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合氯醛剥夺睡眠后灌肠用于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做核磁共振的患儿按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按常规在检查前半小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观察组患儿剥夺睡眠后于检查前半小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比较两组灌肠操作失败率、用药后入睡时间及药物制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低,入睡时间快、制动效果好。结论: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时,在剥夺睡眠后水合氯醛液灌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临床为小儿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后肛管是否需要留置及留置的最佳时间,以降低水合氯醛镇静灌肠药液的排出率,提高小儿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的有效性。 方法 将2015年1-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内一科进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的30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水合氯醛灌肠法,即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随即拔除肛管,指导家长捏紧臀部3~5 min。观察组采用肛管留置灌肠法,即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闭合肛管头端塞子,用胶布固定肛管于臀部,指导家长捏紧臀部3~5 min,并将肛管留置15 min后拔除。观察2组患儿10%水合氯醛灌肠后灌肠液的排出情况及睡眠起效时间并记录。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150例患儿中5例有药液排出,对照组150例患儿中有28例有药液排出,2组灌肠液排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2,P<0.01);观察组150例患儿中有3例镇静失败,对照组150例患儿中有22例镇静失败,2组镇静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3,P<0.01);2组10 min内睡眠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0,P<0.01);20 min内睡眠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3,P<0.05)。 结论 为小儿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肛管留置15 min有助于降低水合氯醛镇静灌肠药液的排出率,提高患儿水合氯醛镇静灌肠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核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睡眠剥夺联合镇静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MRI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在MRI前0.5 h予以水合氯醛灌肠,观察组先进行睡眠剥夺,再在MRI前半个小时进行水合氯醛灌肠。将两组灌肠操作失败率、配合程度、用药后入睡时间、药物制动效果、一次性检查成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灌肠操作失败率3.77%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操作配合良好率73.58%、药物制动显效率92.45%、一次性检查成功率96.23%均高于对照组50.94%、69.81%、7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入睡时间(11.05±4.68)min短于对照组(23.15±8.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灌肠在小儿MRI中的镇静效果较好,有助于患儿配合度和检查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桂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7):857-858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痫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痫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h~12h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锤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痫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镇静剂在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行超声监测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水合氯醛组和鲁米那组,各30例。水合氯醛组给予水合氯醛进行术前镇静,鲁米那组给予鲁米那进行术前镇静。比较两组患儿:(1)催眠时间;(2)术前、术后24 h的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3)灌肠治疗后复位成功情况;(4)复套情况(超声检查);(5)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水合氯醛组与鲁米那组组内术后24 h WBC均低于术前W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合氯醛组镇静催眠时间及镇静效果均优于鲁米那组,且水合氯醛组家长满意度比鲁米那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合氯醛在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高,镇静时间迅速,能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镇静灌肠肛管在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镇静灌肠肛管用于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观察镇静效果.灌肠后30分钟内入睡为有效。结果 经临床应用66例,患儿能在灌肠后8—30分钟入睡,未出现肛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镇静灌肠肛管在小儿水合氟醛保留灌肠的使用中安全有效,不仅改善了灌肠质量,为患儿减轻了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是一种理想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7.
蔡郁  蔡敏  辛丁 《吉林医学》2010,31(5):695-695
目的:探讨小儿脑干电位检查前应用水合氯醛灌肠的镇静催眠效果。方法:对96例5岁以下患儿应用10%水合氯醛灌肠,而后进行脑干电位检查。结果:91%患儿能在30 min内进入睡眠,镇静成功率96%,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脑干电位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基础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13岁拟行疝气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麻醉方法均为基础麻醉诱导患儿入睡,抱入手术室后实施不插管全凭吸入麻醉,术中辅助局麻,手术时间均在1 h以内。麻醉诱导前30 min,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C组以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入睡时间、入室后Ramsay镇静评分、诱导时对麻醉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A组入睡时间(12.31±3.21)min明显小于B组(23.55±3.72)min和C组(19.23±3.32)min(P<0.05)。A组镇静满意率和面罩接受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同C组比较,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缩短吸入诱导时间,预防苏醒期躁动,并且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以保证围术期间患儿良好的氧供。方法:本组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0例,患儿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入室前给予氯胺酮5 mg/kg肌内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通道,行ECG、NIBP、SPO2监测。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1 mg/kg,地塞米松5 mg。面罩吸氧5 min后潮气量法吸入4%~8%的七氟醚。用2%利多卡因行喉头和声门内喷雾表麻。术中以异丙酚(加入利多卡因)6~12 mg/(kg.h)维持麻醉。术中均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术中SPO2<90%时,采用辅助或控制呼吸。结果:20例患儿异物均完整取出,8例患儿置入气管镜取异物期间SPO2下降至<90%,其中6例利用高频喷射通气进行辅助呼吸维持正常SpO2,不必退出气管镜影响手术操作的连续;2例给予司可林完成手术。所有患儿麻醉恢复后均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结论:在高频通气的供氧方式下,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适宜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0.
