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圣仲景所用之主要有清酒、白酒2种。清酒自西周源始,是一种质优的无灰酒,色近赤质清,又称黄酒或米酒,功擅通经温阳,补益心肝,尤以色近赤而入血,功善行血养血,常用作煎药、洗药、浸渍、送服药。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气味芳香可口,性味辛热,常用作治疗胸痹的主药。此外仲景大师还用一种苦酒,即今之术醋,如苦酒场方,以消肿敛疮。医圣仲景通过把酒与药物配伍使用,深刻揭示了酒的功效,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1.通药物之滞:仲景大师每于补剂内或用地贫方内,用酒作煎药溶媒或送服丸散,使其补而不滞。如炙甘草汤中用清酒七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仲景临床诊疗决策思维解析《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方证。通过方证及方后加减法,结合《伤寒论》有关原文,认为该方所治非里实热证兼太阳表证,而为里虚寒(寒性之无形气滞)兼外感表证。从症状立法选方到精准加减,可窥仲景临床诊疗决策思维的详细过程,亦可领会其用药精当之处。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善于用酒一如其用蜜、粥、醋者,颇多讲究,独具匠心。形成了仲景辅助治疗方法多姿多彩的特色,且开用酒系统辨病辨证之先声,为后世广泛用酒治疗疾病打下基础。兹就《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用酒的内容作一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酒的起源很早,而药酒在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周礼*天官下》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意思是授予管理酒事之官,如节度职,故用齐名(亦有人解释"齐"如"剂").《太平御览*卷八四三)解释为"色或如葱白,或如红赤,亦有泛清",说明了我国古代已有白酒、黄酒、露酒、果酒、药酒之分.《素问*汤液醪醴论》谓:"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表明古人制作醪醴饮用主要是为了强身.随着中草药知识的丰富,人们尝试用某些中草药配入酒中,而制成药酒.药酒将饮用的酒和治病强身的药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仲景小柴胡汤为基础,对比分析历代小柴胡汤同名方,阐明其存在的密切衍化关系。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名为"小柴胡汤"的19首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对小柴胡汤同名方的药物、药物功效、主治症状、主治病名四个方面进行频数统计,总结小柴胡汤同名方的用药规律。结果:19首小柴胡汤同名方共出现药物40种,共138频次,以柴胡为最;其中非仲景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共33种,46频次,以理气药为最;小柴胡汤同名方的主治症状,共52种、208频次,以寒热往来为最;小柴胡汤同名方的主治病名,共9种,43频次,以外感发热类为最。结论:历代小柴胡汤同名方虽然在方药组成、配伍结构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其功效主治亦会相应的改变,但皆由仲景小柴胡汤化裁而来。对历代小柴胡汤进行比较浅析,可加深对仲景小柴胡汤内涵的理解,同时指导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开辟了汤液与针灸治病的典范,使针、药两法用于临床而相得益彰。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历代医家多重于药而轻于针,致使中医治法由针、灸、药并用到针灸式微、以用药为主的这样一个过程,则深失仲景著书之苦衷。本文旨在探赜索隐仲景针(灸)药结合的理念,以便全面的学习研究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7.
小陷胸汤源于<伤寒论>,是仲景为伤寒误下所致小结胸病所设,熟读<伤寒论>原文可知小结胸病多指痰热互结,胸腕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小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疾病,只要方证对应每收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甘麦大枣汤源于仲景《金匮要略》,药味简洁,疗效显著,既有养心宁神之效,又具和中缓急之功,自汉世至今,历千余年而久用不衰,凡医者临床,加减化裁,各有心得。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以下病症,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仲景《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作了较全面的叙述,为中药的剂型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方多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剂,经方立法严明,配伍精当,虽历经千百年,若用之得宜,仍效如桴鼓.何庆勇副教授善用经方,强调方证辨证,指出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是畏风、肌肉疼痛、阴雨天加重、脉虚浮涩;推崇运用仲景本源相对剂量,特别强调附子的剂量;注重随证活用或叠用经方.临床使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1.
仲景学说源于《内》、《难》,博采众长,其创立在祖国医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划时代意义。仲景学说之研究,代不乏人;然笔者认为,对仲景重脾胃之学术思想研究似嫌不够;每论脾胃,则必东垣、天士,其实,仲景实乃倡脾胃,重脾胃之功臣。姑且不言《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腹满寒疝宿食、痰饮咳嗽、呕吐哕下利、妇人妊娠诸篇中重脾胃之思想十分突出,就是被人称为“外感热病专书”的《伤寒论》,亦在“太阳篇”中设小建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茯苓甘草汤,在“少阳篇”设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少阴篇”设“少阴三急下”,“厥阴篇”也有“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之戒,其旨均在脾胃。“阳明”、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 ,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 ,不但温阳散寒 ,而且温经除痹止痛 ,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 ,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 ,机体失于温煦 ,寒邪束于肌表 ,卫阳不得布达 ,气血运行不畅 ,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 ,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的涵义,从广义讲有制造,制药的意思,故酒制,醋制乃是以酒或醋来炮制药材的总称。 酒和醋都是很好的溶媒,也是有效的药物。《炮炙大法》说:“醋取为用,无所不入”。在张仲景时代就有红兰花酒、栝蒌薤白白酒汤、半夏苦酒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应用。所以酒和醋在古代医方中常作为溶媒,也作为药物使用。上古时代治病时汤液与酒剂并重,如《素问·汤液醪醴论》就是专门讨论汤、酒的应用,同书“玉版论要论”中也有“醪酒主之”  相似文献   

