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对于该类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心电图应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全部存在左室高电压情况且ST段均出现1mm以上的偏移,25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达到了100%,对照组心电图中则无左室高电压以及ST段偏移≥1mm的情况出现,同时也无倒置T波情况。结论通过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能够提升此类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4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1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特征,确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结果 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规律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结论 标准12导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关系增高伴对称性T波深倒置,应该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0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住的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住院患者3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心失肥厚型心肌病均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王T,倒置程度Tv4>Tv5>Tv3,以V3~V5导联最明显22例;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3者19例;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以V3~V5最明显者22例.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心电图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40~80岁之间每10岁划分一个年龄段分为4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间隔的心肌厚度,通过心电图检测TV_4、TV_3、TV_5、TI、Ta VL的倒置深度及RV_4、RV_3、RV_5的电压高度,另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比较两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AT)、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前后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间隔的心肌厚度,TV_4、TV_3、TV_5、TI、Ta VL的倒置深度及RV_4、RV_3、RV_5的电压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和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VD、IVS、LVPW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区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UCG)联合心电图(ECG)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AHCM患者作为AHCM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年人33例为健康对照组,均接受常规12导联ECG检查及UCG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AHCM组LAD、LVPW、A峰、心尖厚度、IVS、E峰、S_(V1)+R_(V5)、S_(V3)+R_(aVL)、12导联总ΣQRS、R_(V2)+S_(V1)、R_(V3)+S_(V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LVDD、LVEF、LVDS、F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G联合ECG检查AHCM患者可有效评估心肌肥厚、左心功能及心脏形态,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20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梗阻将其分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研究1组)100例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研究2组)100例,同期选取100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采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对比3组患者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患者的NT-ProBNP指标水平均较高,另外,3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超声技术分别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的NT-ProBNP指标水平均较高,同时可清楚地显示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临床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160例P-AHCM患者临床资料作为P-AHCM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150例患者作为AHCM组与体检的1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三组超声检测指标结果。结果 P-AHCM组与AHCM组的LVD、IVS、LVPW、LVA、LVA/IVS指标均比对照组高,且P-AHCM组略低于AHCM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相较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健康者相关指标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心脏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对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Tv4〉Tv5〉Tv3。超声心动图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8~35mm,平均20.88mm。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总结深圳沙井医院2004年1月-2011年2月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35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 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5例(100%)。结论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3-155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探讨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威市人民医院5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6名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的T波倒置并伴ST段下移以及左室高电压现象:心前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都超过正常值;在ST段上,分别表现在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V3~V6T波倒置,其中,36例倒置T波深达10~16mm。结论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有心肌病的患者及早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本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7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霓  张竑卉  孙芸芸 《广东医学》2004,25(2):164-16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7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73例(100%);伴胸前导联T波倒置0.05~0.1mV或以上,以V3或V4最明显41例(56%);R渡振幅增高以V3,V4或V5为主31例(43%);胸导联病理性Q波0例;ST段压低,以V3或Vd最明显34例(46%),合并心房纤颤5例(7%)。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4例,女2例)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等检查,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胸导联ST段下移,以V2~V5最明显,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TV4≥TV5>T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率.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ST-T改变的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性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8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分析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40例(100%),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0.2my~1.0my以V3-V4最明显30例(75%):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6者28例(70%):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30例(75%);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40例。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仇鑫  高敏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2):181-184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及间隔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符合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55例,根据肥厚部位不同分为心尖肥厚型组(17例,30.91%)和间隔肥厚型组(38例,69.09%)。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心脏彩超参数及心电图Ⅲ导联的R/S、Q波、S波、V4-6、-AVR导联T波等参数。 结果 间隔肥厚型[(15.71±4.88) mm]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1.18±2.70) mm]相比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1,P<0.05)。心尖肥厚型心肌病V4-6(15例,88.24%)、-AVR导联倒置T波(16例,94.12%)所占比例与间隔肥厚型心肌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5、10.162,均P<0.05)。间隔肥厚型心肌病Ⅲ导联R/S<1、主波向下所占的比例(21例,55.26%)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例,23.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1,P<0.05),其余心电参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心尖肥厚型与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不同,V4-6、-AVR导联T波,Ⅲ导联主波方向,结合心脏彩超、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肥厚部位的定位具有很好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90-3691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改变,提高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为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胸前导联 T 波倒置均超过0.05 mV,RV5大于2.6 mV 的有18例(42.9%),ST 段压低程度0.05~0.4 mV 的有20例(47.6%),没有患者出现额面心电轴异常和病理性胸前导联 Q 波,合并心房纤颤3例(7.1%)。结论标准12导联 ECG 显示胸导联 V3~V5R 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 T 波,要高度考虑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提供了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心肌病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比较R波(超过0.25mV)、ST段压低(1-4mm)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对比T波倒置(超过1mV)比较则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极易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患者误诊为冠心病,在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时需要严格、认真分析检查结果,并且需要配合患者病情及症状进行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 对 31 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 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 mV);V3~V5导联R 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1例全心尖肥厚型可见病理性Q波.合并心房纤颤2例(6.5%).结论 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AHCM的可能,ECG异常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收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非梗阻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梗阻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分别为A组、B组和C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和C组患者年龄、发病年龄高于B组;A组患者IVS、LVPW低于B组和C组;A组患者LVDD显著低于C组,A组患者LAD低于C组;A组GNT、左心室高压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可以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及心电图胸导联上典型G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