韦天全 《华夏医学》2003,16(6):878-879
小儿斜视手术范围局限 ,但操作精细 ,故麻醉要求镇痛完全 ,镇静要适当 ,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儿眼球固定不动 ,以利于手术操作 [1 ]。 2 0 0 2年在我院施行小儿斜视矫正术采用氯利合剂复合异丙酚麻醉 30例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全组 30例 ,ASA分级 ~ 级 ,男 1 2例 ,女 1 8例 ,年龄 2~ 1 4岁。择期行小儿眼外肌手术 ,术前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3例。1 .2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 6 h,禁饮 2 h,术前 30 min给予阿托品、鲁米那肌肉注射。麻醉诱导 :用氯胺酮 6 mg/ kg肌肉注射 ,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室 ,固定头部 ,肩下垫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水合氯醛对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150例患儿按照镇静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78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曲马多注射液,给予研究组患儿水合氯醛联合曲马多,对两组患儿镇静满意度和躁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min后,研究组患儿躁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后,研究组患儿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合氯醛联合曲马多有助于防止患儿全身麻醉手术后的躁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唇裂要求在手术时机适宜的前提下尽早行修复术.因而患儿年龄偏小,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营养不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有一定困难。我院自1994~1998-04间行小儿唇裂修复术27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6个月~5岁,体重6.5~16kg,无心肺疾病,合并腭裂6例.术时45~130min。1.2麻醉处理。咪唑安定0.2mg/kg,阿托品或东莨菪碱0.01~0.02mg/kg术前30min肌注。氯胺酮4~6mg/kg肌注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非插管者缓慢表注咪唑安定0.2mg/kg,氯胺酮2mg/kg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情…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以来 ,我们在实施小儿口腔手术麻醉时 ,先肌肉注射氯胺酮、安定等维持 ,行小儿口腔手术 1 4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4 8例中男 90例 ,女 5 8例。年龄 4个月~ 9岁 ,其中1岁以内 30例 ,多施行唇裂、腭裂修补术 ,手术时间 1 5~ 2 5h。1 1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 0 0 1mg kg ,4岁以上加鲁米那 2mg kg。患儿入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 ,体重小于 1 0kg的婴幼儿用药量 8~ 1 2mg kg ;体重大于 1 0kg以上的小儿用药量 6~ 8mg kg。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 ,静脉注射稀释 2倍的羟 -丁酸钠 ,体重小于 1 0kg的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应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5mg/kg,其中11例因患儿哭闹肌注氯胺酮5~8mg/kg,患儿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1~2mg/kg,芬太尼3~5 μ g/kg,阿曲库胺0.5mg/kg,地塞米松5~10mg.气管插管后机控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6次/min,呼吸比率为1∶2.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0~6.0mg/(kg·h)静脉泵入,吸入七氟醚,必要时间断追加阿曲库胺和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静吸药物,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正常,SPO2>96%以上,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迅速拔出气管导管.结果 静吸复合麻醉对患儿BP、HP影响较轻微,能迅速入睡,术中平稳,术毕10~30min意识恢复.随访无恶心,呕吐,对麻醉及手术均无记忆,无一例出现麻醉并发症.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麻醉安全性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同时要注意静吸复合麻醉药物的协同作用,如患儿的个体差异,防止复合用药时引起呼吸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15.