14.
对仲景治疗下利属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所采用的不同方剂进行归纳总结,如热利以白头翁汤、黄芩汤治疗;实热利则以大、小承气汤治疗;寒证以四逆汤等治疗;虚证或虚寒者,以理中丸、赤石脂禹余粮汤等治疗。通过对以上方剂的分析,结合临床体会,归纳其治疗下利的配伍规律,为目前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不但温阳散寒,而且温经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得布达,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仲景用大枣者计65方,其中《伤寒》40方,《金匮》25方(其中枣肉、枣膏各一)。仲景原文中,未见加大枣之句。《本经疏证》认为“姜以主卫,枣以主营”;《伤寒用药研究》以生姜为“体和润而缓通,安定为用。”从仲景原文分析,大枣的功用可归纳为五: 1、安中和营 凡邪于外而宜发散者,每伍大枣以防散药之峻热,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治淤热发黄,大青龙汤之治无汗烦躁,越婢汤之治风水等。凡邪于内而宜外者,则伍人参而助其不及,如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吴茱  相似文献   

17.
生石膏临床常用于清解阳明内热。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滁文对比中发现,“渴”是白虎加人参汤方证,而非白虎汤方证,因此治渴之功在人参,因其能健胃生津,而非生石膏,故一般所认为生石膏治渴的说法是错误的。生石膏有清透解热之功,故仲景表里双解的时候多用生石膏清里热,而非芩、连,因石膏清热而不碍解表,所以临床上只要见到口干、烦躁等阳明内热症状,皆可以加入生石膏,如小青龙加生石膏汤等。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酒为百药之长”。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药酒治病养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药酒治病的记载,如《史记、扁鹊仑公列传》曰疾在肠胃,酒醪之所及”。《内经、汤液醪醴论》中就有“上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记载。《内经》所说的上古、  相似文献   

19.
大陷胸汤、丸,为《伤寒论》用治热与有形痰水之邪结于胸肋、心下,热实结胸的效方。临床用之取效者,亦不乏报告。但书中条文述证不多,文词简略,理解较难。本文愿就《伤寒论》中所述有关条文,对仲景对大陷胸汤、丸的应用,试予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金匮要略》腹满篇中共有8首方剂,其中有5首实证方(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5方表里轻重缓急虽不同,但都有通腑荡实之品,有攻积导滞之功,充分体现了仲景治疗腹满实证所遵循的"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原则。对于腹满胀痛仲景特别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所用方药均为导滞通腑之方,虽为攻伐之剂,但只要辨证正确每每显效,尤其是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的急性疾病,疗效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