人体成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肝硬化营养不良可有效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改善营养指标水平,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2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液,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合剂,术后第1~3天分别给予患者所需能量的25%、50%和75%,不足部分由周围静脉营养补充;术后第4天起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液,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 M、Ig A、CD4+、CD8+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术后感染率为5.88%(5/85);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为15.29%(13/8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980,P<0.01)。结论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390-1391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恢复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清蛋白、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营养费用低于对照组,发生腹胀腹泻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呕吐及肝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治疗的9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血清营养学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水平,保护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