肖贵全  房秀生 《重庆医学》2000,29(6):545-546
为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1995年 4月~ 1999年 11月间行腭裂修复术 10 0例 12岁以下的小儿行气管内麻醉作一分析。小儿麻醉的关键在于术中管理 ,术后适时拨管 ,保证了术中及术后小儿的安全性。本组病例无死亡。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0例中男 6 7例 ,女 33例 ,6岁以下 6 5例 ,7~ 12岁 35例 ,学龄前儿童占总数 5 5 % ,手术时间最长 5小时 2 0分 ,最短时间 2小时 40分。2 术前准备2 1 患儿住院后经胸透及常规检查 ,有呼吸道感染者必须控制后方能进行手术。本组绝大多数患儿术前情况良好 ,少数…  相似文献   

16.
小儿施行手术和麻醉多不能配合。近年来我们以氯胺酮为基础麻醉 ,将芬太尼与异丙芬联合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 ,增强了麻醉效果 ,减少了麻醉药使用剂量 ,减轻了内脏牵拉和神经应激反应。术后患儿苏醒快 ,副作用少。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住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 80例 ,男 6 9例 ,女 11例 ,年龄 10个月~ 13岁。主要手术有疝气、鞘膜积液、隐睾、卵巢畸胎瘤等。手术时间 0 .8~ 4h。1.2 麻醉方法 先肌注氯胺酮 5mg/kg,咪唑安定 0 .1mg/kg ,患儿入睡即吸氧 ,2~ 3L/min ,用小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疝气患儿,全麻诱导以高浓度(4%~7%)七氟烷面罩紧闭法吸入,约(1~2)min患儿意识消失。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芬太尼(1~1.5)μg/kg。术中常规监测HR(心率)、ECG(心电图)、SPO2(血氧饱和度)、NIBP(自动化无创性测压法)、RR(呼吸)。观察患儿疼痛反应、呼吸道通畅程度等,术毕磅患儿PACU继续观察至完全苏醒时间及术后患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150例患儿中仅有2例在切皮时体动,继续加深麻醉后体动消失。5例有轻微通气困难,调整体位后缓解。8例术后哭闹、烦躁,给予镇静药物观察(10~20)min后,患儿完全清醒,安全送入病房。其余患儿均能在(5.0±2.5)min内清醒。结论: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安全性更高、麻醉深度容易掌控,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雄  华丽  侯明勇  王素梅 《四川医学》2007,28(8):929-930
目的观察异丙酚作为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泵注异丙酚入睡行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并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直至术毕,观察其循环及呼吸功能变化。结果术中患儿全部呈睡眠状态,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术毕停药后10min左右,全组小儿均全部清醒,术后循环稳定,无恶心、呕吐。结论异丙酚用于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可控性好,便于麻醉管理,是目前较理想的单次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小儿手外科手术术前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7月40例手外科手术患儿,ASA分级Ⅰ级,年龄1~5周岁。入麻醉诱导室予阿托品、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再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微量注射泵10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室,予2%利多卡因0.5 mg/kg、30 s后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加深麻醉;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2 mg/kg,注药容量为0.8 mL/kg,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阻滞各注入1/4量。观察并记录:术中麻醉效果;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苏醒期间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儿中,麻醉效果优为36例,良为4例,优良率达100%。术中发生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3例,呼吸抑制1例(患儿SpO2最低降至93%),均给予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所有患儿均未发生术后苏醒期间躁动、恶心呕吐。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小儿手外科手术术前用药,使患儿处于良好的镇静、催眠状态,术前亲子分离顺利,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平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儿麻醉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琨琳 《中国医刊》2005,40(7):9-10
近30年来小儿麻醉经历了基础麻醉(水合氯醛灌肠、深部肌内注射硫喷妥钠、肌注氯胺酮) 局麻或阻滞麻醉;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吸入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逐步发展,使小儿麻醉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也为外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操作、治疗环境和围手术期安全保障.在众多的麻醉方法中,面对具体的接受手术的患儿怎样选择麻醉方法?怎样做到:①使患儿围麻醉期安全,②满足术者需要,③患儿无痛苦,④并发症降到最低,⑤麻醉恢复期缩短,⑥避免因麻醉引起小儿精神创伤.这是现代小儿麻醉医师学习、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